第815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李清月將她托到了等高的位置,“行啊,看起來長高了一點,你在河北道歷練的時候也沒被餓著?!?/br> “那當然,”太平昂著下巴,得意回道,“我干完了體力活之后自然胃口大開。而且今年雖有大旱,但黃河故道開辟,新得了不少引流灌溉的水田,河北道的流民已收獲了第一批稻米,我在回宮后聽得消息,也又多吃了一碗飯?!?/br> 李清月此前因太子而來的郁氣,在這句話面前,已徹底一掃而空。 卻見李長儀還很是不滿地拍了拍她的肩膀:“阿姊你不要扯開話題,剛才都被我抓到你哭了的把柄了,你必須告訴我,上次說的那個什么對付人的利器,到底是什么東西。我還聽那些士卒說,這次你還能有天雷相助,讓吐蕃軍心大亂,這又是什么東西!” “這個啊……你現在知道了真的好嗎?畢竟你連天魁都怕?!崩钋逶乱槐菊浀睾『??!斑@次我連天魁都沒帶去作戰,就是因為它怕那個東西?!?/br> 李長儀:“……” 天魁正是阿姊養的那只飛鷹。 按照這個關系,阿姊的秘密武器比天魁強,天魁比她強,那她暫時不能知道這個東西好像是很合情合理的。 結果她苦思冥想了一陣抬頭,就對上了李清月正在憋笑的促狹目光。 “你又欺負我!”李長儀憤憤不平,“誰說我怕天魁的,阿姊你讓天魁帶個架子,我都敢坐上去讓它帶著我飛?!?/br> 在旁圍觀的武媚娘都沉默了:“……” 這個姐妹相處方式,是不是有點太跳脫了? 但想想太平在自濮陽回返長安后所展現出的收獲,她又覺自己實在不必插手這個姐妹相處。 安定向她投了個自有成算的眼神,就已抱著meimei往外走去,“我覺得天魁可能載不動你,不過你今日若是能跟它對視一炷香,我就在明日偷偷帶你去看那個東西?!?/br> 李長儀將信將疑:“……真的?” “當然是真的。不過我得先將話說在前面,這東西在戰場上露過面,在長安城中卻還得繼續保密其威力,你不許跟其他人泄露它的效果。阿姊覺得你經過了田中勞作的訓練已不算小孩子了,才打算讓你再多見見世面,你若是將其外傳,就太不穩重了,知道嗎?” 武媚娘從窗口望去,不知為何忽然想到了阿菟當年教育賢兒的時候,好像也是用上這等讓他覺得自己很是重要的辦法。 而這一招,在太平身上也同樣奏效。 李長儀幾乎是想都不想,就回答了一個“好”。 她目光灼灼地望著阿姊,哪里還有工夫去想,之前阿姊和母親到底商議了些什么東西,又是因何而哭,她只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好像又多了一點。 而自天后的視角看去,夏日的早晨,安定的那只鷂鷹正自蓬萊宮的上空掠過,在振翅俯沖之間的氣勢如虹,讓人很難不將目光落在這飛禽之上,只覺這其中自有一派令人感同身受的振翅豪情。 它落在了安定的肩頭,便仿佛一對羽翼隨同晨光一并,披在了她那一對女兒的身上。 在這樣的一幕景象面前,她好像更不必為教失敗了一個兒子而覺氣餒。 畢竟,真正與她同路的,從來不是太子李弘啊…… 說起來,她要是現在趕上去說她也想明日一起去看“地雷”,是不是有點太幼稚了? 十余年的時間,從煉丹師的炸爐到今日為開疆拓土立下大功,這其中的步步發展說是傳奇也不為過。 可惜一手研辦出此物的人還是先隱在幕后為好。 安定應該知道,要如何將此事在天皇面前糊弄過去的。 這也勢必會是她能穩守兵權的其中一張底牌,可不能隨便交出去。 …… 這便一點也不奇怪,當今日的朝會舉辦之時,李治已從昨日的十萬將士共賀凱旋的喜悅中頭腦降溫,在看向同處朝堂的安定時,只覺自己還有許多疑惑亟待解決。 只是還沒等他將這些問題說出口,甚至都沒等這戰功的第一道封賞圣旨下達,天后就已先一步開了口:“藏原之戰歷時半年,不知右武衛大將軍有何要奏?” “……”李治轉頭朝著武媚娘看去,就見她的臉上只差沒直接寫著“讓安定先說”五個大字。 這顯然不像是個尋常的表現。 而當李清月出列陳詞的那一刻,李治可以確定,這確實不是一出尋常的表奏。 “吐蕃兵退千里,讓出了衛藏四如到吐谷渾之間的放牧沃土,其地域寬廣、勾連四方,應當再行成立一處都護府?!?/br> 在她出聲之際,朝堂眾臣的目光盡數聚焦到了李清月的身上。 對戰吐蕃十萬兵馬也好,天雷助力取勝也罷,都好像給這位年歲漸長的安定公主蒙上了一層神秘的氣場,讓人不能再以她出征之前的表現來對她做出評判。 但也沒人想到她會忽然說出這樣的一句來。 李清月不疾不徐地稟報:“臣以為,當在此地成立西藏都護府,與西海都護府遙相呼應,以——” “文成公主出任都護府長史?!?/br> 第226章 文成公主以外嫁和親吐蕃之女的身份, 在七年前重返長安,尚且已令人為之震驚。 但想想彼時乃是大唐贏了吐蕃,將文成公主接回, 正是彰顯大唐武德,又覺并無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