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王勃在攤開的白紙上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 “圣人有作,群材畢舉。星辰入仕,揖讓朱鳥之門;風雨稱臣,奔走蒼龍之闕?!? 這也變成了安定公主用來說服陛下做出決定的另外一個理由。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代表著初唐的將星文臣璀璨,陛下該當陸續將功臣增添其中,以彰顯天下之主廣攬賢才的威儀了。 先是那些本應當入內卻未能入選的,譬如平陽公主。 再是那些在當年評選之時功勞不夠,現在卻夠了的,譬如邢國公蘇定方。 而后,便該是大唐的未來股肱了。 這句廣攬賢才,也正是李治想要看到的東西。 乾封四年,他還下達了另外的一條決定,令李敬玄、盧承慶等人主持重修銓注法,制定了長名榜,規范出了一套嚴格遵照資歷考績銓補官員的方法。 因早年間便由天后代為過問各地朝集使上奏,此次銓注法的修訂也由天后統轄二位官員來辦。 按照武媚娘跟李清月調侃的說法,垃圾放對了地方也是可以變成有用之人的。比如說,李敬玄這個在之前還反對由天后參與封禪亞獻的家伙,偏偏有那么一番過目不忘的本事,在隨后的兩年選官之中,都將各方事務推行得有條不紊。 但比起李敬玄此人升任宰相,還勉強得到了母親的贊許,更讓李清月在意的是,她在母親從各地政績考評中單獨挑選出的幾張奏表上,看到了三個熟悉的名字。 一個便是當年跟著段寶元前往益州的張柬之。 另外兩個人—— 一個叫狄仁杰。 一個叫婁師德。 仿佛當真應了王勃所寫的那句“圣人有作,群材畢舉”。 但這個群材并舉之下真正的圣人,或許未必是坐在龍椅之上的那一位…… 這份悄然間發生的改變可能并未被他察覺到。 李治少有地在乾封五年恢復了不少體力,在外行獵縱馬,讓王勃得以寫下了“黃麾紫蓋,云動神行”之言。 隨后在李清月的建議下,他總算肯將這個御用筆桿子放出去游歷山川,品評各地文人詩客作品,也將詩文之中的浮躁之氣去除一番。 所以這乾封五年,對于食邑增加到三千戶的安定公主來說,應當是很重要的一年,對于游歷山川之間的王勃來說應當也是格外重要的一年。 他站在江南名樓滕王閣上,寫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他在旅途之間遇到了在長安時候的友人,在分離之時寫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他也寫下了——“一旦……” “一旦洪泉決地,大旱焦山,風雨於一歲之間,霜雹於數州之境?!? 當李治看到這句的時候,不由怔然地看向了有些昏黃的天穹,嘆了一口氣。 自去歲開始便有年景不佳,他希望以改換年號的方式改變天時命理,卻好像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去年的江淮大旱,因自唐休璟推行南方新稻的關系,還能算是暫時得到了緩解。隨后遭到波及的京師以及山東等地,也因糧食周轉有度,并未落到真正要命的田地。 然而這自乾封五年末改元的總章,卻還是充滿了多災多難! 總章二年,極端天氣幾乎充斥了整片大唐疆土。 一半在雨里。 冀州自六月中旬開始降雨,短短七天之內水深五尺,到了夜晚,甚至積蓄到了一丈以上,損毀了一萬四千多間屋子,遭災的田地多達四千多頃。 括州海水泛濫,沿海百姓被淹死之人多達九千之數。 益州暴雨與洪澇齊發,損毀屋舍一萬四千多戶,遭殃的田地不比冀州少多少。 一半在旱災之中。 自七月開始,劍南道十九州大旱,原本該當在八九月里收獲的糧食,饒是有都江堰等水利工程都沒能搶救回來,三十六萬百姓陷入饑荒之中。 一直到秋冬季節,關中、山東、江淮各地都沒有下過一點雨雪,造成了四十多州的糧食欠收。 尤其是,關中。 饒是有安定以宮女組建的四海行會在早年間用布換米,又有她將遼東新米售賣至長安換來了一批尋常米糧作為遼東軍糧,現在幾乎全部捐贈了出來,也只能是聊解百姓相食的危機而已。 在天后的帶頭節儉之下,朝堂官員以及兩京商戶也都捐獻出了一筆為數不小的銀錢,用于調撥糧草的運輸經費。 但各地常平倉的儲量終究還是有限的。 在次年元月,李治再度下詔改元咸亨,希望能以萬事順遂的期許,保佑大唐渡過這份突如其來的災厄。 可不知是不是因封禪泰山的福祉在這五六年間已消弭殆盡,咸亨元年四月,雍州先降下了一場大冰雹,拉開了今年天時依然反常的序幕。 春夏之間,天下四十多個州又再度陷入了旱災的困境之中,并發的蝗災更像是要為這片已經倍經苦難的土地帶來又一道致命打擊。 在這樣的一份絕境面前,李治不得不下達了兩條詔令。 一條是讓百姓可以隨意遷居,往諸州逐食。 一條是令受災最為嚴重的雍州、同州以及華州的貧困之家,可以將年紀十五歲以下活不了的孩子,送給別人收養。但這些孩子雖然可以供給收養人驅策,卻不能入奴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