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李清月挑眉:“難道他還敢來雞蛋里挑骨頭,找我的麻煩不成?我阿耶的上一個伴讀不知尊卑紀律,落了個何種下場,難道他還不知道嗎?” 劉審禮沉默了一瞬。 安定公主的這句話,足以讓劉審禮聽出,公主好像并不只是因為先來后到的關系,選擇了先帶他前來校閱成果,而是在知道了對方身份的情況下做出的決斷。 他朝著李清月行了個禮,“既然如此的話,我就不多勸阻了,明日我會登臨泰山,查驗登封、降禪二壇,公主若是還有其他事要辦,可以不必相隨?!?/br> “有勞劉將軍了?!崩钋逶乱渤傲斯笆?。 眼見劉審禮告辭消失在了二人的視線之中,卓云這才出聲:“所以公主居然不是因為另一位后到的緣故,才將其晾著的” 李清月好笑地瞥了她一眼:“我以為你能識破阿史那步真意圖侵吞同族兵馬獨立于西域的心思,也能在庭州大亂后選擇直擊后路,怎么只養成了對戰事的頭腦,沒在政局上有點想法?!?/br> 卓云跟上了她折返往主帳的腳步,“那還不是因為,就算我已能因兩年間在西域的戰功獨領一軍,也不必擔心會有人在后方給我添亂,我這破格提拔本就與公主有關,如今也只需跟緊公主的腳步便是了,何必去考慮這使者身份的問題?!?/br> 李清月笑罵:“……那照你這么說,我也直接指望我阿娘給我兜底就行了唄?!?/br> 卓云抓了抓后腦,素來有幾分狠勁的面容上也露出了點無辜之色。 這也不能怪她吧。 在外頭,她是不能墮了安定公主臉面、必須步步為營的將軍,在公主面前,這兩年間的緊繃提防總算能暫時放下,便當自己還是當年被公主招攬來的近身侍從,何必去考慮那么復雜的問題。 “剛才公主說,另一位使者,也是陛下早年間的伴讀?” 李清月點頭:“對,他早年間得到太宗朝宰相馬周的舉薦,成了我阿耶的伴讀,和薛元超、李義府等人的履歷都很相似,擔任過西臺舍人、弘文館學士的官職。雖是亳州人士,但因聯宗于趙郡李氏,勉強也能算是和五姓七望沾了一點邊。而他先后娶的兩任妻子都是山東望族,對他的仕途助力不小,”1 李敬玄的名字和李敬業挺像,但這兩人之間可沒有什么關系。 李敬業的李是隨同李勣一樣被賜予的李唐國姓,李敬玄則是現在的安徽亳州人士,又掛上了趙郡李氏的名義。 “再加上,他又未曾摻和進上官儀、薛元超的謀反案里,直接在去年的清算后被提拔到了西臺侍郎,和司列少常伯的位置上,也成了此次封禪開道校驗的使者之一?!?/br> 卓云奇道:“可若只是如此的話,好像并沒有什么和公主交惡的地方,至多就是……有些貪慕世家大姓的名頭?若我不曾記錯的話,出自洹水杜氏的前宰相杜正倫,也曾經想過與京兆杜氏連宗。對了,此前因他負責督辦從洛陽到長安的漕運一事,劉師還專門向公主講起過此事?!?/br> 這在當今政壇之上并不少見,只不過有些如同李敬玄一般成功了,但有些并沒有成功罷了。 這么算,此舉并不會引起多少詬病,除非,他并不只滿足于聯宗的結果,還將這等裙帶姻親關系發展到了朝堂上。 可如安定公主所說,他雖是陛下的伴讀,但在官職的升遷上顯然不如同為東宮舊臣的上官儀、薛元超等人,那么想來如今的權柄也有限,談何勢力交構之說呢。 “那是因為,他和安定就另外一件事有矛盾?!?/br> 阿史那卓云循聲轉頭,就見李清月早已看向了那個方向,也放任附近隨行的士卒將人給放了過來。 而這個回答的聲音,出自一個精神矍鑠的長者之口,還是一個對卓云來說同樣已有一陣子不曾見到過的人! 熊津大都督府長史,劉仁軌。 數年未見,那泗沘城迎接的半島海風,沒將他吹出年老體衰之相,反而像是因他在熊津地界上大刀闊斧地改造,越發有了一番雷厲風行之態。 李清月快步迎了上去,“老師自熊津回返,未能遠迎,還望莫怪學生失禮?!?/br> “行了行了,這話就不必說了?!眲⑷受墴o奈,“你若真有這么多尊師重道的想法,怎么不見你在泊汋督辦要務期間往熊津多跑幾趟?從遼東往熊津的海船也開不了幾天吧?” 結果李清月可倒好,光顧著遼東那邊的領地建設,愣是在熊津那頭當了個甩手掌柜,仿佛是明知道老師能為她將該辦的事情都給辦理妥當,就直接自己不管了。 倒是往熊津這邊的公函沒少發。 百濟故地的氣候不佳,減稅。 距離上一次敲打新羅的時間久了,再出使一趟。 要舉行泰山封禪了,勞駕老師去將新羅使臣和部分未被遷移到中原內陸的百濟貴族一起請來。 更過分的是,他人剛自青州港口下船,就收到了李清月額外發來的一封信函,勞煩他再幫忙做一件事。 李清月說話理直氣壯:“若我動輒往返遼東與熊津之間,此前吐蕃與吐谷渾的戰事有變,便無法及時傳到我耳中了?!?/br> 劉仁軌:“……你這什么歪理邪說?” 雖說事實確實是她說的那么回事,但別以為用這樣的理由就能蒙混過關。 偏偏李清月一點沒覺得自己是在糊弄,“還有啊,我此前身在熊津的時候,和新羅王打了個不太禮貌的招呼,直接讓水師奇襲了他們的王都,萬一我這個熊津大都督常駐泗沘城,又讓他生出了這樣的擔憂,容易引起兩國爭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