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李清月笑道:“太史令說笑了,若真如此,阿耶應當即刻將您供起來?!?/br> “行了,玩笑話就不說了,”李淳風端正了面色,總結道:“總之,若是陛下今年當真有封禪之想,要將其定在年中,籌備階段的農事收成與氣象條件應當尚好,但六月之后的情況未敢斷言,只能說,依據近年來的情況不會太差,但倘若真有需要天子應變的情況發生……” ------ “那又如何呢?” 當李淳風的這番結論被搬到了內朝議會之上,也隨即有人提出了對封禪時間的質疑時,李清月毫不猶豫地出聲反駁道。 “劉相,孫相,趙侍郎?!?/br> 不知是不是因為這位安定公主常參軍事,親歷戰場,在被點名出來的時候,方才將反對之言說得格外順口的劉祥道、孫處約、趙仁本三人都是一震。 因內朝議政比起朝會限制更小,同在此地的皇后也不必身在簾幕之后,以至于當安定公主忽然離席開口的那一刻,帝后二人的目光共同落在了她的身上,仿佛更為她增添了一道助力。 李清月語氣迫人:“劉相當年意圖整改官制,令入流官員不再人員冗雜,進出失衡,然而改革手段不當,被迫中止,如今竟是連身居高位之人的膽魄都已沒了嗎?” “孫相在兩年前以尊卑有別,位分有序為名,說八品、九品官員穿著的青衣,常常因為染色問題顯示為紫色,便請求改令其身著碧色,真可謂是我大唐維護禮教的典范,但規則終究還是由人來定的,何況是我阿耶這位天子,怎能以循規蹈矩為由予以勸諫?!?/br> “還有你趙侍郎——” “你昔日于詳刑寺任職期間撰寫《法例》三卷,用于訴訟斷獄所用,我阿耶回你一句煩文不便,直接駁回,希望你在遵守法令之余明白通權達變、靈活處事的道理,怎么到了如今擢升東臺侍郎后,還是不曾有所長進!” 李清月這三句話說出,那三人頓時好一陣的面面相覷。 他們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當猜測,這是陛下對他們三人早有厭惡態度,將這些舊事說出在了安定公主的面前,讓她得以在此刻作為批駁他們行事保守的緣由,還是該當說,在陛下也很意外的表現面前,這很可能只是安定公主自己記憶力驚人,也在此時將其用作了先發制人的武器。 還是劉祥道在這三人中的地位最高,也最快回過了神來,朝著李清月回道:“可今日所說的乃是封禪這樣的大事?!?/br> “既然太史局那頭都覺得五六月后恐有旱災之變,各方戰事又剛平息不久,為何不再多等待兩年,令天下休養建設一番,以太平盛世為陛下封禪助力呢?” 他這番話說得極其冠冕堂皇。 劉祥道也以眼角余光看到,素來心思仁善的太子,以及與他持有相同想法的幾位同僚,都因這個“先治世后封禪”的觀點而頻頻點頭。 他敢確定,若將此想法提出在正式朝會之上,支持的人更應不在少數,怎么就如安定公主所說,這是他在早年間受挫,導致心力盡喪呢。 劉祥道心中怒氣陡生。 他怎能平白無故受到此等……此等指摘! 李清月冷笑了一聲,“作戰之時尚且知道,凡事不可過于瞻前顧后,朝堂決策何嘗不是如此,更別說是封禪?!?/br> “太宗皇帝便是因為你們這些臣子的勸諫,明明有掃平天下、安我李唐社稷的蓋世功勞,也未能在有生之年題名于泰山,告慰皇天后土,怎么如今到了我阿耶這里,還要來上一出明年復明年?!?/br> “呵,我看到了明年,太史局還會告訴你們,憑借著觀風觀氣手段,他們能確定的依然只有半年,然而封禪籌備同樣需要半年,臨行之時又是未知,敢問若真如你所說先等上兩年,到時候是不是還能用同樣的理由提出反對呢?” 劉祥道答道:“可起碼,彼時大唐國力愈發強盛,周邊小國服膺,能令陛下封禪之舉更為名副其實?!?/br> “哦……”李清月挑了挑眉,“你是說我阿耶現在封禪德不配位?!?/br> 這一句相當冷靜從容的話,讓劉祥道的臉色當即大變。 “臣并無此意,只是……”他當即離席而起,伏地高聲作答,唯恐李治真因為他剛才的失言理解錯了他的意思。 “你只是分不清何時該當乘勝追擊,何時該當講究一個窮寇莫追?!崩钋逶鲁傲斯笆?,“劉相,恕我直言,你說再等兩年,周邊小國能因大唐對外休戰、對內治政而服膺,恐怕說的不對?!?/br> “自我記事以來,西域邊地屢屢生亂,大唐人口與邊軍都因中原穩定而日益擴張,依然不能將其勃勃野心壓滅,反而因唐軍收起爪牙而滋生邪念。李唐穩步拓張之際,吐蕃這等惡鄰也正處蓬勃發展之時,誰知兩年之后又會如何!” 李清月可以很篤定地給出一個答案。 以大唐疆土之廣闊,又接鄰如此之多的小國,便總會有那么幾個不聽話的,在自己的實力發展起來之后,想要從這天。朝上國身上啃下一點利益,讓他們繼續成長起來。 這根本不是大唐治理內政就能改變的局面。 “反倒是如今,剛有東西戰事相繼取勝,我大唐便有此等魄力封禪于泰山,是在昭告四方各國,如今中原鼎盛,天子有威服諸國之念,不憚先后派遣出的兵力損耗、糧草虧損,也有此等寬宏胸懷,誠邀各方使臣覲見于泰山,令其得見中原地大物博,氣勢昭昭,讓其有投鼠忌器的想法,給我們爭取到更久的邊地穩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