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尉遲循毓思索了一瞬,答道:“或許不是西突厥,而是東突厥?” 隋文帝開皇三年,如日中天的突厥汗國分裂,西突厥汗國成立,在永徽年間給大唐帶來不小麻煩的阿史那賀魯,投降于大唐的阿史那彌射,便都是西突厥汗國的成員。 而東突厥距離中原更近,就在朔方以北,則先因汗國分裂遭到了隋文帝遠交近攻的分化手段,后被大唐攻破,隋朝義成公主被殺,頡利可汗投降被押解到長安,東突厥自此勢力大衰。 再后來,受命進攻東突厥的大唐名將李靖將東突厥殘部數百帳遷移到了云中,以突厥貴族阿史德氏為首領,在太宗皇帝的詔令之下,由瀚海都督府統轄此地。 但因瀚海都督府還需節制漠北突厥、回紇散部,管理漠南突厥多有不便,便將其在去年重新劃分,將這部分投降后遷移過去的東突厥部落所在之地,命名為云中都護府。 比起多有混戰的西突厥,東突厥這邊的動靜確實要少得多,也最有可能在這等年節時候到訪大唐。 見尉遲循毓看著那頭還在思慮之中,李敬業出聲提醒道:“你在這里看著墻也猜不出個所以然來,還不如隨我趕緊回府,我祖父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br> 在抵達英國公府后二人便從李勣這里獲知,尉遲循毓的猜測還當真沒錯。 這一批前來大唐的,正是被安頓在云中都護府的東突厥人。 …… 這位東突厥首領走入蓬萊宮的時候,已是第二日的早朝之時。 走過丹鳳門后所見的情景,讓阿史德契骨呆滯了許久,幾乎忘記往前挪動腳步。 在他的視線之中,陸續朝著蓬萊宮正殿朝見的大唐臣子盡數籠罩在朝陽之中,連帶著的還有那座異?;趾氲拇蟮?,構成了一幅——當他身在草原之時絕不可能看到的場面。 “叔父,你該往前了?!彪S行的年輕人提醒道。 阿史德契骨這才如夢初醒,繼續往前走去。 眼見大唐的官員好像并未留意到他這個失態的舉動,阿史德契骨低聲朝著侄子阿史德元珍說道:“我只是在想,我們此次來朝的決定應該并沒有錯……” 西突厥諸位可汗姓阿史那,東突厥自然也該如此。 但或許是因為大唐更希望對朔方的東突厥勢力再行壓制,在將這部分東突厥人遷入云中的時候,將阿史德氏提拔為了其中的首領。 可比起阿史那這個長生天貴種,阿史德氏只是阿史那氏所固定聯姻的后族而已,光靠著這二三十年間的時局變化,還遠遠不足以取得頭狼的地位。 當這些在云中重新駐扎,逐漸繁衍出下一代,又將周遭的零散部落吸納而來的東突厥人日益壯大后,他們又已瞧不上阿史德氏這個被大唐扶持起來的領袖了。 于是,阿史德契骨在獲知了大唐近來的戰績后,飛快地做出了一個決定。 他不能坐以待斃,而是要到長安去,請求覲見當今天子! 權力罕見地從突厥王族的手中落到了后族這里,他便絕不愿意讓其從自己的手中丟掉。 大唐近年來東征西討的戰績若能變成他的倚仗,那么他的這些同族對他的質疑,還有他們想要將阿史那氏給迎接回來的愿景,就都能被打壓下去。 眼見大唐近年來新修的宮殿是此等輝煌模樣后,他更覺得自己來得太對了。 只是當這位闊面碧眼的東突厥首領低頭走入含元殿內,朝著李唐天子行禮后,抬頭所見的場面卻讓他又愣住了片刻。 在這大唐朝會正殿中,除了位居上首的大唐天子之外,在幕簾之后竟然還有一人,于這出會見中宣告著同為此地主人的身份! 他也恍惚想起,昨日在同文寺接到禮官款待的時候,對方確實曾經告訴過他,如今的大唐朝堂之上,是皇后與皇帝同稱陛下二圣臨朝,讓他千萬不要因此而有什么異樣的表現。 但怎么說呢,他答應得痛快,甚至想到了他年幼之時經歷的義成公主之事,在真見到這個場面的時候,還是有片刻沒回過神來。1 “天子在前,阿史德氏可將奏書所言再行陳說?!?/br> 阿史德契骨連忙收回了諸多胡思亂想,伏地應道:“臣以云中都護府突厥部首領,乞請大唐垂憐,效法突厥舊俗,立一可汗?!?/br> “昔年太宗皇帝為諸蕃君長所請,也為我突厥之天可汗,如今云中突厥部只為突厥小支,不敢請陛下為可汗,唯愿得一大唐親王遙領可汗一職,以示我等遵從大唐統轄?!?/br> 李治望著下方叩首的突厥首領,眼中閃過了一縷喜色。 早在十多天前他就接到了阿史德契骨送來的書信,看到了這份請愿。 但看到這封奏表,與親自聽到這一支突厥首領說出這話,還是全然不同的感受。 他將阿史那彌射敕封為興昔亡可汗,將阿史那步真敕封為繼往絕可汗,便是意味著,他希望突厥的可汗之名自此終結,現在阿史那彌射因大唐的救命之恩愈發明確了效忠之意,這一路東突厥首領則是干脆請求將可汗的位置交由大唐宗親來做,又怎能不算是他的愿望達成。 正值麟德之初,西面戰功所帶來的慶賀還未從長安消退下去,李治想要在今年封禪的決定也正在醞釀之中,阿史德契骨的這番話,便與錦上添花無異,怎能不讓李治對他備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