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他的父親文治武功堪稱帝王典范,卻因隋末戰亂未曾恢復,魏征勸諫,考究封禪禮儀,彗星之變以及河北水災等等事情一拖再拖,竟是未能在他的有生之年達成這個夙愿。 而李治,又何嘗不想效仿昔年秦皇漢武所為,封禪于泰山呢? 他父親生前沒能達成的滅國高麗已在他在位期間做到了,蠢蠢欲動的西域諸國與吐蕃也都已被先后擊退,吐谷渾也暫時落到了大唐公主的掌控之下。正是這些戰績,將一度高速擴張的大唐出現的邊境不安給漸漸鎮壓了下去。 顯慶、龍朔年間幾乎少有旱災發生,奏報到中央的大災只有宣州山水暴漲、括州海水泛濫,饒州州城大火,滄州冰雹大雪,憑借著大唐中央的財力足以將其撫恤紓解,更是將蓬萊宮重新修繕成功,成為了大唐新的政治中心。 朝廷之上反對于他的勢力也早已被一個個拔除,讓他的這條帝王之路越發通達。 這難道不是封禪的最好時間嗎? 李治也怕。 他怕若是再不趁此時候行封禪之舉,他的病癥日益加劇,便極有可能拖延到他纏綿病榻不能起身之時,再無此等機會了! 他父親的五議封禪未成,儼然給了李治一個教訓—— 想要做的事情就必須要盡快去做,否則,只有可能讓自己后悔! 像是唯恐身邊之人并未聽清他的訴求,他又將其重復了一遍:“我是說,等到明年你腹中孩兒已然出生后,我等同往泰山封禪如何?” 第193章 封禪? 武媚娘不動聲色地打量著李治的表現, 便留意到,他何止是以兩次強調的方式,將自己這份意圖展現在了她的面前, 也在問出這話的時候將手攥緊在了身側,將他的執拗顯露在此。 夫妻多年,加上這多年間的大事起伏, 足以讓武媚娘判斷出,當李治問出這話的時候, 比起聽取建議,他想要的可能還是支持。 他是真的很想去封禪! 但……她也確實沒有駁斥他的必要。 陛下的身體不佳, 就算在明年能大有病體緩和之相, 也注定了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大包大攬,也就意味著,倘若她能在生下腹中這個孩子后不久就盡快恢復過來, 這封禪之事,勢必還是由她過問居多。 就算她不行, 阿菟方因吐蕃戰事得到了那個上柱國的位置,在這朝堂之上也算有了話語權, 在并未出征在外的時候憑借著協助辦理封禪之事攥取名望,也絕不會有人有所非議。 而這封禪之事,既然作為帝王威儀之冠,對她這個已然臨朝稱制的皇后來說,又何嘗不是向天下人告知地位的舉動! 畢竟, 這出封禪若當真能成, 成全的可不僅僅是陛下??! 若能在二圣臨朝的次年便促成此事, 陛下與百官便更不可能讓她退回去了…… 這一番心思急轉來不及與旁人商議,更未曾展現在她平靜的面容之上, 就已在心中拿定了主意。 武媚娘開口回道:“當年先帝意圖封禪,有數個自省的封禪緣由,我為陛下歷數,確是已然達成。陛下功高德厚,國中安定,四夷威服,年谷豐登,符瑞已至,若圖封禪之舉并無不可。但當年魏公問及先帝的數問,難保不會有朝臣再度提出,還需小心斟酌?!?/br> 李治沉吟,“媚娘可還記得是哪幾問?” 武媚娘笑道:“陛下這還考起我了?當年魏公問,自先帝登基以來,人口增長雖已有跡象,但還未曾恢復到有隋一朝開皇年間,此等戰亂人口凋敝景象,不是封禪之時當有?!?/br> 李治的聲音頓時低了幾分:“要這么說的話,如今也未超過開皇人口……” 開皇年間,人口足有七八百萬戶,可經由隋煬帝倒行逆施與隋末大亂之后,僅僅剩下了二百來萬戶,雖因法令不行,多有戶口隱瞞的情況發生,但到了如今人口恢復、政令施行,也不過在四百多萬戶而已。 “可陛下已將貞觀末年人口又增加了近百萬戶,一戶之內的人丁數量也比此前有所增多,相比起大唐初年的人口足足翻倍有余,若臣子有問,也可以此為答?!?/br> 見李治面上好看了些,武媚娘繼續說道:“魏公第二問,是問的糧食倉儲,說起彼時因天下凋敝之故儲備不豐,尚不足以應對災變風險。但如今關中糧倉因洛陽至長安周轉便捷而豐盈,天下各地水路通渠也因官員督查而有所修繕,用于糧草調撥,于是自永徽四年之后,再未見有因地方斷糧而生叛亂,只有蠻夷于邊荒作祟。若朝臣以此相問,陛下同樣有話可說?!?/br> “不過要我看來,若要穩妥起見,陛下不如先靜候冬日過去,等太史局將明年天時觀測有得,確定各地有無旱災之象,再將決斷說出,也能少些麻煩?!?/br> 李治頷首,“是該如此?!?/br> 武媚娘:“魏公第三問,是說這封禪旅途之中的消耗。非只陛下一人要有各方供給吃穿用度,隨行的文武百官與護持兵將也需大量車馬與糧食,朝廷是否能夠負擔得起?!?/br> “這個問題我想過,”沒等武媚娘繼續往下說,李治便已開口作答,“往年所計路途不易,是自長安往泰山算的,但如今多虧有媚娘提議,洛陽已為我大唐之東都,若先往東都巡幸,后圖封禪泰山,料來遭到的反對不會太多,對于國庫而言也并非不可承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