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一想到面前之人乃是皇后所出,張允恭便多說了兩句,反正多說兩句恭維話又不會掉他幾塊rou,說不定還能有意外之喜。 “我大唐當真有幸能有皇后協助于陛下!聽聞皇后還懷有身孕,在處斷政務上依然諸事如常,送抵邊關的文書之中也多有皇后批復之言。此次公主得勝還朝,只怕更無人對陛下此等安排有閑言碎語了……” “也正因這皇后臨朝,才在各地有了說法,說是陛下有改元的意思,以表朝堂上的新氣象。想來等到公主回去的時候也能有個答案了?!?/br> 李清月沒有答話。 她已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打了個措手不及,甚至險些錯過張允恭那最后一段話里的信息。 他說——陛下特許皇后一并出席朝會,并有臨朝稱制之舉? 這是二圣臨朝!而那本應當是在明年才會發生的事情,卻被提前到了今年。 很顯然,在她與吐蕃交戰得手,在這軍事戰績上再添一抹輝煌的同時,阿娘也并不只是在等著她將喜訊傳遞到她的面前,而是在這走上朝堂的艱難博弈中又走出了一步。 還是何其關鍵的一步! 二圣臨朝的到來,代表著一個皇后已開始真正意義上去瓜分君王的權柄。 張允恭這等不知內情的人只會覺得,這是陛下在面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為了穩定局勢而提出的方略,雖因安定公主的得勝而能推行得更為順暢,卻應當還是會隨著陛下的康復而重新回到原點。 李清月卻知道,這一步踏出,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也不會再往回后退了! 在獲知這個消息的下一刻,她便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看看阿娘坐于朝堂之上議會朝政的時候,到底是何種風采。更想知道,在那場叛逆定罪的波瀾起伏中,阿娘到底如何從中拿到這權柄的。 對了,阿娘還懷孕了。她的meimei是不是也快要出生了? 也不知道長安城中的風云驟變有沒有讓阿娘的這次懷孕有什么不妥。 糟糕,她想知道的問題還有好多! …… 于是當翌日大軍自鄯州往蘭州方向去,預備與西北歸來的那一路唐軍會合時,文成公主便發覺,安定的表現有些不大尋常。 乍一眼看去,安定公主好像……比她還要歸心似箭? 等等!闊別長安二十多年的—— 到底是誰??? 第189章 這份意圖早歸的迫切, 就連和她不算相熟的文成公主都能看得出來,更何況是與她會合于蘭州的蘇定方。 二人畢竟往來次數不少,今年與去歲在長安, 李清月也多因請教兵法登門拜謁,蘇定方這會兒便并不太需拘泥于公事公辦,在彼此告知了軍情后出言調侃: “上一次小將軍折返的時候尚且有閑情逸致先在青州將士卒戰功逐一落定, 又在途經洛陽之時談及在此地的種種創舉,今日倒是一門心思直奔還朝了?!?/br> 李清月抬頭答道:“這自然是因為我已不怕有人膽敢貪墨我麾下士卒的戰功, 卻擔心這朝堂忽變中還有意圖作亂之人?!?/br> 蘇定方先是一怔,又忽然展顏:“士卒能跟著你這位將軍, 倒是不必多想, 心中安定,只管埋頭奮戰便好?!?/br> “要不怎么說我這個封號取得好呢?!崩钋逶乱槐菊浀刈钥淞艘痪?。 蘇定方不由為之失笑:“是!是你這個封號起得好?!?/br> 要說這年輕一輩的將領之中,恐怕真是只有安定公主能有這樣的資格說出此話。 在兩方兵馬交匯之前, 蘇定方已先得到了鄯州刺史的急報,讓他不必全速趕路進軍, 也大略知曉了李清月已然凱旋班師的消息。 饒是他已猜到,憑借著安定公主在高麗戰事之中的表現, 和她在進學中展露出的一點就通天賦,在自川蜀秘密進軍藏地時,就算不能直接將祿東贊的吐蕃大軍給直接打回吐蕃腹地去,也該當能做到為吐谷渾解圍,贏得斡旋的機會, 他也不曾想到—— 安定公主這一戰, 能打得這般漂亮! 以祿東贊之死換來吐蕃內部的爭權動亂, 用交換回文成公主宣揚大唐如今絕不讓步的立場,以結盟東女國與吐谷渾在邊境建立起一條更為完備的防線, 樁樁件件都已有獨當一面的主帥之風。 當年在高麗戰場上還得算是有其他兵力牽制住了淵蓋蘇文,如今卻是公主親自破局、布局,拿下了這一戰的勝利。 祿東贊也仿佛是合該經由那一連串的逃竄,將自己送到李清月的手中,成就她此戰的威名! 這讓蘇定方膽敢斷言,李唐二十年內絕無可能有哪一位將領,能表現出這等劍走偏鋒又決斷分明的主帥之才,超過安定公主。 偏偏對她來說,二十年后的年紀,才是一名將領真正意義上的當打之年啊…… 當她如今已是鋒芒畢露,又有著堪配此等本事的功名官位之時,確實是無人膽敢貪墨她所率部將的戰功。 現在她的背后還多了一個臨朝稱制的皇后,那便更不可能了。 在方才的調侃過后,蘇定方也不免順著李清月的這份迫切歸家情緒多想了些。 對于鄯州刺史張允恭這樣的人來說,負責把持朝政的到底是皇帝還是皇后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要大唐府兵還是在穩定增派于邊陲,以“守捉”為名的隴右道屯兵機構能夠得到充足的人員補給,不至于讓他因邊地戰亂丟了官職和性命,就已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