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這些收獲除了紅根子草之外都先被李清月交給了李謹行。 這位安東都護府長史要如何跟周道務瓜分進項她不管,反正給她的這部分全部折算成煤炭, 連帶著免費供給的那些, 一起送到泊汋這邊來。 要李謹行看來,安定公主當真是個厚道人。 她不僅讓他得到了足夠的人手,將煤礦鐵礦趕在今年重啟, 又在劉夫人的協助下完成一批冬日前的開采,也將這震懾靺鞨部的戰功送到了他的頭上。 或許, 她還對于免費接收煤礦感到不好意思,便用這些牛羊馬匹來換。 可若是要李清月說的話, 李謹行或許在統帥軍隊的本事上不錯,但在這等社交情商和政治敏銳上,就真是差了一點火候。 他怎么不想想,這樣一來,他和泊汋這邊的關系就變得更為密切, 往后黑齒常之和龐飛鳶若要再尊奉公主之令出征靺鞨, 李謹行必然不能從旁圍觀, 得從旁做出支援。 他還應該想的另一件事是,小小一個泊汋, 到了年末也只有一千二百戶的人口,到底為什么需要用這么多的煤炭。 總不能是家家戶戶都能用上煤炭烤火吧? 若真是如此的話,李清月也不必費上這樣的心思,讓人將紅根子草帶回來編成鞋、衣內絮了。 但反正最后的結果是兩方都對此很滿意,那也不必再對這些細枝末節做出計較了。 而另一面,八月末的李唐出兵龜茲,除了順利完成了對這西域小國的鎮壓外,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在大軍途經興昔亡可汗轄地的時候,忽然向安西都護蘇海政誣告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謀反。 在步真向蘇海政的奏報中,他以一種異常篤定的口吻聲稱彌射確有異心,甚至早在唐軍征討西突厥、滅亡阿史那賀魯之時就已經能夠表現出端倪來。 現在正是到了他反唐時機來臨的時候。 若是裴行儉這樣的人物還在安西都護府,或許還能從旁給蘇海政提出一些建議,偏偏他已經被調撥到了吐谷渾之地,協助建立防衛吐蕃的防線,留下這個并沒有太多主見的蘇海政身在此地。 步真此前對蘇海政的示好,也確實在無形中讓他從兩位西突厥可汗里分出個親疏遠近。 而當蘇海政還恰好身在昆陵都護府境內,也就是彌射的地盤上時,他更覺自己必須為那同行的數千將士性命負責,謹防阿史那彌射先后擒獲他們,一舉奪取西州! 但這種“寧可信其有”,顯然是不應該出現在對自己人的判斷中的。 偏偏在阿史那步真的挑唆之下,蘇海政甚至打算直接將彌射給騙入帳中,先將其給擒獲擊殺,再來討論隨后的收尾。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阿史那彌射非但沒有直接往這個圈套里跳,反而因為提前預判到了阿史那步真的舉動,聯合伊麗道行軍大總管獨孤卿云,先一步控制住了步真和蘇海政的隊伍。 與此同時,阿史那卓云出兵蒙池都護府,直取步真嫡系部從所在,搶先一步遏制住了這頭可能因步真被擒而出現的叛亂。 這番誣告驚變發生得快,結束得也快。 阿史那彌射和阿史那步真隨后的當面對峙,更是證明了彌射確實沒有反唐之心。 蘇海政只覺一陣后怕。 倘若他當真相信了這誣告,將阿史那彌射斬殺于“鴻門宴”,誰知道這些西突厥舊部中到底會掀起多大的風浪。 但不管怎么說,哪怕他隨后還是正常領兵結束了這場作戰,中間的變故處理不當,還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必須奏報到長安去,讓陛下對其做出個決斷。 至于阿史那步真這家伙……他那至今不死的謀權之心,更是李治絕不能容忍的,自然也要被連帶著押解往長安。 此外,相比阿史那步真的身陷囹圄,卓云這邊就該算是青云直上了。 伊麗道駐軍原本是為了作為一路支援的偏師,對于西域的穩定再上一層保險,哪知道,這位沒有得到太多重視的副總管,竟然先發現了繼往絕可汗的陰謀,又以一種損傷最小的方式解決了這個麻煩。 這份戰功是必然要寫在奏報中告知于天子的。 想來,距離她再行升遷也不會太遠了。 而唐璿那邊的南山賊剿匪,也在那些梁州百姓的傾情相助中落下了帷幕。 除掉被誅殺的首惡外,在南山賊中還有約莫千戶百姓,在他和洋州刺史的合作中引入了兩州落戶。 這些人大多來自于更南邊的地方,卻在此前沒能尋到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不得不為了生計從賊劫掠。 現在既然賊首已除,這些在山中從事采集和小規模耕作的百姓,也該趁機下山了。 經此一事,洋州長史看唐璿的眼光,大概跟看到救命恩人沒什么區別。 他去年因為南山賊的緣故拿到了一個中下等的評價,表現在近況中,就是他一年只能領取到三個季度的工資,硬生生少了四分之一。 表現在長遠來看,他若是到了后面兩年還拿南山賊沒辦法,再領一個中下等的評價,他就不只是升遷無望了,還可能要被貶官了。 現在好了,首功自然是唐璿的沒跑,他也能從中挽回一點政績考評的形象! 這抱大腿的感覺還真挺爽的。 他也順帶在唐璿的引導下抵達了梁州地界,看到了此地聚攏民心所做出的種種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