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她一邊小心地將這小匕首重新扣回到了發簪之中,一邊說道:“多個武器多條出路,我很喜歡它?!?/br> 李素筠已興致勃勃地打聽道:“什么刺殺?我能聽故事嗎?” 此前宮中流傳著的那些風聞,她也想分享給安定聽聽。 當然,她還是更想做個聽眾,聽聽安定在外頭到底都經歷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李清月托腮沉默了片刻,在李素筠險些以為自己的希望要落空的時候,才聽到她說道:“要讓我講故事沒問題,但你總得把茶點熱湯都給拿上來吧!” 李素筠當即反應過來,自己又被安定給耍了。 但她現在要想逮住人可沒那么容易。 李清月能在神不知鬼不覺間避開了此地的宮人,不經由通傳就來到她的面前,現在也自然可以將盒蓋一關,將那盒子揣進了袖子里,一個閃身便朝著正殿跑了過去。 “你看,”她轉頭朝著李素筠調侃道,“你還得真上戰場實際演練一番呢?!?/br> 李素筠:“……阿菟!” 很好,這種實際的對比,真是很好地調動起了她的積極性。 在聽到李清月隨后說出的一連串軍事行動見聞后,她更是覺得,自己若不能去看看那實地的景象,只怕要成為自己終身的遺憾。 不過,她忍不住在聽完了那會師之后,朝著李清月問道:“阿菟,你屢屢以身犯險,難道就不怕會一個不慎出事嗎?” 她若是待在長安城中,哪怕她依然去折騰天津橋之類的東西,去監督洛陽的種種設施,也依然能讓她享有盛名。以她作為天子和皇后之女的身份,更足以平安富貴地過完一生。 那么,在泗沘城遭到百濟叛軍圍攻,在連夜襲擊平壤守軍,在蛇水與蘇定方圍剿淵蓋蘇文的時候,她不會怕嗎? “怕還是會怕的?!崩钋逶潞苷\實地答道。 她畢竟是從未來的和平年代穿越到這個世界的。 在剛上戰場的時候,就算早已從兵書之中看到了交戰的殘酷,還是會在看到泗沘城攻守雙方倒地的時候,感到格外的不適。 “但我更怕——沒法將姓名留下來吧?!?/br> 也更怕她不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所以,就算真有過恐懼,到了抵達海對面的時候,也不能有半步的退縮。 好在,這條路上她還有一個引領者、同路人,也是關系最為親密之人。 在從李素筠那里溜達了一圈回來的時候,李清月就從阿娘這里聽到了另外一個好消息。 正是武媚娘此前和李治說的,要將姚懿的次子姚元崇和龐孝泰的女兒一起送到她的麾下。 “算起來姚將軍也挺可惜的。段長史在送來的信中還專門提到過他,說是這位老將軍抵達益州的時候身體就有些不妥,為此,他直接請了醫官全程隨行。又因為此前那出吉兆的緣故,蒙舍詔王配合得很默契,已是大大減少了這位老將軍的消耗?!?/br> “但人的壽數大概也是自有其定論?!蔽涿哪飮@了口氣,“從前朝走過來的老臣也陸續到了壽終天年的時候了。當叛亂被平定,老將軍可能也覺得自己的任務達成了?!?/br> 見女兒有點走神,武媚娘輕輕推了推她:“你在想什么呢?” “我總覺得姚元崇這個名字有點耳熟,也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聽到過?!?/br> 武媚娘答道:“他是陜州人士,指不定你就是在洛陽或者長安的哪個地方聽過?!?/br> 李清月喃喃:“應該不是……” 哎,等等! 李清月忽然想到了個事情。唐玄宗李隆基登基改年號為開元的時候,一部分人的名字為了避諱,將名字里的開和元字都給去掉了。 而姚元崇的“元”字如果也按照這個規則給去掉,那就是姚崇! 若是按照阿娘所說,他今年只有十二歲的情況來看,就更接近了。 這也不能怪李清月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 誰沒事去記這些名臣的父親叫什么名字! 哪怕姚懿的履歷聽起來還挺厲害的,也不例外。 但姚崇她認得啊。那是武周朝和開元時期的賢相! 在佐理朝政,革故鼎新之余,讓李清月還有些印象的是,他不顧方今時代背景下蝗蟲乃是天災的說法,倡導了全國的滅蝗行動。放在一個以蝗蟲為神的背景下,真可謂是一出壯舉,也給不知多少百姓帶來了生機。 李清月原本沒想到他能這樣快出現在她的面前,只想著姚崇、宋璟這些人才在阿娘掌權之時都能陸續得到賞識,卻沒想到會是此刻,以這樣一種方式被阿娘給精準地選了出來。 這叫什么? 這叫冥冥之中自有緣分! “你又在干什么?”武媚娘扶額,看著女兒話說著說著,又掛在了她的身上。 李清月回答得坦坦蕩蕩:“我在抱阿娘的大腿,看看還能不能在您的慧眼識珠下再漏點人才給我?!?/br> 武媚娘輕笑了一聲:“行了吧,就你嘴甜!” 可要李清月覺得,自己這才不叫嘴甜,明明叫做實話實說。 她又接道:“不過說起來,我也可以反過來給阿娘提供人才的。比如說這次作為降將被帶來此地的道琛和尚與信誠和尚,要我看,阿娘就可以試著用用?!?/br> “阿娘早年間和我說起過,阿耶對佛教也是抱著既要用他們又要壓制他們的想法,但這些人中,能真正意識到必須看清楚皇權風向的聰明人,終究還是少數?!?/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