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吐谷渾位處甘松之南、洮水之西,乃是絲綢之路青海道上的要沖,難免要同安西四鎮與昭武諸國打這個交道。 他們也沒本事一口氣得罪太多勢力。 “買賣的不是龍種吧?”李治回問道。 邊地名馬之中,吐谷渾出產的能占據一席之地,只因這些被放牧在青海湖之地的,就叫做青海驄。 它們還有一個傳播更廣的名字,叫做“龍種”。 以“龍種”為名,足可見這種馬的珍貴之處。 吐谷渾多年間進奉于關中的名馬里,作為核心貢品的,就是此馬。送給五皇子和小公主的也不例外。 “自然不是,但也是僅次于貢馬的品種?!蔽涿哪锎鸬??!拔覇柡牖?,吐谷渾還有吐蕃在側,將馬匹外售的情況應當極其罕見才對,可為何他們依然有意于這筆交易?!?/br> 能讓消息被弘化公主匯報到李治這里,已意味著,吐谷渾國中想要讓這筆買賣達成的人應當不在少數,只是礙于大唐這上國的面子,還是需要得到一個默許才好。 “弘化怎么說?”李治已將坐姿放松了幾分,順勢翻看起了西域使者呈遞上來的國書。 武媚娘回道:“她呀……她說西域各國拿出的交易籌碼足夠動人,她險些就要因為財帛動人心的緣故,直接按著諾曷缽的腦袋答應了?!?/br> “不過總算想起來自己是大唐宗室出身,眼皮子不能這么淺,還是該當和陛下說上一聲?!?/br> 李治笑道,“多年不見,她倒還是這個脾氣?!?/br> 但再琢磨一番弘化公主的話,李治又隱約猜到其中意思了。 西域各國一邊向大唐求援,一邊又拿出了足夠高昂的籌碼向吐谷渾求購好馬,足以說明,他們抗擊大食的念頭極其堅決! 這對李治來說其實是個好消息。 在媚娘和薛仁貴的觀點里,都不建議他貿然扶持人手進攻大食,李治事后反省,也覺得自己沒有莽撞行事的資本。 但他也絕不愿意因此就讓大食揮兵直入,西域諸國喪失對于大唐的敬畏之心。 所以,打還是要打,但是得換一種方式打! “弘化還有另一條消息要我轉告陛下,”武媚娘又道:“她說波斯王遇襲身亡,其子卑路斯卻被暗中保全,現如今正逃到吐火羅國境內,昭武聯軍有意和吐火羅結盟,將這位波斯王子送入大食境內,伺機發動叛亂?!?/br> 李治聽到這里,指尖下意識地叩了叩桌面,面色更為平靜。 西域各國對外買馬,又有用波斯余黨牽制大食的決斷,都足以證明,他們不會輕言放棄與大食之間的博弈,否則難保不會落入亡國滅種的結局。 那么,他應當知道自己該怎么辦了。 李治眼底明光一閃,“媚娘,你覺得,朕該當給予西域諸國多少支持?” 不是出兵,而是幫扶。 這才是現在最合適的態度! 武媚娘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邦交之事,我從未涉及,陛下不當問我,何不就此事問詢于長孫太尉呢?” 問長孫無忌? 李治先是下意識地一愣,旋即又笑出了聲,“不錯,此事干系甚大,當然要問問太尉的意思!” 他哪里有故意在跟輔政大臣作對? 之前什么移居萬年宮,追封武德功臣都是他覺得必要之事,而非對長孫無忌所屬勢力進行打擊,現在還要對他委以重任呢! “我明日便問他?!?/br> —————— 就在第二日,李治召集了萬年宮中隨從的官員,召開了一次議事。 這場議事并未涉及全部官員。 尉遲敬德抵達議會之地的時候便發覺,趙王李福、鄧王李元裕等人都不在此地,在籍田禮上大出了一番風頭的韓王李元嘉倒是在這里。 也不知道是陛下對他們另有安排,還是覺得他們也需要站定更明確的立場。 不過尉遲敬德不太在意此事。 他該立下的功勞,在李唐建國之前就已足夠了。所以早在貞觀年間他就已經處在閉門養老的狀態。 若非陛下啟程萬年宮籍田,因功名掛身的緣故他不便缺席,他應當還在家中臨臺奏樂,煉制仙丹才對。 比起在乎趙王、鄧王與韓王的待遇區別,尉遲敬德更關注另外的事情。 比如,此刻站在弓月道行軍總管契苾何力身邊的,正是突厥降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 顯然,西突厥將領阿史那賀魯的反叛,并沒有影響到陛下對于異族將領的信任。 在今日這出議事上依然令他們如常出席,也依然放在三省長官與太常卿、衛尉卿等官員之前。 這讓尉遲敬德心中寬慰不少。 這位陛下雖不像是先帝一樣,是從馬上打天下經歷過來的,對戰局的判斷卻依然足夠冷靜睿智。 方今之時,這些將領不但不能有所貶抑,反而要用,還要重用! 李治隨后頒布的詔令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條便是,先不管入侵昭武諸國的大食,全力平定西突厥之亂,打出一場足以奠定勝果、讓西突厥再不能掀起風浪的大勝。 為此,他決定在西突厥處月、處密部落處建立金滿州和沙陀州,并在此地設立州長官,以此地為駐兵前線。 第二,他決定讓阿史那忠率領岐州、雍州府兵,契苾何力、王文度率領秦州、成州府兵北上,抵達西疆后與程知節、蘇定方等人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