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書迷正在閱讀:[葉羅麗同人] 金手指是花之法典、[綜漫] 飼養人外女友后,帶球跑了、[綜漫] 我的特級咒靈丈夫、[齊木楠雄的災難同人] 齊木心美的災難、[綜漫] 身為真酒的我酒廠過敏、[名柯同人] 真死神穿越柯學世界、[原神/星鐵同人] 令使很好,所以歸巡獵了、[綜漫] 穿咒高,但是變貓、[咒回同人] 說好的是同人世界呢、[綜漫] 在梟谷精神穩定的那些年
他語氣如常,還真像是在和韓王這位叔叔商談家事:“籍田禮中慣例,天子對隨行官員該當賞賜,岐州官員辦事盡心該當有賞,皇叔為我……分憂,也當有賞。不知皇叔想要什么?” 乍聽起來,這問話問得令人有點意外。 天子有何種賞賜,均是皇恩浩蕩,哪里是做臣子可以拒絕甚至商量的。 偏偏將此事放在韓王李元嘉的身上,又一點也不奇怪。 論官職,他已是上柱國、遂州刺史。論地位,他是實封千戶的韓王。 韓王本人又是個不慕名利只好學問之人,連與兄弟往來都多持平民之禮。 賞賜土地或是錢財對他而言并無意義。 今日韓王給李治的驚喜,若是隨意打賞,反倒是他這位為君者的不是了。 確實是該這么問。 自后方跟隨的眾人看去,李元嘉似有一瞬端詳著李治的臉色,像是在思忖這份賞賜的底線。 又行出了幾步去,方才聽他說道:“不瞞陛下,臣有此舉,是因前日夢見了先父?!?/br> 父親?他夢到了高祖李淵? 眾人面面相覷。 這個開頭不大尋常。 可看李元嘉語氣平靜,竟不似說謊:“所以臣心想,陛下親耕之時,有民眾和樂景象,若臣執筆入畫,或許能令先父得見今日之大唐。至于能得陛下青眼,就是意外之幸了?!?/br> “但倘若陛下真要有賞,臣還真有一事相求?!?/br> 李治笑了笑:“皇叔純孝,乃是好事,但說無妨?!?/br> 有了這句許可,李元嘉的語氣輕松了不少:“陛下有臣屬在側,朝野勠力同心,且看今日籍田禮便知一二。先帝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入畫,必定能成后世嘉話。倒是先父……” 他說到此處,忽而頓住了腳步,朝著李治深深行了一禮: “我李唐開國從太原起兵,先父基業就從此地興起。然而太原元謀功臣之中,有多人未能位列凌煙閣,已漸漸為人所忘。臣請陛下準允,讓我為諸人作畫?!?/br> 李治凝視了他片刻,忽而眉峰一揚:“只是作畫?” 目光接觸,李元嘉咬緊了牙關,憋出了最后一句話:“陛下若更有垂憐之心,不如為其追封!” 第13章 “他讓陛下追封太原元謀功臣?” 長孫無忌自覺體力不比當年,在籍田禮后便先尋了個落腳地休息,哪知剛坐穩不久,就忽然收到了這樣一條消息。 報信之人頂著上方忽然銳利的目光,“韓王是這樣說的?!?/br> 韓王李元嘉向著李治說出的那番請求,都被他原模原樣地陳述給了長孫無忌聽。連帶著的,還有李治在隨后給出的回復。 但還沒等他說完,便聽到上首忽然傳來了一聲重響,正是長孫無忌一拳捶在了桌案之上。 聲音不重,可太尉權傾朝野,甚少有這等失態的表現,今日卻—— “我還是小瞧他了……”長孫無忌眉心緊鎖,意識到自己終究還是小看了李治的能力和抱負! 他本以為,這出籍田禮不過是要給武昭儀抬個臉面,再給蕭淑妃和雍王李素節加碼,以抗衡王皇后和其名下的太子李忠,卻沒料到,在籍田禮上還能再鬧出個事端來。 同在此地的來濟,是因長孫無忌的扶持,才能一路高升,越過了早年間與自己同修國史的李義府,先上位作了中書侍郎——中書省的副長官,后加相位,此刻眼見長孫無忌不悅,便飛快地盤算起了韓王鬧出這番動靜的影響。 乍看起來,韓王李元嘉的請求沒有任何問題。 他說自己先得到父親李淵的托夢,想要看看今日大唐,正逢陛下行籍田禮,他便提筆作畫,將今日場面給盡數描繪下來,也得到了李治的褒獎。 因這份褒獎的來由乃是“先父”,他便順理成章地在李治提出要賞賜于他的時候,將這份恩德加給父親一輩。 從李治的身份來說,獎勵祖父這話說不通,有小輩僭越的嫌疑,可獎勵祖父的下屬,顯然是沒有問題的。 就像李元嘉所說的那樣,陛下籍田禮中有君臣同樂,太宗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在側,反倒是李淵當年的太原起義元謀功臣里,能順利接續到下一朝的還有盛名在世,不能的便早已名望低微。 倒不如扶持一二,以顯示陛下不忘李唐大業根本。 當然,要來濟說的話,能認清太宗皇帝的本事遠勝于高祖的,方有流芳后世的資本! 但這種話顯然是不能當眾說出的,除非他想被扣上一個不尊先帝的罪名。 所以他能說的只是: “太尉不必如此動怒,高祖昔年冊封十七位太原元從功臣,給予免死嘉獎,表彰諸人契合元謀、同心運始之功,除了太宗外,其中六人進了凌煙閣。余下的人里,劉文靜、趙文恪犯上作亂,為高祖所殺,不可能被褒獎,剩下的不過八人?!?/br> 跟八個最多被加點官職爵位的死人有什么好計較的。 加上已進凌煙閣的,最多也就是十四人。 更別說其中還有些爵位已然不低,至多賞賜些珍寶罷了。 長孫無忌的臉上沒有一點喜色,“那你倒是說說看,這些人都是誰?” 來濟努力回憶了一番,“我沒記錯的話,其中有譙國公竇琮,渝國公劉政會,陳郡公殷開山,真定郡公許世緒,義原郡開國公武士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