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不過大老爺不是很放心,路上又找了兩個人確認了一遍新告示上寫的內容如前頭那個年輕人所說的那樣之后,才往城里趕回去了。 這一天和老大爺一樣的,還有許多京城里的老住民們,他們都十分的關心城門口的新告示上寫的內容的真實性。在確定了告示是真的之后,他們又急匆匆的往家里趕回去。 不過到選人的時候,這些同住一條街上的老住民們就產生了不一樣的意見了,他們每家的人都想進宮去見天子,誰都不想把這么好的機會讓給別人,于是不少鄰里之間就為此產生了爭吵。 這一點在宮里的韓凜也是沒想到的了,但是即便是他想得到,他也不會去管百姓們如何選人的事情。反正機會他是給了,就看這幫人要如何用了。 *** 同一天里,京城里還流傳了一段關于他們陛下夢見天上帝君的傳言,說他們陛下要遷都燕北是得到天上帝君給的指示,天上帝君說他們大召國運在北方,遷都燕北可保大召百年國運昌盛。 這里頭有人相信,也有人不相信。 為了增加這個傳言的可信度,傳出這個傳言的同一伙人又傳出了其他的傳言,來增加前一個傳言的可信度。 這些傳言很快的就傳遍了整一個京城的酒樓茶館和大街小巷。 茶館里頭的老百姓們也在談論天上的帝君和他們陛下的關系,一個穿著灰褂子的男人在人群里高談闊論,“自從咱們陛下登基以來,咱們大召風調雨順,這就足以證明咱們陛下就是天上的帝君親選的在人間的天子?!?/br> “天上的帝君還賜予了咱們陛下新糧種,陛下把新糧種發給百姓們耕種。聽說咱們陛下莊子上的新糧都已經收成了,番薯一畝地能達到兩千多斤呢?!弊诓铇抢锖炔璧囊粋€年輕人扔下了一個重磅的消息。 “什么,一畝地兩千多斤的糧食?” “你們若是不信,不是還有許多人種了番薯的嗎?到時候問問那些種了番薯的人,不就知道了嗎?” “一畝地真的能有兩千多斤糧食?” 一畝地兩千多斤的糧食,那是什么概念了?! 在這個畝產量只有兩百斤的年頭里,畝產量能達到兩千斤,這簡直就是一件十分驚人的事情了! 在場的百姓們得知了一畝地可以產出兩千多斤的糧食之后,第一反應是不相信,但是有人又覺得,他們陛下莊子上的新糧已經收了,這應該沒錯才是。這里頭不少人都記得二月那會朝廷還下發過新糧種給他們,但是那會兒大家都不當一回事,主要是住在城里的百姓也沒地;住在城外有地的農民沒有種過番薯,也不知道這個新糧的產量這么高,因此不少人都沒把新糧放在心上。 但是這里頭也有人想著,反正是朝廷免費送的新糧苗種,他們就隨便種種,能種出來就種出來,種不出來明年就算了。因此,還是有一些人是種了番薯的。 于是大家很快的就把注意力從遷都到新糧上面來了。 后面傳言傳著傳著,不知道怎么的就傳成了他們陛下是天上帝君在人間的兒子,下來人間是為了把新糧種帶給人間的百姓,讓人間的百姓吃飽肚子,穿暖衣服,過上好日子。 外頭的傳言自然也傳進了京城的那些高門貴府里頭,這些府上的主子們沒有對外頭的傳言發表任何的言論,倒是這些府上的下人們很是相信外頭傳言說他們陛下是天上帝君的親兒子的這一套言論。 衙門下了值后,這一天戶部尚書張大人應了吏部尚書錢大人的邀約,兩人就在翡翠閣里喝酒,外頭的那些傳言他們自然也都聽到了。就連張尚書都不得不感嘆一句:“咱們這位陛下,是個好手段的?!?/br> “也不知道這是咱們陛下的好手段,還是咱們傅皇后的好手段了?!卞X尚書其實懷疑這是他們皇后殿下的好手段,他們陛下應該是想不出這么好的方法。 直到現在,朝中的這些官員們都還覺得新天子不是一個聰明人,真正的聰明人是站在他們陛下身后的傅秋白。 不過這一次他們就想錯了。這次想出利用言論來引導百姓們支持朝廷遷都這個方法的人是他們的陛下本人,而不是他們陛下身邊的皇后殿下了。 京城的這些官員們和他們身后的家族在遷都一事上表態,表示支持他們陛下遷都這個決議之后,就沒有人敢在背地里攪渾京城的水和打亂他們陛下的計劃。這個時候他們要是敢在背后搞事,一旦被查出來,非但他們要丟官不說,他們全族的人怕是都得去給他們陛下修路。 和他們陛下承諾給他們的好處相比起來,遷都燕北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那么難以接受的事情了。更何況,如果遷都去了燕北的話,他們家在上京城里的家產不會丟掉,還能到新的地方去開辟新的產業,兩兩相加,可謂是兩全其美的好事了。 這一日京都府的門口聚滿了人,都是來這里排隊申請作為代表進宮面見天子的京城百姓,因為要五戶以上的人作保,他們一來都是來一大群人。 為了方便給這些來的百姓們辦事,京都府尹大人就讓人在衙門的門口擺了一排的桌子,還安排了好幾個文書在這里替這些到來的百姓們登記,不但申請人的名字和籍貫住處要登記的清清楚楚,就連陪同作保的人的姓名和住處都要寫得清清楚楚。 一旦這些進宮的代表們做出什么不利于天子的事情來,連同作保的人都要跟著一起受罰的。這也是為了避免有人渾水摸魚,混進宮里去刺殺他們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