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若是能造出火車汽車的話,以后人們的出行時間就會縮減更多了。 只是這種還沒有影子的東西,他就不好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在胡扯了。不過如今他們的大船都造出來了,距離火車和汽車造出來還會遠嗎?而且有一點他們沒有對外宣布的就是,他們造船坊那邊早兩年就已經在研制發動機了,只是還沒有研究出成果出來。 若是能研究出更好的動力機,給他們的馬車船只換成新的動力機。他們的車馬船只的動力更足了后,跑得不就更快了嗎? 這也是韓凜為什么急著遷都的原因了,因為在京城這里受限太多了,只有回去燕北他們才能放開拳腳來干大事。 好在朝中的這幫官員都還算是識時務,這一天滿朝文武百官都被他們提前打過招呼,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唱反對的了。 當日早朝結束之后,遷都燕北的通知就從中央下發到了地方官府去。 同時,京城的城門外也貼出了遷都的告示出來。 第415章 炸開鍋 “什么?陛下要遷都燕北?!” “陛下怎么能遷都去燕北呢?” “……” 當京城的百姓們得知要遷都的消息之后,整個京城都跟炸開了鍋一樣。城里的酒樓茶館里都聚滿了人,所有的人都在談論朝廷要遷都一事。 其中反應最激烈的當屬京城當地的百姓了,他們生來就住在天子腳下,是皇城根下的百姓,走出去外頭都比別地方的人高出幾等。而現在朝廷竟然說要遷都燕北,那以后這里不是京都了,他們就不再是天子腳下的百姓,沒了那高人一等的身份和驕傲了,這讓他們怎么能接受了。 有那不明情況的讀書人,也跟著老百姓們在起哄,甚至還有人揚言要到宮門去找天子問清楚這個事情。 而相比起外面的百姓和讀書人的激動,京城里那些世家的人則顯得過于安靜了,家家戶戶都關門閉戶,非必要府上的主子少爺們都不出來外頭。特別是京城里頭的那些世家子弟們,早早的就被家里人警告過了,因此,即便是外面那么熱鬧,這幫世家子弟們也不敢出來湊這個熱鬧。 這些世家子弟也不是傻子,相反他們一個個的腦子都是十分聰明的人。去年京城這里抓了那么多人,他們身邊就有相熟的人被京都府尹或是刑部衙門的官差帶走了,那些帶進去的人,家里都沒本事把他們撈出來。那些被朝廷抓走的人身上犯的事嚴重的,更是直接被判了死刑或是流放幾千里之外,往后都沒有機會再回到京城了;身上犯的事不是那么嚴重的人,這會兒都還在修路服刑,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修完路回家了。 他們可不想去跟那些小伙伴們作伴了,不管是去地府還是去修路,肯定都沒有他們在自個家里躺著當少爺舒服了。 識時務者為俊杰,他們多少還是懂得一點這個道理的。 京城本地的讀書人都安安靜靜的,外地來京的讀書人一看京城里的那些世家們都大門緊閉,沒有人出來,就連京城里頭的那些世家子弟們都跟消失了一樣,連一個人影都見不著。而且,他們也沒有聽說朝中有哪個官員反對遷都的事情。這些頭腦清醒的讀書人的心里大概的就明白了,世家和朝廷的官員們都是站在了天子的那一邊,遷都這個事情是定下的了。 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他們都懂,這個時候他們若是鬧起事來,對他們自己沒有半點的好處。 日后他們還想入朝為官,就得在天子的手下做事。這個時候得罪了天子,他們的前途未來也別想要了。 反正他們祖籍也不在京城,所以就算是遷都燕北,對他們來說也沒有多大影響。大不了到時候跟著朝廷遷徙的隊伍一起去燕北,說不定路上朝廷還會對他們這些讀書人照顧一些了。 從去年開始,朝廷就修繕了京城空置的宅子,低價租給他們這些在京讀書的讀書人長住。再加上去年朝廷開放的幾次大考,趕上好時機的同伴們不少都進了朝廷當官。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留在京城,但是能進去朝廷先謀一個職位,只要做得好,日后說不定還能有機會往上升遷了。 而去年落選的讀書人,只要學問不是太差的,都能有機會考進京城大學讀書。那里還有那么多大儒和退休的官員教導他們,進去里頭只要肯用心讀書的,以后考中進士,或是通過其他途徑考入朝廷當官的可能性都大大的增加了,這可比他們在京城到處盲目求學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 可以說這兩年來京城的讀書人都是最幸福的,即便是家里不好的人,都能租到朝廷提供給他們的學子宿舍住,住四人間一個月才是三百文錢的租金,兩人間就多加三百文錢一個月;要想住得更好一點,那就自己一個人租一個單間屋子,一個月也才是一兩銀子。宿舍里還提供飯食和洗衣服務,花的錢也比他們在外頭吃飯和找人洗衣服便宜得多了。 能考進京城大學讀書的人那就更幸運了,可以花最少的束脩,上最好的大儒的課;而且書院里頭吃飯和住宿都十分優惠給書院的學子。如果是成績好的學生,每一年光是拿到的獎金都足夠維持自己在書院里的開銷,省點的人手頭上還能攢下一點錢了。 只不過如今京城大學的門檻是越來越高,不是有真才實學的人,還真不一定能考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