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節
第418章 一定要留個后! 李守業這孩子爭氣,連考連中,雖然院試鄉試沒拿魁首,可這般小年紀就考上舉人,能參加會試已經是板上釘釘的天才了。 就連比他大一歲的程秉安也沒考中舉人,今年要再考。 這不由讓他娘陸含宜這些年狠狠揚了一把眉,腰桿都硬挺了起來。 尤其是前些年自己兒子中舉,程秉安沒中,她走路都帶風! 在屋里頭好生癲狂了一番,差點把李家其他人嚇著,以為她兒子中舉,把他老娘樂瘋了。 陸含宜樂,她怎么能不樂。 她總算看到希望了! 樂瘋癲過后,陸含宜整日守著她兒子,日日夜夜盯著他要好好讀書,再給她中個狀元來! 同時這也讓李守業叫老李家老陸家全都看到這個極有潛力的孩子。 老李家對他們母子關心重視了起來,陸寬的老爹重視也起來了自家這個外孫。 叫陸寬多多提點一下李守業。 官場上,自家子弟出的人才越多,家族自然越強盛。 尤其文官這種明面上不允許抱團的群體,且底蘊淺薄的集團,血脈親緣那就是最理所應當的紐帶。 老陸家如今出了一個有出息的陸寬,再來幾個能跟得上的兒孫小輩,他們家以后在朝堂上就會更穩。 陸寬聽后自然應著,同時也把這消息告訴陸令筠。 “守業這孩子倒是出息得很?!标懥铙蘼牶?,點頭道。 第二天,陸令筠去了一趟陸寬家。 她來見佟南鳶的。 她到的時候,佟南鳶正在親自盯著熬藥。 “南鳶?” 正盯著熬藥的佟南鳶轉頭一看,便是見到雍容華貴,貴不可言的陸令筠。 “表姐,你來了?!?/br> 佟南鳶見到陸令筠來,便是把手上東西交給自己貼身丫頭。 “你這熬什么藥呢?”陸令筠往里頭看了一眼,開口問著。 佟南鳶的臉上微紅,她小聲同陸令筠講,“是我叫人在江南尋來的生子藥,據說很有效的,好多江南娘子吃了,都生雙胎?!?/br> 陸令筠:“......” 一胎還不夠,還得要雙胞胎。 “南鳶,這藥......”陸令筠走進廚房里,掀開蓋子聞了一下那藥,一聞,濃重的苦味就撲鼻而來,她轉頭看向佟南鳶,“很苦吧?” “苦些怕甚,良藥苦口,能叫我給相公懷個孩子就好?!?/br> 陸令筠聽到這里,“這藥熬得給你喝?” “不然呢!”佟南鳶悠悠嘆了口氣,“我嫁進陸家都十年了,還無所出,再這樣下去,怎么能行?!?/br> 佟南鳶如今都年到三十了,這時代的女子,生孩子早的,三十歲都能做奶奶了。 佟南鳶年歲如此大,還沒一兒半女,這怎么能不急。 “可是,我聽寬兒說,不是你的問題......”陸令筠慢悠悠勸誡。 佟南鳶聽到這里,嗔怪得看了她一眼,“表姐你就跟著相公一起誆我吧!” 陸令筠心里咯噔一下,想著莫不是叫佟南鳶知道了? 就聽得佟南鳶繼續道,“我這么多年一直沒孩子,就想著給相公納妾,生一兩個庶子庶女也好,可他每次聽到我說納妾就強烈反對,說他有問題,他生不出來?!?/br> “可他不試試,怎么知道呢!”佟南鳶幽幽的看著陸令筠,“還是說,他早就發現是我有問題,怕我知道了傷心難過,故意這么說安慰我?!?/br> 佟南鳶是個聰明的。 再就是女子在生育這件事上本來就格外敏感,陸寬一直說著是他問題,可他卻連半個通房都不收,而且,而且他們夫妻之間,她并沒有察覺到陸寬有什么不舉。 倒是她時常覺得時間過長...... 唯一要說的就是陸寬只在她月事前后的日子與她同房,其余日子即便同床也不圓房。 她就猜,陸寬自己或許沒問題,是她有問題。 “南鳶,寬兒自己都不在意,你就算了吧?!标懥铙薨参恐?。 在子嗣方面,陸令筠的觀念確實跟這個時代不太一樣。 許是上輩子為李聞洵生子,差點死了,她對孩子的看法很是超前。 親不親生無所謂,甚至,有沒有都無所謂。 反正人就只有這一輩子,要是能沒有任何枷鎖,快樂富足過一生那就是最好不過的。 當然,對佟南鳶沒有孩子,她也很惋惜。 可是自己的命和孩子的命,究竟哪個更重,她還是堅持自己命第一。 生命如此之可貴,第一個要珍惜的就是自己呀。 “不行!我一定要給相公生個孩子!”佟南鳶兩眼無比堅定道,“即便我死了,也要給他留個后!” 陸令筠:“......” 她看著兩眼魔怔,閃著精光的佟南鳶,一時間竟然無話可勸。 罷了罷了,這到底是人和人之間天差地別的觀念。 子嗣繁衍本來就是絕大多數人一輩子的目標,他們不想為自己活,也找不到其他活著的理由。 倒是孩子這個理由,怎么都行得通。 沒有個孩子在膝下,活著還不如死了! 陸令筠看著佟南鳶如此之堅定,輕輕嘆了口氣,她覺得可以回頭改勸勸陸寬,叫他納個妾算了。 她沒有再跟佟南鳶說孩子的事,拉著她坐下,和她聊點別的趣事。 正聊著,陸家的嬤嬤過來匯報,“夫人,李少爺來了?!?/br> “守業來了呀?!辟∧哮S聽到李守業過來,“相公還沒回來,先把他請到我院里喝杯茶?!?/br> “是,夫人?!?/br> 陸令筠聽到這里,看向佟南鳶。 佟南鳶一邊給她倒茶,一邊道,“守業這孩子這些日子天天過來,叫相公考他文章,給他提點他?!?/br> 陸令筠點著頭。 她昨兒聽陸寬說了這起子事。 李守業這孩子,不止上進,還挺懂門道的。 知道利用資源,自己舅舅曾經是連中三元的狀元郎,找他來提點押題,這簡直是再好不過的。 若是他父親那邊再有點實力,能給他一點助力,其實他這般科舉是十拿九穩的。 甚至還能創造一個神童天才的奇跡來。 要知道,科舉從來都是相對公平,不是絕對公平。 第419章 找舅舅討教 科舉自有創立起,就是皇帝給底下大小地主階級開的一條上升渠道,分配下來的蛋糕資源。 哪個地方哪個區域的豪族士紳們多,就給他們多一些位份名額。 絕對公平,這種事是做不到的。 比如說,這時代里,南方的考生水準普遍比北方考生高。 甚至在本朝剛立國的早些年,有一年科考統考卷下,南方考生占據了整個會試貢生榜單。 北方考生沒一個入榜的。 這事一鬧出來,太祖大怒,直接斬了一批考官。 這是因為考官偏頗嗎? 并非如此。 這時代背景下,南方讀書人多,底蘊極其深厚,而北方多戰亂,蠻夷歸化得也多,讀書底蘊根本比不過南方,所以統考,同一試卷同一標準下,北方考生根本考不過南方。 可若是科舉全都選南方考生,那整個北方都要不服大亂。 更有甚,一年如此,年年如此,那么南方世族的力量就會比北方強太多。 所以,哪怕是公平如此的科舉,在上頭人眼里,也得要劃片區來平衡勢力。 殺一批考官平息眾怒,再設立南北榜,暗中調整南北考生的錄取比例,達到相對公平且穩定的程度。 上頭要的穩定和前進,從來不是絕對公平。 所以說,即便是科舉,也有大做文章的地方。 陸令筠走的還是相對穩健的路子,不像那些極有權勢的大家族,可以直接跟陛下要到份額。 就像當年李聞洵科舉,陸令筠重生一回,柳疏輝成了第一名,可那一屆科舉的第二名依舊是紋絲不動。 像李守業這樣天賦極佳的孩子,若是生在那鼎盛有實力的大世家里頭,好好運作一番,今年說不定比他舅舅當年還一鳴驚人,叫所有人驚艷。 陸令筠心里默默的想了一圈兒,這時,李守業也被下人帶了進來。 陸令筠只見一個穿著簡單素衣,十六七歲的少年郎,文質彬彬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