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霸道總裁穿為大學生后、您的白月光上線了[網游]、野風入夜(兄妹骨科)
27樓:這么說起來,木遲生的兩個兒子豈不是很可憐,就因為性別失去了繼承權。 28樓:你一個奴婢,反而可憐起錦衣玉食的主子來了? 29樓:讓開,我尿黃,讓我來滋醒他! 30樓:醒醒,正經討論,正史!不要讓電視劇洗腦了。人家木遲生把王位傳給女兒,是因為她的兩個兒子一個跟著親爹搞醫學去了,一個出使西域,打通商路,帶回了無數良種,各自有各自的追求好吧。 31樓:追求把自己家、姨媽家、姨祖母家的地盤連接起來嗎? 32樓:樓上展開說說,不要讓我跪下來求你! 33樓:木遙當時作為使臣從洛陽出發,一路西行,先經過了河西走廊,那是他表伯父虞松風駐守的地方,后來經過西藏,那是他姨媽的地盤,再后來從阿塞克欽山口朝印度去了,后來,仁青贊普也就是他姨媽,晚年的時候,還從這攻打過印度,當然木遲生這邊也是配合的。你自己品一品,細品~ 34樓:不要說得這么絕對,戰爭是當時政權的博弈,當時據說進入小冰河時期,氣溫變化很大,高海拔、高緯度地區的民族生活不下去,自然要朝低緯度、低海拔遷徙、侵略,關他一個使臣什么事兒。 35樓:我只是翻個書的功夫,大家就討論得這么高深了嗎?那啥,19樓,那張圖我找到了,可上面也沒說哪個是木遲生啊,我還以為是右邊男的那個呢!當時腦補了一段中原書生和多情苗女的浪漫愛情故事,擦!住腦! 36樓:還是可以幻想一下的,只是幻想反了。 37樓:不是,那張圖很明顯啊,木遲生那么大的頭飾,在畫面上占據了將近三分之二,正常人都能分辨哪個是主角好不好! 38樓:小77不要這么火氣大嗎~女子服飾繁雜是自古以來,一時之間分不清也很正常。 39樓:小38你說什么呢~ 40樓:說3不說8,文明你我他。 41樓:不要引戰,都歪樓到哪里去了,還有人記得可憐的樓主嗎?他是來吐槽一千多年前,老古董的愛情的。 42樓:記得,從來沒有歪樓好不好,一直都在認真討論。你們說,云南的菌子真那么好吃嗎?據說,第二代安國公,也就是木遲生她媽,是因為吃菌子中毒死的。 43樓:你這是從哪個飯店簡介上看來的,是不是還說即便如此,菌子的鮮美無法阻擋,人家安國公寧愿不要性命,也要嘗一口美味。 44樓:哈哈哈,什么鬼,要菌子,不要命。 45樓:我去旅游的時候,感覺每家菌湯鍋、舊獨炒菌子的飯店都有類似簡介,名人有但不限于第二代安國公。 46樓:編的,作為土生土長的云南人,我可以負責人的說,雖然我不知道第二代安國公是怎么死的,但絕不是吃菌子毒死的。 47樓:唉,在當時,肯定是木遲生社會地位高,受人尊崇才能支持丈夫搞科研,出版精美的全彩圖藥典。如今,卻要依靠丈夫的名聲,大家才能想起她是誰了。真是風水輪流轉??! 48樓:樓上,在一片哈哈哈中,你不覺得自己很不和諧嗎?別又轉回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上頭去啊,不然我會忍不住拔刀的。 49樓:不是啊,樓上冷靜一點,不要誤傷友軍。 50樓:木家一家都很有傳奇色彩啊,奠基的第一代安國公,也很厲害的,像不像拿了大女主劇本的穿越者。便宜丈夫不是個東西,引兵殺了全家,她直接黑化,當場反殺,拿渣男祭旗,還統一云南??刹皇乾F在的云南版圖,當時她的地盤包括現在的云南、四川的南部、貴州的西部、廣西西部、越南北部、占城東北部,好幾個省的版圖都歸她管。 51樓:還有人說齊□□是穿越者呢,你看他的一系列政策,是不是很有平權思想。 52樓:古人也是人,不是傻子,人家的頂尖人才,放到現在也是頂尖人才。古代追求的大同社會,也是現在社會追求的啊。 53樓:別杠!木家的確很傳奇,那是因為她們作為女性在封建社會背景下的男權社會做出了功業擁有了自己的姓名。第一代安國公、木遲生這個第一代鎮南王、木春生這個仁青贊普,還有木道之這個二代鎮南王,都很牛逼。但她們都沒有跳出歷史發展規律,雖然有很多進步思想,但生產力更不上,終究只是少數人的狂歡。 54樓:搞笑了,人家青史留名,你說是少數人的狂歡,換了你,恐怕直接融入古代,三妻四妾、呼奴喚婢去了。 55樓:話說木家的傳奇是真的多,第一代安國公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嫁給了永誠侯虞某,也是能揮刀上陣的女將軍。去年有部電視劇叫青海將軍,里面女主遇襲,馳援的女將就是第一代安國公的女兒,電視劇里給她編了個名字叫木蘭,應該是致敬花木蘭。 56樓:拍木家的電視劇可多了,就是學術型的紀錄片也很多,畢竟不管從人文社會角度,還是歷史科學角度,素材都是足夠的。我記得很小的時候看過百家講壇,分了三期論證木春生和木遲生的爹到底是誰。又說叫白昆山的,有說叫青山的,還有說姓名不可考,但肯定有一個山字的??傊?,就是走近科學的套路,唬得小時候的我一愣一愣的。后來證實白昆山這個是后人杜撰人,人家白昆山是大齊有名的法學家,晚年主持編寫了《大齊律》??隙ㄊ呛笕寺犝f第二代安國公的丈夫名字里有個山字,就隨便拉郎配。最可靠的考據是她丈夫的名字叫青山,可能是當時云南的某位官員。這才正常嘛,青梅竹馬,門當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