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第199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重生:我帶全家狂卷億萬物資、我有病、外婆家的小飯館[美食]、星際孵蛋指南[穿書]、帶著種地小游戲穿三國、太子他厭世、鮫人失控,放開這個Alpha、缺德地圖持續為您導盲、他給的實在太多了、咸魚天師的鬼王室友
曾太傅:…… …… 宋致說的沒錯,對于朝野眾臣來說,今年這個年徹底過得不痛快了,他們現下不僅要承受民間富紳的罵,現在還要迎接宗藩的罵。 他們現在萬分慶幸,現下被藩王被陛下收拾的差不多。 但是…… 從另外一方面,若不是藩王收拾的差不多,現下不說曾太傅,就是陛下,估計也好架不住宗藩的責難。 宗藩那邊覺得自己已經夠安分守己了,為什么還有人不放過他們,要將他們趕盡殺絕。 雖然大家都是人。 但是他們是宗室,與陛下可是有血脈親緣的。 若是和平民百姓、官紳士族一起納糧納稅,還有什么面子可言。 古往今來,有他們這么憋屈的宗室嗎? …… 就這樣,長公主、康王、宣王、昭王他們先替霍瑾瑜迎接了第一波宗室抗議。 當然也沒忘記往霍瑾瑜的案前遞折子,打算先以“情”說動陛下改變主意。 霍瑾瑜看著眾多控訴折子,讓韓植挪到了一邊。 既然不患寡而患不均,那就一視同仁,她連自己親戚都委屈了,朝野還能說什么。 韓植一邊收著折子,一邊問道:“陛下,您真的決定宗室也一體納糧納稅?” 霍瑾瑜頂頭在折子上寫寫畫畫,“嗯,這樣的話,也省的那群人天天想著占地、圈地?!?/br> 對于特權階級,只要有權利在,肯定會存在,但是不能無序擴張。 她現下慶幸的是,她才是第二任,擴散沒有那么快,即使這樣,之前也礙不著一些藩王不做人事,盡情薅她的羊毛,當時可沒見那些人這般為自己著想。 …… 昌寧八年,二月初二,龍抬頭。 昌寧帝霍瑾瑜正式下旨,推行“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不拘身份,無論是士紳、官員、宗室與普通民眾平等承擔賦役和稅收。 后世覺得雖然昌寧帝在位期間,施展了許多仁政,但是在她的諸多政策中,“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其治國的重要一環,極大遏制了特權階級的膨脹,減輕百姓負擔,后續繼位者也繼承了這些,助力景朝發展騰飛。 對于昌寧帝為何對士紳、官員、宗室如此狠下心,后世研究人員覺得昌寧帝自小被景元帝拉扯大,又是第二任皇帝,且當時昌寧帝當時民望、軍權都掌控在手,對于推行改革中遇到的那些挑釁和反對,她有能力,且毫不手軟處置。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景朝才兩任皇帝,士紳團體本來就不大,前任景元帝別說讓官員交稅了,只要能讓他們有命好好當官就行,錢什么的真是身外之物。 若是再過幾代皇帝,恐怕即使知道這法子,也不敢推行。 沒辦法,誰讓昌寧帝之前,就景元帝一個皇帝可以研究呢! 第95章 政策公布后,民間確實有諸多聲音,不止官員哭,宗室也嚎。 比起她,宣王這個宗人令著實給她分擔了不少壓力,霍瑾瑜聽說,現下宣王府可熱鬧了,不止在京的宗室前去鬧,外地一些輩分高的宗室也趕過來。 霍瑾瑜對此,讓御膳房每天給宣王備了許多補湯,讓他先撐著點。 虢國公、鄧盟、曾太傅、謝公那邊,這些天也沒有閑著,宋致若不是現下忙著春闈,估計也陷入其中。 霍瑾瑜這邊,除了每天上朝時,大家吵了些,就是哭窮、哭慘的折子多了些,其他東西還煩不著她。 帝王御極天下,講究恩威并施。 簡單點說,打一棍子,給個甜棗。 霍瑾瑜接連公布相關政策后,朝野又迎來一波加薪潮,還有宗藩的待遇也提升了一些。 霍瑾瑜這段時間,打算成立專門的稅務司,將收稅等權限獨立開來,由專門的部門收稅,將稅法進行進一步細化,規范朝臣和皇室的行為,不能像前朝一樣,為了充實自己的小金庫,皇帝派心腹或者太監做稅務官,造成名不正言不順,百姓怨聲載道。 除了這些,她打算降低農稅,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征稅的大頭不應該在農稅,而是要發展工商業,增加商稅。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國內商業規模發展的不錯,去年又推行了銀幣,增加商稅她心安理得。 是故在公布政策后,顧問處、翰林院、戶部這段時間忙的腳不沾地,陛下要制定更加嚴格的稅法,要成立稅務司……這樁樁件件都牽涉到所有人的衣食住行,尤其新稅法的消息傳出去,民間的各種聲音可多了,尤其東南士紳的聲音尤為激烈。 東南士紳一向富饒,物產豐富,舟楫便利,經濟發達,文風也興盛,陛下年后施展的這些政策,樁樁件件都是戳到了東南士紳的心窩子上,不鬧才怪。 聽說已經有一些東南地方籍貫的舉人當街叫囂要放棄這次會試,引起了不少波瀾。 對于民間的輿論,霍瑾瑜現下沒有那么多壓力,前有老霍頭,后有她,他們兩代皇帝干了這么多事,可不是被這些東南士紳的叫囂給嚇退。 這群人難道覺得自己還是前朝那些鐘鳴鼎食的大世家?哪個敢露頭,她不介意削一下。 有老霍頭的威名在前面擺著,她即使手段再苛刻,頂多就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再說有功名在身的人還是有許多免稅福利的,只不過對他們的特權壓制了些,若叫囂什么“念書無用”,沒有什么好處,不讀就好,少了那些叫囂的,難道國家還能亡了,地球不轉了。 再說窮盡一身為了一個功名,不如利用才學干些其他的。 …… 對于民間來說,從年前到年后,百姓們收到的消息五花八門。 先是“攤丁入畝”,對于許多大字不識的老百姓來說,官府的解釋就比較通俗,就是以后納農稅按照土地的多寡,無地者不納,地少者少納,地多者多納。 “一體納糧納稅”就是以后不止老百姓的稅要受,官老爺他們的稅也要收,就是皇帝的親戚也免不了,大家一起給國庫交錢。 這事對于許多人是大事,因為之前許多人為了避稅,將自己的田挪到免稅人的名下,特別是有宗族的人,這種做法更是常態,現在這種便宜占不到了,他們就不滿了,這種情況還不是少數。 當然更多人是開心,因為他們發現“一體納糧納稅”的政策中,他們要交的農稅少了。 對于新稅法,霍瑾瑜采用的累進稅率,你名下的田越多、賺取的財富越多,自然稅收越多,以后隨著發展,農稅估計會逐漸降低,雖然她沒那個魄力達到財政倒貼農業的地步,但是肯定會越來越低,要時刻防止有人侵地占田。 …… 二月中旬,氣溫驟降,京城的氣溫比過年時還冷,不過對于前來進京趕考的舉子們來說,這點寒冷不足為懼,他們頗為震撼京城的發展,如果是直隸周邊的舉子還能保持淡定,但是其他地方的,特別北方邊陲,即使是江浙一帶的舉子,亦不能冷靜。 尤其一些因為朝廷多項政策心中有氣,一些人心里想著“撥亂反正”,想著過了會試,入殿試的時候,在陛下面前陳詞厲害,到時候即使功名無了,也能名揚天下,家鄉父老鄉親亦不會忘記自己的所作所為。 可是乍一到京城,他們發現自己快成井底之蛙了。 許多江南舉子以為,即使京城首地,頂多也就比江南繁華一些,但是肯定不如江南地區的底蘊深。 他們離開江浙境內后,沿途看到的許多城鎮景色確實如他們所預料,雖然人們生活安穩,但是各地繁華程度不如江南。 然后在進入直隸境內時,發現渡口人流如織,沿街商鋪鱗次櫛比,雖然沒有江南風花雪月的詩意,但是這里的繁華和熱鬧遠超江浙地區,就是最繁華的蘇杭也比不過。 當時他們心中就有了不好的預感。 隨著距離京城越近,他們發現道路越發干凈寬廣,等到了京城后,他們才意識到雙方巨大的差距。 單是車馬駢闐、鱗次櫛比、熙熙攘攘、華燈初上……這些詞已經形容不了京城的繁華。 他們引以為傲的江浙繁華在京城面前,就好比雛羊與猛虎,不堪一擊。 一入京城,街道寬敞整潔,高樓林立,其中四五丈高的樓有許多,這還是外城,到了內城,更是繁華,街面上甚少看到乞討之人,時不時看到有穿著衙役服飾的人在巡邏,百姓雖然衣著普通,但是甚少有補丁,大多神采奕奕,看到他們這些舉子大多態度平常。 除了這些,京城的大也出乎他們想象,聽說這些年京城的范圍在不斷擴張,這點許多上屆前來應試的舉子可以證明,許多人上屆來的時候,明明覺得是城郊,這次已經被劃入外城范圍,當初的低矮茅草屋換成了亭臺樓閣。 看著酒樓、客棧、商鋪柜臺旁堆積的各種銀幣,聽著他們的笑聲,與他們說話,看不出多少對陛下增收工商稅的怨氣。 董鵬海一行人逛了一圈,心氣越發低了,中午找了一家客棧簡單吃了一頓。 客棧的掌柜看著這群外地人,見他們面色微凝的樣子,笑呵呵道:“幾位是來進京趕考的舉子吧?” 其中一名清秀的粉衣男子拱手道:“我等來自蘇州?!?/br> 一聽來到蘇州,掌柜笑道:“蘇州??!風景美啊,等到我賺了大錢,也弄個蘇氏園子看看?!?/br> 此時客棧的其他客人聽說來自蘇州,插嘴道:“蘇州……前段時間在貢院門口叫囂說要棄考的那個屈義好像也是蘇州的吧?” “你弄混了,屈義是揚州的,不過距離蘇州也近?!?/br> “管他蘇州、揚州,都是江南的,陛下這次頒布的政策,就他們喊得大聲,平時占便宜時,也沒見他們叫嚷出來?!?/br> “哈哈……你懂什么,他們說這叫藏富于民!” “民?咱們可不敢和那些老爺一起稱民,他們也不屑和咱們這群泥腿子站在一起?!?/br> …… 被這話說的,這群江南舉子臉色一會兒青,一會兒白,他們知曉京城可能和江南情況不同,但是沒想到京城的人對他們這般“刻薄”。 “咳咳……”客棧掌柜輕咳兩聲,示意那群客人小聲點,不要嚇到這群外地舉子,否則傳出去,又是他們的過錯了。 為首的董鵬海深吸一口氣,平復心緒,推測可能因為屈義等人的事情,讓他們對江浙舉子觀感不好,歉意一笑,“屈公子確實做事沖動了,我等讀書識字,一是為了光宗耀祖,二是濟世為民,若是因為些許政策就侮辱朝廷,確實愚蠢?!?/br> 旁邊一名吃飯的老者抿了一口酒,輕嘖一聲,“你這后生說話比那個屈義說話好聽多了,他發瘋那天,老夫去看過熱鬧,看他那義憤填膺的樣子,還以為有什么天大的冤屈,真以為自己是屈原了?!?/br> “哈哈哈!”客棧中一時間笑聲不斷。 董鵬海這行人對視苦笑,會試還沒有開始,有人當眾表達棄考,就讓京城百姓這樣笑話,若說到了殿試,真有沖動的人向陛下控訴,到時候不知道會鬧出什么樣的風波。 對于這種可能性,霍瑾瑜對此沒什么準備的,真有人愿意拿自己的前程來博眼球,就要承擔后果,現下那些人反對的聲浪越大,更能體現她這個皇帝的魄力。 順便再清理一波心懷叵測的士紳門閥,有助于社會穩定。 至于日后可能被這群人說壞話,縱觀歷史,當皇帝若是圖個好名聲,一般不僅累,還不一定有好結果。 …… “掌柜的,雖然屈義所言所行看著確實愚蠢,但是他也替許多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不信,陛下這波政策,你就雙手雙腳的擁護,我可聽說,朝廷要設立稅務司,增加工商稅,這樣的話,你這個客棧以后賺的錢就少了?!卑l言的不是董鵬海,而是他的同行之人。 董鵬海神色微緊,給了對方一個警告的眼神。 大庭廣眾之下,又是京城,若是被傳出去了,會影響他們科舉成績的。 “哈哈……”老掌柜不在意笑了笑,見對方面色帶著幾分挑釁,轉身從錢盒中掏出一把潔白如新的一兩幣。 潔白的銀幣堆在柜臺上時,發出清脆的撞擊聲。 掌柜:“幾位公子應該知道這些銀幣吧?!?/br> 董鵬海:“江浙地區使用銀幣的亦有不少人,只是朝廷制造的銀幣有限,若是有京城這個規模,我們那里八成人都愿意用?!?/br> 據他了解,銀幣推廣后,其中消耗最大的除了京城,就是江南地區和兩廣地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