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第175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重生:我帶全家狂卷億萬物資、我有病、外婆家的小飯館[美食]、星際孵蛋指南[穿書]、帶著種地小游戲穿三國、太子他厭世、鮫人失控,放開這個Alpha、缺德地圖持續為您導盲、他給的實在太多了、咸魚天師的鬼王室友
年前的時候,遼王無聲無息地跑到了旁邊側妃的院子,殺了側妃三個丫鬟。 五公子覺得當時遼王是想對他出手,因為他所住的院子就在側妃隔壁。 “是的,年初的時候,下人看顧不嚴,讓父王跑了出去,找到人時,他的兩腿都凍僵了,現在起不來身,在床上養傷?!蔽骞游⑽⒋鬼?,面色愧疚。 霍永安與徐銜蟬他們對視一眼,這么說來,遼王連雙腿都廢了。 洛平川微微皺眉,“為何此事沒有告知京城?” 五公子聞言,偷偷瞄了洛平川一眼,輕聲道:“之前羽林衛荀指揮使指點過在下,說只需要保證父王養好身體,其他不用打擾陛下?!?/br> 霍永安嘴角一翹,“遼王乃邊陲重鎮的藩王,他出了事還是要告訴京城,讓陛下小舅舅高興高興……” “咳!”徐銜蟬用手肘捅了他一下,示意他注意些。 五公子:…… 霍永安也尷尬地咳了一聲,“我剛才說錯了,陛下小舅舅肯定是擔心的?!?/br> 五公子對此也沒有其他反應,他們遼王府在遼王出事的那刻起,已經沒有未來了。 霍永安、洛平川等人緊接著去看了遼王。 遼王躺在床上,身子蜷縮在一起,看著骨瘦如柴,霍永安看了他的腿,還是發黑狀態,剛才大夫說了,若是治不好,只能截肢,否則病腿會拖累整個身體。 霍永安雖然以前不曾見過遼王,但是也知道他的名號,知曉他的勇猛,騎射武藝、智謀兵法在藩王之間都是站前列的,不曾想一代威武藩王,居然落到這個下場。 他在心中唏噓了一秒,面上佯裝惋惜,“遼王叔叔真是可憐??!五公子,你要好好照顧好遼王,若是有什么需要,告訴我一聲即可?!?/br> 五公子恭敬道:“多謝殿下關心?!?/br> 從遼王府出來后,一行人又逛了逛宣州城,雖然霍永安知道宣州城不能和京城比,可是他沒想到宣州城這么小,連京城的半成面積都不到,和冀州城一比,也只能是其三成的地盤,這還是這些年擴張的結果。 霍永安站在城樓上,看著城中稀稀落落的建筑,有些失望道:“有點小?!?/br> 尤其他元宵節時,才與陛下小舅舅登上萬書樓,見識到何為燈火璀璨,看到這些落差不是一兩點大。 徐銜蟬聞言白了他一眼,“這還???雖然比不上冀州城,但是和其他邊城一比,已經不錯了。是你非要和燕都比,試問天底下有哪個地方能大過燕都?” 就是一開始的都城應天城也比不上。 她聽說,當時遷都的時候,就是因為應天城太小,所以先皇才遷到燕都的。 霍永安:“好了,我知道了,我又沒嫌棄它?!?/br> 徐銜蟬、賈拓等人一臉復雜地看著他。 這人居然還敢嫌棄! …… 霍瑾瑜派霍永安前往宣州,還給他下了另外一個命令,讓他在城中樹立一座紀念碑,即是昭告天下牛痘接種的成功,也是為了祭奠那些在此次天花疫情中喪生的百姓。 霍永安走訪完宣州后,決定將被紀念碑放在城中孤山塔附近,作為傳承百年的古塔,這里今后要動土的機會很少,也省的移來移去。 二月中旬的時候,紀念碑在孤山塔附近立起,霍永安、洛平川帶著宣州地方百姓和軍民一起揭碑,宣州的知府親自誦讀了祭文。 此事過后,霍永安與宣州軍民關系拉進了不少。 …… 霍瑾瑜這邊之后收到了霍永安的折子。 他第一次寫折子,洋洋灑灑地寫了五千多字,都能出書了。 不僅將他去宣州路上的所見所聞寫了,還寫了不少遼王府的八卦。 在空閑時間的情況下,看一下他的折子,還是挺有趣的。 折子上說遼王的腿最后還是沒有保住,最后不得已截肢了,之前八尺壯漢一下子沒了腿,遼王氣急攻心,居然氣傻了,如同木偶一般,除了時不時發呆,嘴里含糊一些詞,讓吃就吃,讓睡就睡,更利于養傷了,短短半個月,就胖了十斤。 霍瑾瑜想了想,讓韓植去內庫取一些養身的藥材和貴重藥品,還有錦緞、毛皮等賞賜,打算送到宣州,以示她對遼王的關懷,至于遼王府的人也有錦緞珠寶等賞賜。 三月初,云南傳來消息,說三月初一那天,云南終于下了罕見的大雨,大雨連下兩個時辰,各個州縣城內都積了水。 霍瑾瑜大喜,有了這場雨,云南的蝗災危機算是解除了。 也是這段時間,陜西、山東、山西送來消息,從年初到現在,仍然未見大雨,雖然當地官員組織百姓數次到田間地頭挖蝗蟲卵,也組織了兩三場求雨,但是旱情還是依舊。 所以,地方官員現在惶恐,擔心蝗災,請霍瑾瑜下指示。 霍瑾瑜還能怎么辦,只能盡人事了,難道要她這個皇帝親自下場跳大神祈雨嗎! 第83章 陽春三月,草長鳶飛,對于京中的百姓來說,除了忙碌春耕的事情,就是看各種熱鬧。 最近京城的熱鬧也不少, 第一件事是牛痘接種的事情,天子腳下自然更懼怕天花這種惡疫,所以牛痘接種推廣速度很快,畢竟接種牛痘的cao作不高,在胳膊上割一個小傷口就能接種了,難得只是關于牛痘的滅活和去毒。 第二件事和普通百姓牽連不大,是陛下要對國子監、翰林院進行聯合考核,進而從中挑出最優,進入顧問處,那可是一步登天的地方。 朝中百官近日對這件事關注不少。 有百姓驚訝,翰林院在他們眼中可是朝中最清貴衙門,里面都是狀元、榜眼、探花一大堆,都是文曲星轉世,在讀書老爺的眼中地位可高了,對于國子監,雖然也是朝廷的重要學府,但是里面的人物怎么還能和翰林院同臺競技了。 旁人見有人不了解,將這些年國子監改革事情說了。 百姓聽得云里霧里,只記住了一個重點,就是國子間的升級考很難,可以和會試相提并論,國三學生那是經歷了兩次升級考,和翰林院之間的差距,誰也說不準。 第三件事剛發生不久,今天是國子監、翰林院同臺競技的日子,然后燕都太學的學生搞出了一個大事,居然坐著一個超大孔明燈飛上了天,差點下不來了。 當時百姓看到時,還以為就是一個巨型孔明燈,誰知道上面坐了四五個人,人差點送到天上了,最后五城兵馬司的人追到紅螺山,才將孔明燈給攔下。 現下大孔明燈和人都送進宮了。 那個孔明燈在天上看著不小,落了地后,看著更大,下面有一個大吊籃。 大家就好奇,如果五城兵馬司追不上,這些人會不會真飛上天上去。 …… 此時乾清宮殿前的廣場上,春風輕拂,暖陽和煦,連陛下的笑容都特別溫雅輕柔。 可是對于此時站在廣場前的太學學生來說,陛下笑的越溫柔,他們心頭越顫。 尤其旁邊宣王、昭王還有胡教諭都是臉色漆黑的模樣,顯得陛下的笑容更加讓人忐忑。 霍瑾瑜瞥見他們的冷臉,無奈道:“他們好不容易才下來,你們就不要嚇唬他們了?!?/br> 這種好學探索的精神應該支持,再說她創立太學的目的不正是這個嗎? 既然就有了結果,就應該好好鼓勵。 呃……在安全的前提下,不過若是事事都講究安全、穩妥,許多科學成果也就發現不了了,許多時候科學的成果就伴隨著意外。 雖說宣揚講科學,破迷信。 咳……有時候吧,總有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即使利用結果倒推也不行,比如她,她真的好奇后世會如何評價她的存在,這個時候就歸結于意外或者玄學。 最起碼相信這群人經歷過這次事故,下次一定會記得設計一個降落模式。 你敢相信,這群人設計出的“熱氣球”,居然只想著讓它飛起來,沒想過如何落地,甚至出發前,籃子里連備用的降落繩子都沒有,還好今日的風不大,若是再大些,這群人可能真要飛到“西天”了。 宣王斜眼瞥向昭王:“皇兄,你貴為太學的校長,怎么沒看好這群學生?” 昭王雖然現在還有些怵宣王,畢竟他沒有以前的記憶,不同于宣王與陛下是一母同胞,不過經過這兩年的磨合,對昭王也能平常心對待,有時候也會懟兩句。 尤其這兩年經過太學的熏陶,身上積累了不少校長氣勢,最起碼壓制學生沒問題。 “宣王你還是宗人令,同樣逃不了?!闭淹醭谅暤?。 這也是宣王在這里的原因,畢竟太學里面可都是宗藩子弟。 宣王:…… 霍瑾瑜扭頭忍笑。 宣王瞅了他一眼,然后目光又落到站在他們面前的太學學子身上,聲音肅沉,“你們做這個孔明燈,真的只是要上天?” 他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為面前的五個學生中,有兩個是在京中“養病”的五王子孫,寧王的大孫子盧永德,和王的小兒子苗信隨。 剩下的三人也不簡單,他大哥毅王的孫女霍凝珍,康王的孫子霍平冠,最后這一個雖然不是皇子皇孫出身,也是宗室身份,名霍尋南,三人看著一個比一個小,都是十四五的年紀,而盧永德、苗信隨無論是年齡還是個頭都是五人中最高的。 所以他懷疑,盧永德、苗信隨是不是有什么小心思,研究孔明燈,是想將寧王、和王他們救出去。 五人相互看了看,最終霍凝珍先開口,“陛下,兩位叔父,我們設計這個大孔明燈,主要是想看看在沒有翅膀的情況下,人如何上天,沒有其他想法?!?/br> 霍平冠點頭,“是的,我們上天之前,用石頭、稻草做過實驗,確定能升空才進去的?!?/br> 宣王冷笑,“然后你們就下不來了,做事沒給自己留后路,這一往無前的勇氣,本王真是佩服!” 幾人臉漲的通紅。 他們這次臉真是丟大發了,孔明燈從太學一直飄到紅螺山那邊,算是半個京城的百姓都看到了。 昭王:“你們以后莫要在做這種危險的事情,實在太嚇人了?!?/br> 胡教諭也點頭道:“爾等都是宗藩子弟,做事莫要沖動,老夫剛才看到時,嚇的手腳都軟了?!?/br> 對上胡教諭關切的眼神,五人目光游移,不敢看他。 他們也想說,發現下不來時,看到離地那么高,他們在籃子里嚇的也手腳發軟。 霍瑾瑜見狀,輕聲笑道:“好了,好了,胡教諭、昭王、宣王,你們就不要說他們,朕看他們此次是長了教訓?!?/br> 她又揶揄道:“飛那么高,冷不冷?可曾凍傻了?” 霍凝珍詫異:“陛下怎么知道冷?” 他們越往高處,發現不僅風大,氣溫還低,而且孔明燈的速度也不好控制。 宣王冷哼道:“高處不勝寒,三歲小兒都知道?!?/br> 霍凝珍他們的臉頓時紅了。 霍瑾瑜:“朕就算沒上天過,也爬過山?!?/br> 她一邊說著,一邊走到他們制作的大型孔明燈跟前,確實像是熱氣球,而且面積還不小,鋪了小半個廣場。 宣王見霍瑾瑜想要進籃子,連忙擋上去,“陛下,這東西沒什么可看的?!?/br> 陛下的好奇心也不低于其他人,膽子也大,要不然也不會一聲不吭地干那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