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第148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重生:我帶全家狂卷億萬物資、我有病、外婆家的小飯館[美食]、星際孵蛋指南[穿書]、帶著種地小游戲穿三國、太子他厭世、鮫人失控,放開這個Alpha、缺德地圖持續為您導盲、他給的實在太多了、咸魚天師的鬼王室友
宣王黑著臉,“讓他走!” 宋致聞言,走出車門,從轅位上一躍而下,對著宣王一甩長袖,“宣王殿下,在下還是那句話,你說的那件事不是宋某告訴陛下的?!?/br> 宣王看著他離開的背景,眉間攏起褶皺,最終關上門,擋住了百姓好奇的目光。 街面上的百姓就聽宣王一句冷聲,“回府!” 等到宣王的馬車離開,留在原地的百姓瞬間興奮起來。 剛才若是沒認錯的話,應該是戶部侍郎宋致,聽說與宣王一向交好,現在居然鬧翻了,這可是不得了啊。 …… 宣王成為宗人令,在朝野沒有掀起多大的波浪。 人家是親王,又是陛下信任的親哥哥,成為宗人令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昭王聽說宣王得到宗人令后,心頭不是滋味。 陛下難道真要將他當成寵物一樣圈在京城,他雖然是藩王,但是在沒有認回身份前,他也是靠自己過了會試,參加了殿試。 他不知道以前的昭王如何看到陛下,但是現在的他完全不敢有絲毫不敬,對那個位置也不敢有想法。 現在母妃也接回王府了,陛下難道還對他不滿意嗎? 楊長史見昭王一臉愁苦,提議道:“殿下,奴才聽聞宋大人與宣王決裂了,不如咱們將宋大人拉攏過來?” “宋大人?”昭王疑惑。 楊長史解釋道:“宋致宋大人,他是曾太傅的親傳弟子,學識、智謀都是頂尖的,而且他還是謝少虞的老師,如果將宋大人拉過來,說不定能緩和謝家與王妃娘家的關系,謝家還有謝公呢?!?/br> 昭王沉思后,覺得楊長史可行。 當天下午就讓楊長史拿著幾本古籍去宋府探望了宋致。 次日傍晚,他還帶著酒親自上門找宋致訴說衷腸。 …… 霍瑾瑜前腳聽說了宣王與宋致在大街上決裂,后腳又知道了昭王近日與宋致關系漸密。 她表情復雜地看著荀五上交的情報,覺得頭又疼了。 “陛下?”韓植擔憂地湊到她跟前,“您累了,咱們歇一歇?” 陛下終日忙于政事,就是年輕,也經不住日復一日的勞累。 霍瑾瑜按了按眉心,“韓植,昨日御膳房做的柿子糕不錯,你去送給宋致一份?!?/br> 韓植躬身傾聽。 “順便提醒宋致,讓他悠著點,昭王現下失憶,也算半個病人?!被翳@氣道。 用腳指頭想,宋致與昭王交往肯定不是看重他的才華和人品,多半有什么讓人頭疼的心思,不知道是想給謝少虞報仇,還是與宣王商量好的。 韓植眼珠子轉了轉,想起剛才看到的消息,努力憋住嘴角弧度,“奴才遵命?!?/br> …… 宋致聽完韓植轉述的話,眉梢高揚,語帶笑意,“陛下就不怕微臣真的投奔昭王了?!?/br> 韓植老實道:“陛下說,除非宋大人得了老年癡呆,十有八九不會干的?!?/br> 宋致:…… 雖然不知道“老年癡呆”是何意,但是又是“老年”,又是“癡呆”,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詞。 宋致輕咳一聲,“煩請韓公公向陛下轉述,前日,昭王殿下向我訴苦,說在京城無所事事,甚為愁苦,看著宣王身兼數職,他是萬分羨慕?!?/br> 韓植瞪大眼睛,詫異道:“宋大人真打算幫昭王做事?!?/br> 宋致淡笑不語。 …… 韓植回到宮,將宋致的話轉述給霍瑾瑜。 霍瑾瑜微微蹙眉。 昭王確實不能在京城無所事事,可是要將他放到哪里,讓她糾結了,想了半天,最終決定任命昭王為太學校長,太學的日常教學都各有負責人,校長一職空缺,先將昭王挪到這個位置上,為了輔佐他,霍瑾瑜又從翰林院選了一名副院長。 旨意很快由顧問處下達,昭王接到圣旨后,精神一震,想起前幾日和宋致訴苦,今日就有了結果,宋致果然有大智慧。 宣王也知道了相關消息,皺眉道:“宋致他在搞什么鬼?” 親衛問道:“要不要屬下去問問?” 宣王思索片刻,擺了擺手,“他都多大的人了,知道自己干什么。再說京城人都知道我和他鬧掰了,不去?!?/br> “……”親衛欲言又止。 殿下啊,你和宋大人又不是三歲小兒,都多大人了,還鬧這一出,讓外人看笑話啊。 …… 九月下旬,又到一年的萬壽節,今年前來朝貢的番邦小國足有一百多個,讓鴻臚寺的人驚呆了。 怎么回事?他們未曾宣揚,怎么來了這么多人。 此次來的不僅有已經向景朝納貢過的小國,比如東夷、高麗、安南、琉球、暹羅、呂宋等周邊小國,還有未曾來過的娑羅、阿魯、古里、蘇祿、祖法兒、急蘭……許多小國是第一次來,甚至國名都是鴻臚寺經過翻譯首次確認的。 京城的百姓看著這些穿著各色服飾,嘟囔著各種夷語的人來到京城,十分好奇。 霍瑾瑜那邊也吃驚,她上輩子對于周邊鄰國的了解也就接壤的那幾個,雖然知道周圍小國多,但是也沒想到這一次來了一百多個。 很快她就更笑不出來了。 這些小國除了來朝貢,其次是來求饒的,請求景朝的艦隊不要再對他們派出的海軍出手了,他們已經見識到了天朝上國的威力,再也不敢動手了。 霍瑾瑜呆滯:…… 南海水師難道私下里去這些小國的沿海折騰了嗎? 在將各國使者提供與景朝水師交手的“打仗”時間、地點匯集后,霍瑾瑜又默默拿出來之前南海水師傳回來的戰報。 她:…… 將別家的“正規”海軍當海盜收拾了,這…… 第69章 霍瑾瑜目光又落到南海水師的戰報,越發沉默了。 其實這件事也不能怪他們。 不止南海水師,就是她也沒想過東海區域的一些沿海番邦的實力那般拉胯,超出她的想象。 仔細想來,其實也正常,這些國家的陸軍實力說不定都比不上一個縣城的防御能力,能上奏求饒的這些國家還算富饒的,畢竟還能湊出“海軍”出海,其他國家估計都沒有海軍。 她已經能想象,南海水師在海面上遇到一波看似兇惡、說著不懂的外語,穿著亂七八糟、可能有時也有衣衫齊整的衣服的“海盜”,就是他們將身份亮出來,估計也沒人信,以為海盜冒充的。 也不排除一些番邦“海軍”在強勢時是“海盜”,弱勢時就是“番邦海軍”了,大海所帶來的危險,不止是風高浪急、波濤洶涌、天氣莫測,還有你在海上遇到的人與“鬼”,人與鬼的轉變可能就在呼吸間,前一刻對你笑意盈盈的探險者,后一刻就是暗藏殺機的強盜,更不用說大海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拋尸場。 所以對于這種結果,霍瑾瑜只能心中說一聲抱歉了。 她看著各番邦屬國表面求饒,實際上控訴的折子,決定國宴那天,讓御膳房的人多給這群使者多上兩個菜當補償。 此事她也不知道如何解釋,難道要實話實說:你們不用擔心,南海水師壓根就沒將你們放在眼里,以為你們是路過的海盜,沒事別去往前湊就行了。 算了,就當做不知道。 因為來了太多番邦使者,無論是四夷館還是會同館都滿人了,鴻臚寺不得不空出一些房間招待這些使者,出了這些,還指定了幾個客棧,作為專門招待番邦使者的住處。 這些使者來到城中,可以隨便購買東西,但是一些地方是不對他們開放的,比如麒麟研究院、農事試驗場、京郊的火器研究所……這些地方就算不用霍瑾瑜提,鴻臚寺的官員也會盡量帶著他們繞開他們。 這些使者也對這些地方也不感興趣,他們喜歡絲綢、瓷器、玻璃器……這些在國內轉手都能賣出十倍、百倍價格的東西,京城的許多店鋪都被這些人買光了,商鋪的掌柜看到這些外國使臣都經不住齜牙笑。 根據戶部統計,萬壽節這半月,京城商鋪的收益比以往多了五成,倒不是都是這些番邦買的,還有進京給霍瑾瑜送賀禮的地方藩王勛貴,他們的人也帶動了不少消費。 萬壽節后,這些番邦使團帶著大包小包離開京城,京城周圍鏢局人手都不夠,一鏢難求,又是一番熱鬧,然后周圍的武館也迎來了大批生源,不少百姓想著讓孩子學個拳腳功夫,學成了押鏢也不錯。 霍瑾瑜聽說,兩廣地區各個海港的海運價格已經開始漲了,就等這群使團上門。 萬壽節結束后,京城周圍的紅薯再次迎來一波豐收,廣州農事試驗場那邊也傳來消息,說種下的玉米已經結穗,霍瑾瑜松了一口氣,還好老天爺保佑,讓種下的玉米平安長大。 早知道今年那么順利,她當時就將全部種子都種下,今年的產量也多些。 霍瑾瑜思來想去,決定修建一個玻璃暖房,反正現在玻璃的成本已經降下,就在京郊農事試驗場弄一個玻璃暖房,省的要看老天爺臉色,育苗培育都不得勁。 玻璃暖房的制作并沒有難度,重要的是多大,霍瑾瑜不追求大而華麗的效果,只需要人站在房中不碰頭就行。 就這樣,半月后,兩間透明的玻璃暖房在農事試驗場建成了。 落成之日,天空撒著秋雨,秋風沙沙的吹,還是有些冷意的。 試驗場的官員小心走進玻璃暖房,仰頭看著秋雨砸在玻璃弄出水珠,就在他們眼前,卻觸碰不到他們,眾人癡癡地抬手摸著冰涼的玻璃。 此時大家站在房中,理解了陛下花大價錢造玻璃暖房的用意,有了這個東西,即使天寒地凍或者暴雨如注,也不用擔心了。 十月,霍瑾瑜去年下令建設的鋼鐵廠、玻璃廠已經建造完畢,霍瑾瑜到場見證了第一爐鋼出爐,考慮到污染和噪音,兩個廠子都在京郊偏僻的地方,不過他們周圍已經配備了一支軍隊駐扎,防止有人偷盜和搗亂。 工部對臨濱的勘察也結束,覺得為了當地百姓,海堰必須修成,贊同謝少虞的想法。 霍瑾瑜調出當地的地圖,若是要修海堰,這是個大工程,光是堤岸足有數百里,即使現在水泥生產、運輸已經熟練,還是要耗費許多人力和物力,最起碼一年是干不完的。 霍瑾瑜又仔細詢問了朝中汾州籍貫的人,決定修海堰,任命謝少虞為臨濱縣令,命其主修臨濱海堰。 京城一些官員聽到謝少虞升官的消息后,當即挑眉,他們就說吧,陛下氣消了,還會將謝少虞升回來,這還不到半年,謝少虞就成了縣令,還能主持修建如此大的工程。 十月中旬,臨濱縣令謝少虞率領泰、楚、海、隨四州的五萬民夫,奔赴海濱,開始了浩浩蕩蕩修海堰。 十一月,臨濱當地氣溫驟降,突遭極端大雪,當地謠言四起,說風雪太大,氣溫寒冷,海潮洶涌,修建海堰的不少民夫被困灘涂而死,足有百余人,當地百姓怨懟之聲頻起。 京城這邊,謝少虞也被人彈劾,數名御史上奏,請求追究謝少虞的責任,暫停海堰工程。 霍瑾瑜為了安撫百姓與官員,派人對謝少虞下達斥責,但是并沒有說暫停海堰,隨行的還有給四州民夫準備的棉衣、藥材、糧食等東西。 …… 朝廷的特使到來時,謝少虞還在海濱巡邏,前段時間下了一場暴雪后,還好后面氣溫漸升,也就不妨礙干活。 雖然他知道有許多民夫暗地里罵他,但是海堰這事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