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第121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重生:我帶全家狂卷億萬物資、我有病、外婆家的小飯館[美食]、星際孵蛋指南[穿書]、帶著種地小游戲穿三國、太子他厭世、鮫人失控,放開這個Alpha、缺德地圖持續為您導盲、他給的實在太多了、咸魚天師的鬼王室友
他將棋子放入棋盒里,目光又放到一旁的古畫上,唇角弧度更深了。 哪個皇帝送禮還偷偷摸摸送,若不是此畫是真跡,他還以為陛下和他開玩笑呢。 外祖喜歡唐寅的詩詞古畫,這份古畫若是給他,外祖一定高興。 陛下將此畫送給他,難道有此深意? 第58章 因為謝少虞等人才回來,大家舟車勞頓,在災區辛苦了那么長時間,霍瑾瑜給了他們三天休息時間。 看他們的精神面貌,確實需要好好沉浸一下身心。 次日,沒等謝少虞出門,謝府的下人就來了,告訴他,謝公在城郊農家小院等他。 上午巳時,謝少虞拿著字畫去了京郊小院。 到了地方,看到河邊渡口坐著一個老人,看到他下來,就沖他招了招手。 謝少虞將字畫交給書童,快步來到渡口,果然是謝公。 老人家穿著一身淺青色麻衣,帶著草帽,乍一看,真像垂釣的老農。 “外公!”謝少虞行了一禮。 謝言含笑打量他,語氣帶著欣慰和心疼,“受苦了,也長大了?!?/br> 謝少虞唇角微顫,想要說自己沒事,最終還是合上了嘴。 謝言遞給他一直魚竿,“來陪外公釣魚吧!釣魚最考驗耐心,當然,你有耐心不行,也要魚兒愿意吞你的釣鉤,否則就是從早坐到晚,也釣不到魚。唉,也有一些人脾氣暴,沒耐心,偏偏魚兒稀罕他,愿意上他的鉤?!?/br> “外公是在說曾太傅嗎?”謝少虞將釣竿甩了出去。 他覺得,比起曾太傅的學問和脾氣,外祖更“嫉妒”他的運氣,尤其釣魚方面的。 他家外祖一直想將曾太傅發展成自己的釣魚搭子,奈何曾太傅壓根對著沒興趣。 “沒錯,就不知道我這一輩子能不能釣到那么大的魚了,他隨隨便便就弄上來了,還不珍惜。少虞,人啊,有時候要看開點?!敝x言嘆了一口氣。 謝少虞側頭默默抽了抽嘴角。 心中道:外公,您這話表里不一啊,明明最耿耿于懷的是您啊,魚是去年釣的,今年都過了半年,您還時不時說幾句。 “咳……現下入秋,魚兒正式肥美的時候,您說不是能釣上比曾太傅更大的魚?!敝x少虞哄道。 謝言也是一臉得意,“老夫也是這樣想的?!?/br> “……”謝少虞打算轉移話題,他拿出霍瑾瑜賞的唐寅字畫,遞給謝公,“外公,這是陛下送的字畫,您應該會喜歡?!?/br> 謝公放下釣竿,打開看了一眼。 書畫中是一名在桐花樹下納涼的老者,老者躺在躺椅上,悠然自得。 他評價道:“這是桃花庵主晚年所做,你看看,清閑愜意,韻致秀逸,如此佳作,陛下既然給了你,你就收下吧?!?/br> 謝少虞:“外公喜歡唐寅,這字畫就送與外公吧,想必陛下也是這個意思?!?/br> 謝言聞言,將字畫收了起來,交給謝少虞的書童,“陛下若是想送我,直接會給我,為什么要借由你的手送?給你的就是你的,想這么多干什么?!?/br> 謝少虞微微蹙眉,“若不是這樣,陛下為何會送我這副《桐陰清夢圖》?” 謝言見外孫一副不解的模樣,搖頭笑了笑,“少虞,有時候,事情不必想的太過復雜,陛下說不定就是覺得桃花庵主的字畫好,就送與你了。我喜歡桃花庵主,是欣賞他的詩畫、風流豁達,卻不想你成為他。老夫想讓你這生過的順順遂遂,繁花似錦,若是不想當官,不若隨老夫一起修書著書可好?” 唐伯虎雖然詩畫全才,學富五車,但是一生坎坷,晚年凄涼,他可才不希望外孫變成那個樣子。 “外公……您都知道了?!敝x少虞驚詫地看著他。 謝言拿起腳邊的釣竿,再次抬竿,發現魚鉤上的餌食已經吃完了,就將魚線收攏,謝少虞見狀,蹲下身挖了放在地上的餌料,然后小心掛在魚鉤上。 “如果魚上了鉤,分你一半?!睂Υ烎~這事,謝言還是很有原則的。 “外公……”謝少虞有些無奈。 等到他坐下,謝言目不轉睛地看著河面,“我并不知道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四個地方災區具體情況,但是老夫也見過災區是什么樣子,地動的、被水淹的、被蝗蟲過境……百姓就如螻蟻一般求生,什么都愿意吃,什么吃的也沒有……” 想起早年的見聞,謝言經不住嘆氣,除了這些,還有人性的眾生相,有時候百姓過得凄苦,不止是天災的錯,還有人禍,以少虞這樣子,多半是見識了太多的人性。 謝少虞沉默了一瞬,將前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說與謝公聽。 謝言豎耳聽著。 日頭漸高,微涼的秋風帶著秋日曠野特有清香拂過水面,激起一陣陣漣漪,似乎要加入其中,調皮地扯了扯謝少虞的袖子,如同天真無邪、想要聽故事的孩童。 不知過了多久,忠仆發現茶壺空了,讓人又燒了一壺過來,guntang的茶水裹著茶葉傾泄到茶碗里,在謝少虞眼里,特別像那日一往無前,縱身躍下決口的士兵們。 掩在袍子下的修長大手默默握成了拳頭,矜貴公子目不轉睛地看著茶碗中沉浮的淺綠色茶葉。 片刻后,謝言悲痛道:“民生艱苦??!” 謝少虞:“李大人安慰我,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可是……對于百姓來說,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對于其他人呢,會不會已經成了輕車熟路的cao作了?” 他不喜歡這個答案,但是心里頭又騙不了自己。 謝言探身拍了拍他的肩頭,“我都懂,你若是想干什么,就去干吧,我雖然想讓你過得更好,也不想讓你過成自己討厭的樣子?!?/br> 謝少虞嘆氣:“其實我也知道,這件事這樣處理是最好的結果,只是覺得有些荒唐,明明做的事不對,卻仍要做?!?/br> 謝言緩緩道:“在百姓眼里,好官就是好人,好皇帝也是好人,可是你我都知道,好官不一定好人?!?/br> 當一名好人說簡單,也簡單,品行端正,待人友善,但是也難,因為好人容易受欺負,如何保持本心也難。 當好官亦然,許多人初入官場,大多是意氣風發,誰不想光宗耀祖,揚名立萬,濟世救民,享受萬民敬仰,但是官場錯綜復雜,爾虞我詐,自身要立足,還要護好治下的百姓,這本身就是一件難事。 謝少虞默默點頭,他歪頭思索了一番,“多謝外公開解,我想在陛下手底下,我應該能成為一個好官吧?!?/br> 謝言笑了笑,又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 陛下和他都太年輕,他也想自家外孫與陛下相得益彰,共譜華章。 …… 七日后,霍瑾瑜在朝堂上給予了謝少虞、江倫、李達等人嘉獎,此次隨行賑災的大多官員都得了賞賜和晉封。 同時此次兩淮地區的水患也要有人承擔責任,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四個地方,青州知府在河堤出現決口后,非但不派人補救,反而帶著一家老小逃跑,斬立決。 徐州知府與當地富紳勾結高價倒賣官倉糧食,斬立決。 兗州知府意圖瞞報水患之事,造成四縣被淹,撤職投入大牢。 豫州知府對水患規模判斷失誤,造成上百百姓溺斃,雖然事后散盡家財為百姓施粥賑災,親自下河清淤,但是不能忽視對方的過錯,貶謫寧夏鹽池。 至于因為決口開掘,受災最嚴重的姚縣和??h的兩名知縣則是被免職,此二人在水災期間有嚴重的瀆職懶政行為,據霍瑾瑜調查,明明李達他們確定要放開姚、福二縣的決口時,已經給兩個知縣下了命令,讓他們盡快轉移百姓,可是此二人沒當一回事,等到時間等不及時,仍有一兩成百姓還被困在縣中…… 霍瑾瑜命令將姚、福兩縣的知縣交由刑部審理,嚴查其在賑災期間的不法和瀆職行為。 除了這些,其他七七八八大概還有五十多人受到懲罰,貶謫、免職、下大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下場。 等到兩淮地區的水患處理結束后,時間快到中秋了。 都說中秋佳節,人月兩團圓。 按照慣例,宮里要舉辦中秋夜宴,邀請眾臣還有勛貴、宗室人員前來參加。 霍瑾瑜這次加了點人,讓顧問處寫了邀請函,邀請了燕都太學、第一軍事學院中排名前五的學生,同時給兩個學院下了口諭,讓他們準備兩個節目在中秋宴上展示一下,不管是比武、還是跳舞,想要“丟臉”還是“長面”隨便他們。 兩個學院的學生接到口諭后是萬分無語,奈何是陛下的命令。 作為第一軍事學院唯二的女孩,在知道命令后,霍永安他們就向徐銜蟬、霍芊芊他們求救。 確切來說想將任務都推給她們兩個。 徐銜蟬猜出他們的想法,環臂冷笑,“我可是出去打聽清楚了,太學那群宗藩子弟為了討陛下歡心,參與訓練的人足有四五十人?!?/br> 霍芊芊兩手掐腰,“對啊,你覺得我們兩個弱女子能對付了四十個人嗎?而且陛下一向大方,雖然只有咱們兩個學院,肯定勝者有獎勵的?!?/br> 其他人頓時心虛。 一旁的霍雛鳳皺眉道:“我聽說國子監也有了這個任務?!?/br> 眾人:…… 也就是說又多了一個對手。 對于國子監,霍瑾瑜一開始確實忽略了,是國子監祭酒聽到消息后,上折子求的。 陛下自從登基后,一直對國子監有所忽視,后來多了第一軍事學院和燕都太學,他們國子監就如同被打入冷宮一般,若是再不爭取,別真像傳言中,他們國子監要并入燕都太學,到時候他這個祭酒真是愧對國子監的同僚了。 霍瑾瑜看到折子后,才反應過來,就將國子監也加進來了,同時決定此次中秋節后對國子監進行改革。 只不過如何改革,她現在還沒有想法。 一開始她有心讓宗藩子弟都塞到國子監,但是擔心朝廷一些人又出來哭爹喊娘,談“祖制”、談“國法”……再說國子監過往都是作為朝廷官員儲備的地方,她又不需要宗藩子弟去當官,所以就干脆成立了太學。 霍瑾瑜回想歷史記載,其實嚴格說來,其實國子監應該也算是國家開設的高等學府,即使她現在有時會忽視它,但是不可否認國子監的生源都比較優秀的。 即使是一些沒有經過科舉的官二代在國子監,因為他嚴格高效的要求,教育出來成果也不錯。 霍瑾瑜對于國子監的一些壞印象在于后世的一些刻板印象,明清后期,朝廷沒錢,財政壓力大,而官府為了開辟財源,國子監的入學資格就可以通過納錢、納糧等方式獲得。 大家為了當官,但是又考不上科舉,這些捐來的監生越來越多,不學無術、好吃懶做者居多,極大損害了國子監的形象。 若是一個學院滿是不學無術的官二代、富二代、關系戶,一再放水,走向毀滅也就不遠了。 這事還讓霍瑾瑜想到清朝時期的納糧捐官造成的系統性腐敗,只能說,還好現下沒到那個程度。 霍瑾瑜拿過備忘錄,提醒自己將嚴禁官方用納糧、納錢方式出售官職、學位寫入律法,最好刻在墻上,變成祖制。 中秋十五,丹桂飄香。 中秋盛宴上,眾人言笑晏晏,推杯換盞,崔慧太妃與長公主坐在霍瑾瑜左右兩側,乾清宮大殿的兩側則是坐滿了勛貴、在京的宗室、文武百官。 至于品級小的官員還有學生、國子監監生坐在殿外。 說實話,除卻地位的分別,這個時候坐在殿外可比殿內要舒服,還能賞月,風中夾雜著桂香,說說笑笑,比殿內輕松多了。 此次與往年的不同的是,乾清宮殿前的廣場掛著許多彩燈和玻璃燈,將廣場照的美輪美奐。 廣場中間則是搭建了一個五尺高的大臺子,是給今日需要表現的三個學院準備的。 宴會進程到一半的時候,霍瑾瑜起身,帶著眾人出了大殿,京城三個學院的表演也正式開始。 雖然霍瑾瑜想看些有趣的東西,不過這種較為嚴肅的場合,想也知道國子監、太學、軍事學院也都以穩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