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飆日常(基建) 第72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重生:我帶全家狂卷億萬物資、我有病、外婆家的小飯館[美食]、星際孵蛋指南[穿書]、帶著種地小游戲穿三國、太子他厭世、鮫人失控,放開這個Alpha、缺德地圖持續為您導盲、他給的實在太多了、咸魚天師的鬼王室友
一開始霍瑾瑜只是嚇唬這些臣子的,她對自己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古代隨便亂跑。隨便來個水土不服,說不定都能將她打倒,可是被這群大臣吵著吵著,霍瑾瑜忽然想起,邊陲打了快兩年的仗,她這個做皇帝的,還沒有去邊陲慰問將士,這樣的話,不利于她積攢聲望。 要不要去一下呢? 霍瑾瑜皺眉,現下將士們都在衛所休整,她也有時間,若是天氣好些,要不就選個日子去一下? 不過她現下不能說,剛剛才放出“御駕親征”的豪言,此時若是改口說去慰問將士,這群官員也不信。 想到此,霍瑾瑜眉間微微舒展,看向殿中的眾官員,微微一笑,“眾卿不要著急,朕不過是開玩笑,現下咱們還是多多關心邊陲的將士吧,爭取不給他們拖后腿?!?/br> 眾臣面上應下,心中還是有些忐忑,畢竟陛下年輕。 這年輕人最喜歡意氣用事了。 百官下朝后,也不急著出宮,先圍住了虢國公。 誰讓他是陛下的親外公呢! …… “虢國公,你要看著點陛下,御駕親征這種念頭可不能有?!?/br> “對??!邊陲那么危險的地方,陛下怎么能去呢?!?/br> “虢國公,你是陛下的親外公,陛下肯定能聽進去?!?/br> …… 虢國公淡定地捋著胡須,“你們急什么,陛下的性格老夫還是了解的,他不會沖動行事,再者陛下說的是,若是韃靼下次再起復,只要這次將他們按死了,陛下有了開疆辟土之功,你我也能輕松?!?/br> 眾人:…… 虢國公說的簡單,他們就算是不通兵事,也知道戰場變幻莫測,就比如這次,眼看戰事正穩,老天爺不配合,接連下了大雨,戰場局勢就變了。 若是老天爺讓韃靼存下來,他們也沒辦法。 虢國公哪能看不出這些同僚的心思,搖了搖頭,“你們覺得陛下也是容易能哄的人嗎?這事大家都當沒發生過,你們經常提起,陛下可能之前已經忘了,被你們一直提醒,就起了心思?!?/br> 眾人一聽,默默用袖子遮了遮嘴。 …… 朝堂上關于陛下想要“御駕親征”的言論也傳到了顧問處,內閣學士在休息之余也在討論這事。 經過這些日子的相處,謝少虞、洛平川、徐於菟算是融入了新環境,和其他學士相處也算融洽。 謝少虞這些日子算是對顧問處有不少了解,他總算知道為什么翰林院閑的快能長草了,顧問處的許多活其實翰林院也能干,就是速度有些慢,若是掌握了顧問處的方法,就算速度追不上,也能分擔一些壓力,不過少年帝王似乎沒這個想法,將事情大多吩咐給了顧問處,一些需要耗費時間的事務則是讓顧問處交接給翰林院。 午間休息時間,內閣學士們說起早朝的事情。 他們算是這兩年中與陛下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對于陛下的一些習慣和心思還是猜出一點的。 “您覺得陛下的御駕親征,是說說,還是……”說話是應陽羽,他算是老人了,早在先皇時期,就被選入內閣當顧問,先皇駕崩前,內閣顧問已經是名存實亡,先皇不怎么用他們了,原以為到了陛下這里,大家都要解散了,誰知道大家忙的腳不沾地。 現在出門和之前的同僚應酬,都有些聽不懂他們的聊天了,當然他們也跟不上自己的節奏了。 大家知道他的意思。 米開城眉間微鎖,“陛下的心思,我等不好說,不過在下覺得陛下應該不會冒險?!?/br> 郎鴻暉搖頭道:“陛下行事不會太過突然,若是有此心思,我等肯定第一個察覺,咱們最近接的活,有關于這個嗎?” 御駕親征說著痛快,帝王出征,所要做的準備繁如牛毛。 眾人搖頭。 洛平川此時溫聲道:“我倒覺得,陛下既然說出了這話,之后多半會實現的?!?/br> 他此話一出,現場一靜。 徐於菟面上笑容微斂,眸光肅然,“洛兄這話也有可能,我等身為陛下的臣子,要做的就是在陛下有此想法之前,將陛下勸下?!?/br> 陛下并沒有習過武,也不通騎射,御駕親征這事風險太大。 謝少虞點點頭,“不過徐兄也不必擔心,就算陛下愿意,毅王、長公主他們也不會允許的?!?/br> 徐於菟一聽,確實如此。 …… 霍瑾瑜不知道誰給長公主、毅王他們告了密,“御駕親征”的話傳到了長公主、毅王他們耳朵里,才隔了三天,兩人的嘮叨信就飛過來了,如果不是長公主現在負責給毅王、陳飛昊他們運送糧草,恐怕會親自過來。 霍瑾瑜看著兩人整整兩千多字的“關懷”,嘆了一口氣,寫信回復,將自己想法開誠布公地寫了出來,她現在真的考慮去邊陲慰問將士。 雖然她信任毅王、長公主,但是身為帝王,她也要有自己的聲望,不能讓邊陲將士只知道守邊藩王將士、不知道她這個皇帝,雖然她不會打仗,但是也沒有拖后腿,盡力穩定后勤,不讓前線戰士冷到、餓到,等到戰事結束后,她還要發給將士發賞金補助。 …… 八月底,景行行長上奏,說是之前去海外貿易的船隊已經回來,他們販賣的有色玻璃器皿供不應求,在當地就是價值千金,是瓷器的百倍,就是因為海上天氣變化莫測,其中一艘大船沉沒,另外三艘船的破壞也比較大,這一艘船的價值少則數萬兩銀子,多則二三十萬兩。 原先這一趟利潤怎么也能翻個四五番,可是驟然少了一艘船,也就賺兩倍而已。 當然風險越大,利潤也就越大。 霍瑾瑜想起現在船的質量還有排水量都和后世動不動重達萬噸的量級不能比,現下全世界連工業革命的萌芽階段都沒有,最起碼蒸汽發動機沒有設計出來之前,生產力提高頂天了,也上不了哪里去,而且她也不能主導所有事,尤其她不懂相關知識,只能奢望能從民間找到相關人才。 俗話說高手在民間,說不定給了他們足夠的發展,能提前催化出意想不到的成果。 主要是霍瑾瑜想要找到美洲的高產作物,可是現下海外的大航海時代還沒有開始。 她來到這里十多年,都沒有等到結果,與其將希望放到別人身上,不如靠自己,自己創造條件,說不定老天保佑,提前找到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東西。 霍瑾瑜喊來了六部尚書,和他們說了加大對出海貿易支持的想法,扶持民間造船業發展,看看能不能加快造船業的發展。 經過商討,六部尚書也沒有反對。 不過霍瑾瑜還是叮囑工部尚書發展起自己的造船廠,不要到最后連民間的造船業都追趕不上。 而且一般來說,官方的造船需求和民間的船是有差別的。 民間的船為了運貨要求,一般注重載量,而水師需要的則是戰船,機動性和防護能力都有要求,與民間的船是兩個研究路子。 即使不是海船,內陸的戰船也不是普通的船只要求,對用料、建造工藝都是相當講究,不然防護力不達標,現在已經有了火炮。辛辛苦苦耗費大筆錢建造的船若是被火炮給一下子給轟散架了,她要心疼死。 她就是再有錢,也架不住幾萬、十幾萬往水里拋。 工部尚書點頭,將陛下的要求記在心里,心中揣測陛下這么著急發展造船業,難道之后要開展海戰。 工部尚書對于這想法,也不怎么在意,畢竟俯瞰周邊,都是番邦屬國,壓根沒有開展海戰的條件。 除了這些,霍瑾瑜還讓人發布了一個懸賞,讓那些出海的人尋找海外作物,若是能找到,必有重賞,只求能盡早找到她需求的作物。 官員們對此事又是頌揚不斷。 霍瑾瑜現在對于這些話,已經能左耳進、右耳出。 這些好聽的話聽多了,容易讓人飄,他們與其夸夸,不如多干點活,她會更高興。 …… 除了這些,她去年劃定的軍事學院,已經差不多建好了,在郊區的占地面積頗大,包含了一座山,第一軍事學院旁邊就是火器營,還有一所火器研究所。 學院弄好了,接下來就是頭疼生源的問題。 對于這個第一軍事學院,京中許多人也在犯嘀咕。 身為皇帝,霍瑾瑜的任何舉動都有人揣摩,第一軍事學院劃地建校的時候,許多人就聽到風聲,加上事情發生時,正好是忠勇侯的兒子鬧事的時間,所以大家猜測這學院是不是陛下收拾京中那些紈绔子弟的地方。 從去年出事,現下忠勇侯的兒子賈拓還不能回府,據說陛下說了,忠勇侯什么時候回來,他什么時候結束懲罰,不過因為表現良好,現下賈拓已經不用守大門,可以巡街維持秩序了。 雖然景朝并不“重文輕武”,但是許多人都清楚,隨著國家太平,需要帶兵打仗的地方就越少,武將發展就越沒有前途,再說對于京城許多勛貴家里的子侄來說,有他們父輩在,本身吃喝不愁,壓根不需要受苦賣命。 也有文官覺得這種軍事學院不靠譜,歷史上多少有名的謀士、軍師比如諸葛亮、裴度、李廣這些人也沒有上過軍校,更沒有專門研究軍事,不也是會打仗。 打仗和讀書一樣,都是需要天賦的東西,沒有天賦,讀了軍校就是紙上談兵,哪有天生的將才好。 霍瑾瑜聽到這種言論,簡直是無語凝噎,以前沒有軍校,當然沒人上軍校。 她也不打算來個自愿入學,她都是皇帝了,還不能有點小任性嗎? 霍瑾瑜大手一揮,凡是武勛家的男子年滿十二歲的全部入學,忠勇侯的兒子賈拓也結束了守大門,也要去第一軍事學院報到,還有之前因為對賈拓落井下石而擾民的孫樹和周語堂也要進去。 刑部侍郎之子孫樹:…… 大理寺卿之子周語堂:…… 陛下,他們不是武勛啊,他們就是想上進,也是要去國子監,去什么軍事學院。 都怪賈拓! 若不是他,他們也不會被陛下惦記。 此時的賈拓也覺得自己不妙。 不少人都猜測陛下創辦第一軍事學院是受他刺激(他也這么想),他若是進了軍事學院,要面對憤怒的學子們,他不會被撕爛吧。 所以,為了拖延,賈拓沒選擇裝病,他也不敢再糊弄陛下,而是將腿給弄瘸了。 聽到消息,霍瑾瑜挑了挑眉,抽出一張紙,“這是第幾個了?” 紙上羅列了一串請假的人。 大理寺之子周語堂染了風寒,上吐下瀉…… 蔡國公的孫子摔斷了胳膊…… 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的小兒子上樹抓鳥時,不小心摔到腿,恰好左右腿一起受傷…… 永善侯的大孫子、二孫子誤食了不潔食物,上吐下瀉,現在正躺在床上…… 隴西郡伯的孫子看起來比較慘,右手和兩腿都骨折了…… …… 韓植看了一眼,瞄到霍瑾瑜嘴角的冷笑,默默縮了縮頭,看來有人要倒霉了。 霍瑾瑜:“韓植,明日你讓人去這些人家中告訴他們,軍事學院配備的有專門醫館,他們不必擔心養不好傷。半月后,第一軍事學院正式開學,屆時朕會親臨,若是缺了人,朕會生氣的?!?/br> 她不信這些人的傷、病有說的那般嚴重。 韓植恭敬道:“奴才遵旨?!?/br> 霍瑾瑜:“讓醫館的人盡心治療,不要吝嗇藥,治好后將賬單交給他們的長輩?!?/br> “是?!表n植了然,陛下的意思看來是要讓醫館好好宰一頓那些勛貴子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