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會演戲啊 第383節
書迷正在閱讀:被抱錯后,我成了所有人的白月光、病美人眼紅聲顫,殿下哄誘成癮、驚,小嬌夫竟是無情黑蓮花、白月光回來后奪了朕的位、將軍和他的冤家殿下、白色血跡(nph 萬人迷)、夜寵、大小姐作死,聯姻對象來贖人、中了苗疆少年的情蠱后、星際獸人幼崽飼養指南
在第一人稱視角下,巨大的白色橡膠手套伸進來,清理掉泥土,一點點的光透進,直到完全大亮,這是鐵原志愿軍遺骸的發掘地,你被挖出來了,你被放進棺槨,紅色的布蓋在你身上,你還沒能意識到發生了什么,這很正常,現場很多觀眾比你聰明,沒有溜號的看了你的大部分戰斗人生,也沒有意識到這是在演什么,方沂膽子太大了,他敢用一兩分鐘只講這一件事情,而且明知許多觀眾無法立刻領會,他想要利用觀眾的迷茫。 人不能領會,人卻有實在的感情,就像是最深處的記憶被激發,只要聽到那樣的旋律: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勝利歌聲多么響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 小女孩的天真無邪的人聲進入,絕大部分觀眾條件反射的哽咽起來,影院里面有低低的、此起彼伏的啜泣聲,須知道,實際上到現在仍然有觀眾是沒有看明白的,他們只是被情緒催發,他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方沂就是想要這樣的效果。 唯物主義者不講靈魂,人死如燈滅,但倘若后人非要想象他們,浪漫一點的話,可能正是像現在那樣如同一個迷茫的孩子,想想301院的談子為,他不越來越像是個孩子嗎?戰斗、光榮、鮮血、仇恨……現在都離他而去,他老年癡呆了,他開始什么也不記得,什么也不認識,他只剩下孩童一樣的本能。 就像談子為不想呆在醫院一樣,孩童想要回家。 契科夫說過,如果一個故事里出現一把槍,那它就非發射不可。 伍千里打過的電話在此刻終于接通: “嘟~” “塔臺你好,我是空軍,奉命接送第一批次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家,本次我部戰斗機兩架,運輸機一家,為您全程護航……” “歡迎回家?!?/br> 在那運輸機的機艙內是被精細安排過,剛好能放進小小棺槨的不同凹槽,鏡頭不再是第一人稱視角,運輸機的窗外的戰斗機飛行員向你敬禮,飛機逐漸進入國內領空,湛藍的晴空下,由數千名小學生組織成的巨大花圈翻涌,大人們神色肅穆,眼眶紅腫,而小孩子永遠不知何故的無謂發笑,胡亂的揮舞手中的鮮花,好奇的看向天空。 這是多么壯觀的場景??! 無論多么遲鈍的觀眾都意識到發生了什么,幾乎沒有不受觸動的,劇組主創看過電影許多遍,而現在還是陷入到巨大的悲愴之中,重新回到第一人稱的畫面里,參與護衛的列兵邁著整齊步伐向你走來,看不清樣子,直到畫面不斷推進,微笑著的伍千里雙手捧著你,說歡迎回家。 電影結束,影廳燈亮。絕大部分人沒有能立刻走出來,他們呆在原座位上沉默數秒,而后雷鳴般的掌聲響起,這不是方沂聽過最好聽的掌聲,不是最整齊的,也不是聲音最大的,但是方沂最感動的,他和其他觀眾一樣,他站起來連帶著劇組所有人都站起來,使勁鼓掌,并不是為了自己拍得一部電影的殊榮,而是重新見證了這一民族事件的觸動。 第604章 20億】 《我來自未來》電影大獲成功,一晚上有關于該電影的話題沖上熱搜,看過電影的觀眾急切想要知道幾個問題: 伍千里真的在1951存在過嗎?還是一個大學生做的幻夢? 因為在電影的一開頭,提到過伍千里的老家有一個抗美援朝回來的老兵,伍千里說不定就是把他的人生經歷拿來在夢里面再創作,而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去過1951。 答案是存在過的。 因為電影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后一個觀點,卻有許多證據證明前一個。電影的開頭,伍千里在鐵原看到了自己的埋葬地,電影的結束,伍千里以一個列兵的身份,接回了自己幾十年前的戰友……盡管伍千里做了個夢的解釋也能強行說得通,但它會讓電影的此類鏡頭變得毫無用處。 因此,伍千里確實是穿越了。方沂不會拍廢鏡頭。 這種直接通過電影本身來找證據的判定方法能推及到其他電影:《無人區》拍攝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局,為什么一般認為黑深殘的結局符合導演原意,因為《無人區》的開始于“一只被販賣的鷹隼”,而在電影拍攝當年該時期,邊境某省確實在舉辦貿易博覽會,而電影買賣鷹隼的幾個配角,說的確實是當地方言。 《讓子彈飛》最后火車上是不是黃老爺復活了?是的,因為花絮里面有劇照。 另一個爭論的問題是,伍千里穿越回來的信物是什么? 是手機,還是祭奠用的鮮花,還是時間用光后的自動讀檔……各路大神紛紛出來分享自己的觀點,就像是《盜夢空間》柯布的信物一樣,它成為一段時間內電影炒作的話題,眾多公眾人物都出來蹭熱度。 《鏗鏘三人行》的幾個主持人討論出了個答案,轉發《我來自未來》的電影宣傳物料,“是手機!因為伍千里一開始沒有信號,而最后卻突然信號滿格,這不是證據是什么?” 劉天仙的老閨蜜蔣文麗也發圍脖:“可能是伍千里用于身份識別的小布,那個東西出現的時候,伍千里就活在了1951,那東西消失的時候,伍千里就回到了今天?!?/br> 唯一的女角色宋佚在電影上映兩周后,于杭城的路演中說了自己的理解:“……是那一束花,就像是一種錨定物一樣,正因為伍千里買了那一束花,他才有機會從過去回來,他是自己拯救了自己,這樣符合電影的設定,伍千里的回家路是自己給的?!?/br> 媒體想要拿到方沂的標準答案,但方沂說:“你們說的都對?!?/br> 最后一個問題是談子為活下來了嗎? 電影里面沒有給出談子為回國后的人生經歷,但一開頭伍千里在烈士陵墓里面,并沒有看到談子為的名字,這有可能是電影含蓄的暗示——他活著的。 方沂的好師兄姜紋看過電影后,覺得拍的還是太符合觀眾期待了:“我理解這是個需要票房的大制作片,商業片,如果伍千里回到未來發現談子為早些年就去世了,或者賣他花的人就是談子為,是不是也挺有意思……” 姜紋的話被一頓反駁,但他無所謂。 談子為活著嗎? 這個問題方沂自己也想知道。 301院組織醫護、病患群體包場放了一場特殊的電影,其中一些觀眾正是多年前奮戰在抗美援朝一線并活下來的老兵,這些年他們謝絕大部分采訪和取材邀請,極力不想回憶當年,以免引起情緒劇烈波動。 但《我來自未來》這樣規模的電影,還是得到了綠燈,被允許放映。 電影放映的時候,方沂在南方路演,劇組派了飾演女衛生員的宋佚出席。放映結束后,宋佚提到有個真名叫談子為的人,看完了一整場電影,最后還朝宋佚打招呼。 “感覺他們挺精神的,一點兒也看不出那年紀,有時候忽然瞪大眼睛,會嚇你一跳?!彼呜僖姷椒揭蕰r說。 方沂問:“你說的是那個叫談子為的?” “對,挺精神,他居然認得我。不過,這個談子為不是電影里面的談子為,只是撞了名字?!?/br> 宋佚并不知道方沂拍電影的靈感是什么,也不知道之前的這一段故事。 方沂欲言又止,還是道:“我聽說談子為有老年癡呆?!?/br> 宋佚十分驚訝:“那還真是看不出來。他向我伸出手,我雙手接住,他就朝我打招呼笑了笑,我心里還挺感動的,說明我的表演被他認可了,我演的真,他還讓我感謝你……不過讓我感謝你的人很多,你現在突然說到他,我也才想起來?!?/br> “方導演,你拍的太好了。他不是這么說的,他叫你伍千里?!?/br> 方沂沒解釋什么,眨了眨眼睛。 ………… 《我來自未來》把首日最高票房、單日票房記錄和單周票房記錄推到新高,以摧枯拉朽的起勢,橫掃一切競爭對手,當十月過半,來到第三周時,它的票房已經突破十億,而且沒有明顯跳水。同檔期電影叫苦不迭,《神都龍王》排片率降到個位數,而《我來自未來》提升到七成還多。 有的觀眾會待在電影院看完一整場,接著不出廳看下一場,然后再看一場……因為大多數影廳一整天都在反復的放映《我來自未來》。 這一個月堪稱“暗無天日”,有些筆桿子試探著發文質疑,“一部電影太長時間的占據排片,恐怕也會影響到國產影市的健康生態,好的生態里面,不應該有這種沒有天敵,然后還超長待機的物種?!?/br> 可惜并沒有什么用處,現在大眾對于《我來自未來》電影的追捧是狂熱的,甚至到了方沂本人都難以理解的地步。就像是《情書》打開了中小成本劇情片的市場一樣,很多人意識到優秀主旋律片可以拿到高票房,它有極大受眾。 《建國大業》拿到票房冠軍時,沒有人覺得主旋律片會成為市場主要影片。因為不會有第二個導演和機構,有那么大的面子,請到三四百名國內外知名影星無償出演?!段襾碜晕磥怼凡灰粯?,他起碼具備復制的現實可能。 第605章 他改變了中國電影】 方沂開始以大眾熟知的文藝工作者身份出現以來,他貢獻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角色,有的人會想到他初出茅廬飾演的“天水麒麟兒”姜維,有的人會想到《我的團長我的團》里面的國黨軍官張立憲,如果還記得的話,他還自己策劃過一些《激蕩中國》之類的專題節目和互聯網短劇。 但方沂的影響力,更多的通過導演這一身份展現出來。已經連續四年,國產電影的票房冠軍是他或者他參演的電影,點映、試映、中小成本劇情片,逐步推進到特效工業大片,一家國內舉足輕重的制片公司,亞洲一流的特效隊伍,一幫不同年紀但水準頗佳的創作團隊,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演、最佳電影,囊括兩岸三地最高電影獎項……他真正的改變了大陸影壇。 《我來自未來》國慶小長假結束后,反而有一輪爆發期,這種趨勢相當反常,但想想新聞界長篇累牘的“中韓開始就志愿軍烈士遺骸轉交”報道,又不奇怪了。一種從官方到民間的認可,都凝聚在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人身上,大多數人推波助瀾,少數人冷眼旁觀,極少數人試圖遏制然而被迅速擊潰。 這一年并不平凡,國際國內都有重磅級新聞,從敘利亞賣菜小販到倫敦奧運會,從南海島嶼到韓國上空的專機……作為一個國人,他們的視線會被許多消息占據,經濟的黃金年代還沒有結束,新一輪房價漲幅正在開始,日子總是在將就中度過,回頭望去時卻又發現邁過了很長一段路,這是方沂和其他人都在經歷的時代。 《我來自未來》電影票房破億,破五億,破十億,《我來自未來》拿到延期密匙,將延期兩個月下映,各機關事業單位組織觀看主旋律電影《我來自未來》……在十月即將結束時,這部電影的成績突破20億。 一整個月,方沂和他的電影幾乎拿到了全部頭條,他和所有人都不一樣了,被推高到一個新的地位。 互聯網崛起的新傳媒和傳統紙質傳媒,共同為方沂造勢,一些人挖出方沂接受《福布斯》采訪時講述的“中國往事”系列,那時候方沂數著指頭,“我會倒著往前拍,挑選這樣三個關鍵時代,用電影記錄下來……這種系列片有意義嗎?什么意義也沒有,非要說的話,可能外星人在人類滅絕之后來到這個星球,考古出了我們這個系列電影,把他當做濃縮的紀錄片,我是想做這種見證人……” 當代,現代,建國時期,規則內允許拍攝的時代都被他記錄下來,他完成了這個艱巨的系列。有些事情的牛逼之處在于,當事人自己不覺得,仍然抱有“我是僥幸”的赤誠之心,而其他人比如姜紋,在這個系列還沒有完全出來之前,已經打心底里認輸了,“央戲出來的導演,以后他第一,我第二?!?/br> 還有一些人認為,方沂在同代導演中的地位已經不需要有任何疑問,轉而把他抬到前幾十年,與歷史上的老前輩同臺競技,“方沂現在不是第一人的問題,他實際上就是國內最好的導演,是有史以來?!?/br> 有理由嗎? 這些人當然有理由了,如果謝晉導演排在方沂面前,是因為謝晉完成了大陸電影從革命敘事到市民敘事的轉變,那么,當你把北上廣深的市民當做市民,你也應該把二線、三線乃至于各種持有戶口小縣城市民當做市民,“在最近五年,看過方沂電影的觀眾,比過去五十年所有導演加起來還要更多,方沂比謝晉更代表市民階級,因為謝晉那時候,中國還沒有產生真正大規模的市民階級?!?/br> 媒體不會把經濟增長、歷史最大規模城鎮化進程和最快最大院線建設、越來越低的票價作為前置條件,他們會忽略掉以上基礎,而直接歸因為一個人,方沂,因為他處于這個時代,而其他人沒有,他是值得被冠以榮譽的本地人。 除非,你認為這個時代不如以前的偉大。 還有的人會把張一謀和陳愷戈等人排在方沂的前面,因為他們曾經輝煌過,然而導演這個行當尷尬的就在于生涯期太長,一些導演還在自己的黃金創作期就已經被后來人反復拷打。曾經的超一線導演并沒有死亡或者息影,他們仍然在孜孜不倦的拍電影,并且一次又一次的被打敗,票房失敗,獲獎失敗,還要輸多少次,才能承認方沂就是當前的第一人。 陳愷戈說他比方沂強,除了他的死忠粉,影迷們只覺得是笑話,當張一謀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還能有多少人下意識的肯定,而不是仔細思考后,得出一個令自己震撼的結論? 在這樣的宣傳下,一種“方沂已經是這個時代的第一人”的印象開始形成?!段襾碜晕磥怼穯问袌銎?2億的新聞甚至影響到了好萊塢,眾多導演隔空示愛,表示想要和“hugo方”進行合作,而國內媒體則把這視為中國的勝利,當你把一部電影和一個人無意中抬高到這種地位的時候,你就再也不愿意貶低他,因為貶低他就是貶低你自己。 《紐約時報》測算了中國大陸觀影人次突破“億”級,并配上一個“中國影市最終會達到美國的四倍,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研究資料,他們給這份報道取下了“hugo方,一個從中國官方到民間都熱愛的大眾巨星出現了”的標題。 “hugo方是一個謙謙君子,是你用任何角度都無法憎恨,而大概率會喜歡,有可能會崇拜的天才,和務實的電影工業化推動者,此外,他還是一個身價數十億美金的年輕富豪……中國人謙遜、質樸、隱忍,不愛出風頭,但他們也渴望兼具有以上品質,卻不斷創造記錄而大出風頭的完美巨人,他的出名必須要無意,他的成績必須要獨居一檔,他的人生經歷必須戲劇化而非功利的按部就班,這種共同的審美傾向同東亞文化中固有的威權崇拜相結合……” “簡而言之,當產生了這樣的人的時候,他就有可能成為某一領域的標志,hugo方已成為這樣的人?!?/br> “他改變了中國電影?!?/br> 完本感言 完本了完本了。后面可能還寫幾章婚后番外啥的,都是想到啥寫啥,或者是某天想到十年后方沂在2024年得混成啥樣……我每天坐在電腦面前開始瞎編,只是比你們早兩三個小時知道劇情罷了。 好吧,因為是番外,所以不知道啥時候更,作者不會立馬申請完本,因為怕申請完本后,寫番外要找編輯申請,而我編輯武行已經跑路了,現在不知道我編輯到底是誰。 ps:武行搞自媒體似乎搞的挺成功,有時候能刷到他視頻。 從2022年到2024年,寫了兩年還多,一百四十多萬字,五萬收,兩千九均訂,本來預計是去年六月份完本,不過作者太擺爛了,去年一整年都在狂玩,啥也沒做。 新書有兩個想法,一個是傾向于《我真沒想重生啊》那樣的雙女主重生文,可能會有一些新設定,你們知道我老是琢磨奇奇怪怪的東西,不愿意照著人家的路子仿寫;另一個是80年代開始的文娛,這次主角應該會以作家的形態出擊了,想想八十年代的主角是什么?自然不會是導演,而是那些作家了,八十年代作家的地位之高,賺的錢也干凈,屬于時代紅利,是個有爽點的職業。 目前來看傾向于寫第一個,因為第二個我怕我把握不住,這本書一改上本書后宮文之風,改走純愛,但還是被拿掉了一些章節,可能我十分善于吸引審核。 很感謝你們支持我,關注我,22年那會兒很焦慮,覺得什么事情也不會做好,有天看小說時點到了自己以前寫的書,發現竟然有好多人在過去幾年堅持留言……心里很感動,就重新開始寫小說,然后一下就是兩年的事情。 一時有很多話要說,但就像這兩年一樣,“唰”的過去了,真是快。 我們會很快再見面的,真的很感謝各位在這期間包容我,一直看到了最后,希望下本書也是能讓大家打發時間,覺得有趣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