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會演戲啊 第357節
書迷正在閱讀:被抱錯后,我成了所有人的白月光、病美人眼紅聲顫,殿下哄誘成癮、驚,小嬌夫竟是無情黑蓮花、白月光回來后奪了朕的位、將軍和他的冤家殿下、白色血跡(nph 萬人迷)、夜寵、大小姐作死,聯姻對象來贖人、中了苗疆少年的情蠱后、星際獸人幼崽飼養指南
因為刷票房需要成本,想這么玩的一般得上市,才能把成本從股票差價中擼出來,否則屬于純傻叉行為。 而能這么玩的,在2012年只有中影,它可以不講經濟賬,只講政治賬。但它暫時沒有這種動機干這種事兒,《十二生肖》票房勢頭極佳,不需要開神仙掛。 當前政策效果已經太猛啦,各大網站下午預測《十二生肖》首日票房破億無望,結果12點一過,捷報傳來,票房已經到了一億一千萬還多。 《新晶報》13號晚11點發圍脖:“方沂成國產片首日票房最高導演,遺憾未能破億?!?/br> 不到十五分鐘,該文改成:“《十二生肖》首映破億!國產片追上好萊塢!” 又過十五分鐘,得知破億不是“堪堪破億”,而是余了上千萬,小編一邊痛罵離譜,一邊改標題,一篇雄文出爐:“票房王!他已是國產片第一人!” 配上方沂大幅照片,那是一張看上去完全和“破億大導演”沒有任何的照片,卻達到了極強的震撼感: 十八歲的方沂穿上盔甲,正準備演《新三國》的第一場戲,場務在不遠處為他打板,方沂清澈雙眼掃過鏡頭仿佛和人跨越時間對視,少年正在拔劍……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一億一千萬不是中國影市的極限,也不是方沂的極限,它也許很快就會破掉,也許永遠不會破掉,重要的是敢為天下先。它在2012年12月13號這天有別樣的含義: 一、內地影市首日票房第一,重新回到了國人手里。 二、它不僅僅是首日第一,它還可能首周第一……以及拿到總票房第一。 12年于內地影人肯定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它表現的太像一部蹩腳爽文了,一部圓不過來了就機械降神的三四流小說。當這一切發生在現實世界時,它就深刻的鼓舞了所有參與到這條產業鏈的人,令他們在激動、興奮之前的第一反應甚至是茫然……如何發生的,怎么有可能的? 絕望的時候求神拜佛,原本是求個心安,并不真的以為神佛會顯靈,而現在真的顯靈時,人們反而需要一點時間調整情緒,甚至于覺得恐懼——祂原來真的存在嘛。 13號票房破億,14號票房破兩億,15號、16號后“四天破四億,已超過《變形金剛3》”,“《十二生肖》仍然在沖鋒,排片獨霸賀歲檔”、“因票價較《阿凡達》更低,《十二生肖》有望成為內地觀影人次冠軍”、“《十二生肖》上座率保持在三成五,預計將持續到一月中旬”…… 《十二生肖》劇組分別在魔都、京城和杭城敲過以“億元”為單位不同數字的冰雕,后來因為數字跳動太快,冰雕定制不過來(其實是方沂覺得太麻煩),不得不兩億元為一個階梯計數。 股市反應就很靈敏了,金融市場沒有活著的文藝青年,支持《1942》不會幫助你暴富,倒可能使你散盡家財。 13號早上一開市,華藝股價一路震蕩走低,大跌9.94%,10點半過后即被封死跌停板,14號、15號休市,華藝召開電話會議,瘋狂向外界透露訊息,并召開記者發布會,解釋明年的電影拍攝計劃,一系列魔幻片、動作片、喜劇片正在拍攝,王忠磊表示“我們一直在主流影片類型的方向上”,希望能給投資者信心。 與此同時,《一九四二》仍在大力宣傳零點場票房超過300萬,“馮導個人生涯新高”,首日票房接近兩千萬,“僅略遜于《大地震》”……也即不和方沂比較了,和自己比較。 其實華藝的營銷很有意思,應該說華藝能有一段股價上升期,這幫營銷人才立了大功,很會畫餅,難怪億達要高薪挖人。 同一種事情,換了不同說法性質就變了,且看看事前事后的采訪。 “《一九四二》是一部反映民族苦難的商業大片,投資超過2.1億……我們當然會稱霸2012全年,如果沒有那會是很失敗的,華藝不是小打小鬧的公司?!?/br> “《一九四二》并不像宣傳花了那么大成本,其實很多演員是零片酬出演,另外我們在拍攝一部反映民族苦難的災難類型片,我們知道可能吃力不討好,只是作為大企業需要有一些社會責任感……” ———— “《一九四二》的首周票房成績是1.5億元多,內部預期這部電影最終票房收入可能是5億元至6億元,我們基本能收回成本,完全不用擔心?!?/br> “成本并不是每一部電影都要考慮的事情,出現一些票房不及預期的電影也是很有可能的,有助于電影市場的健康發展,從長遠來看幫助了我們看清楚方向?!?/br> ———— 然并卵。 16號繼續大跌8.02%,市值兩日蒸發14.43億元。 馮大炮未能成為堂堂正正的全方位大導演,但獲封外號“最強空頭導演”、“他導演的不是《1942》,他導演的是tm的2012”、“這比絕對cao盤了,我想不出他忽然拍那個片在干什么?” 有仔細分析的:“2個多億的投資以及數千萬的宣傳費用,該片注定虧本,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方沂一樣梭哈,你真的不是他?!?/br> 也有釣魚的:“兄弟們,我買華藝股票,我看《1942》,方沂的電影我從來不看,方沂投的公司我從來不跟,因為他是我情敵,我做的對嗎?” “你可以不和劉一菲過,但你不能不和錢過啊……” 作為臺前創造這一切的方沂,自然受到了無上的贊譽。海量采訪向他撲來,《中國銀幕》、《巴沙》、《南周》這些國內重磅媒體對他來說唾手可得,電影進入到第二周末,方沂回到京城敲碎“十億”冰雕,劇組全員聚齊。 《十二生肖》拿到內地影市第一,已經是大概率事情了。事實上,到現在也容不得方沂不拿了。 第551章 誰是真英雄】 大陸電影市場自引入好萊塢商業大片后,絕大多數年份屬于好萊塢的天下,不僅僅是上榜數量如此,質量更是如此。數量可以通過限制性政策卡脖子,但已經放進來的片子就不那么容易cao作了。 10年好萊塢電影《阿凡達》破十五億時,當時總菊二把手在某報告上,表示“這電影給了人一個非常大的震撼,就是告訴你什么叫電影,告訴你什么叫現代電影……” 還有一些在現在看來可能要影響他前途的話:“充分體現了科技和藝術結合的魅力……” “它一個電影在全世界票房超過了25億美元,一個電影超過了我們一個國家全年的票房,25億美金,單在中國已經超過了15億……用技術、科技去引領、去支撐、去推動,非常了不起!” 這話其實仔細琢磨,和海灣戰爭后某些軍事專家發言挺像的——知道你牛逼,不知道能這么牛逼,以我的立場,我都夢醒了,我實在服了。 還有例證啊,比如那會兒的古早華娛文,常常以主角拿到奧斯卡某獎項為大結局,意即這就做到電影圈最高了,升無可升,再無可寫的爽點了。 現在再看就是:就這??? ——所以在區區三年后,方沂即將破掉這個記錄時,給人的震撼并不亞于《阿凡達》這片子,尤其是它還帶了些影響民族自信的因素。 可能再過十年二十年,把區區一部電影拔高到某某自信,實在是太過,電影再怎么吹捧,也改不了消費品本質。但這是因為后來有人破了記錄,如果沒有人打破這記錄,它還是會繼續作為不如國外的諸多具體證據之一。 這類例子太多了,突破了誰都不提,沒突破前就是“劣根性”“無創造力”云云。 相對應的,拿到這個記錄的人,自然就成為新的旗幟了。 上峰以前也拿方沂當過青年名片、代表人物,像是一些公益紀錄片、世博會……邀請他作專訪,這一次卻不同了,負責新聞直播的13頻道于當天擠出兩小時,全程直播了《十二生肖》劇組敲碎“十億”冰雕的過程,按照該臺的規格,幾乎和中東地區小型戰爭相當。 先前和方沂有過合作的胡蝶負責這次采訪,她問方導:“恭喜你,你現在是十億大導演,當之無愧的商業第一導……但你還這么年輕,你想過你以后能達到什么樣的成就沒有?” 方沂:“我暫時還沒有想到那么多,非要說什么成就的話……我希望下部電影能再超過這一部,坦白講我付出的精力要更大一些?!?/br> 方導今天穿的是巴寶莉的定制西裝,因為他減重很有成效,明顯的看得出來瘦削,和當下全國熱映《十二生肖》肌rou男形象大不一樣。 胡蝶就頓了兩三秒,在腦子里對比了方沂當前和銀幕上“關教授”形象區別,忍不住點頭:“就形體上來說,你是犧牲了很多。方導,你真是英雄,真英雄,”胡蝶又頓了兩三秒,“……我其實現在想到的是另一個導演張一謀,他當年成功導演了奧運開幕式,我所以覺得他是英雄,現在你也出現了……” 這個比對很有意思,臺上臺下都有人聽進去了,思考方沂和張一謀的不同。 他倆好像是有差異的:技術有差異,身家有差異,孩子數量有差異,老婆數量也有差異。 也好像沒差異:張是那一代的第一,方是這一代的第一。張做演員其實很成功,方也是一樣。 說到張一謀,這人今天雖然沒來現場,但是和方沂有過接觸。因為電影成功后,主創團隊往往有長達數月的各類座談會,方沂就在“破7”也就是拿到國產片票房第一的時候,在京城遇見過張一謀,而且簡單聊過幾句。 張一謀人送外號“國師”,對方沂卻很客氣,當同輩人:“你《十二生肖》拍飛車那怎么弄的?你事先就知道能拍出來那種效果?關鍵是,如果做不出來好效果,怎么辦?!?/br> 國師是技術愛好者,常更新技能包,一定幾率會整爛活兒。方沂說:“做飛車戲當然不可能沒準備,拍攝前用過模型模擬過,而且也準備了至少兩三個方案,我感覺能成,就拍板上了。其實就算不能成,我也想試一下?!?/br> “為什么?” “因為我想做一些技術積累,即便我現在用不到,我可能后面會用到……現在我們團隊在寬甸縣用的那個十來米高的大型光源,是用懸臂吊在空中的,其實最開始來自于《重返十七歲》大水倒灌那一幕。你說有沒有用呢?技術積累是有用的?!?/br> 方沂又說,“我現在做這些不需要找韓國人、美國人,相反,可能是他們遇到這個難題了,來找我取經,我要找他們收錢……所以共和時代拍大制作成本不那么高,因為我不至于樣樣都請外國人從頭開始,那個很有噱頭是不是?可是不符合我的觀念?,F在我希望前一部前幾部用過的錢,后面也起作用?!?/br> 張一謀沉默片刻,又問:“因為你保證得了你的團隊連續性,你也很專業?!?/br> 方沂不認可:“因為我是老板,我敢下本?!?/br> 張一謀:“又拍電影,又做老板……我其實,我其實覺得這樣會分散導演精力,而且也有港地導演啊,比如王京他說過這個問題……說這樣拍不出好電影,真的不專業?!?/br> 方沂搖頭:“時代變了?!?/br> ——可惜的是,這屬于導演間的私人談話,沒辦法拿到新聞上聊。 方沂只能另起個角度,只談“同”的部分,不談“不同”的部分:“如果你說的,我和他都是英雄的話,我覺得我們是這樣的一種英雄……2008沒有張一謀也很精彩,有他更精彩,2012沒有方沂也精彩,有方沂當然更好……” 這話讓底下粉絲哇哇大叫,臺上的不論是主創團隊,還是總菊的派駐代表、中影領導都靜靜聽著。 方沂說:“所以這樣的‘英雄’,是時候到了的英雄,和其他人比我太幸運,輪到我拍電影這幾年,我趕上國家發展快的時候?!?/br> “于是中國觀眾有錢看電影,愿意看電影。中國有足夠的技術人力,發展電影這類似乎無益于生產力的享受消費,甚至會捧我愛我,沒有浪費人力財力,而是漲了志氣?!?/br> “其實沒有我,沒有張一謀,也會有其他人站出來完成歷史任務,我聽說《泰囧》的票房特別好,說不定本該輪到了徐政導演,我聽說當年李鞍導演的開幕式方案也得到了票,我想改一下未必不能用,他們都會以各種方式稱為你說的那個英雄,只要有個假如?!?/br> 方沂還提到了身邊的大哥成,令他激動得掉淚:“大哥成也是英雄。我都不能想象,如果我身邊jackie有當年最紅的影響力,考慮到他生活在現在的中國,他會是什么樣的人物,說不定找遍影史也找不出這樣的人,我也遠遠趕不上他……” 吹大哥成的很多,大哥成聽麻了,但方沂吹的自然不一樣。大哥成當場潸然淚下,老淚縱橫,再一想到電影馬上要干到了國產第一,確實有種“要不我息影了吧”這樣的想法。 當然我們知道,大哥成是閑不住的。 “——因為說到底,英雄是必然要出現的,可能是你、你,還有你……”方沂快速指了一圈人,包括主創,也包括韓三坪、楊收成等人,甚至是部分他覺得觀感不錯的領導,笑道,“只是落在我頭上了?!?/br> 手又向下面大眾?!八麄兿蛘l,誰就成為英雄?!?/br> 第552章 影史第一】 話說的漂亮,得到全場嘩啦啦掌聲,就沒見過這么狂熱的場面,任誰都打心底里向方沂豎大拇指。 真敲碎那十億冰雕的時候,卻不敢有一個人上去了,怎么喊也不去。 大哥成最喜歡裝逼,照說他不會錯過這種好時刻,他也不去了——方沂這話漂亮,大哥反而更理性的想了想,這把碾壓局,戰績都刷的嘎嘎好,但到底是誰在c。 還用想嗎? 眼下方沂跟大家客氣客氣,你可別真把自己當靈魂人物了啊。上去了會成為眾矢之的,搞不好被轟出去的。 “咔擦!” 搞藝術不要怕木秀于林,方沂不再客套,以新聞直播的方式,留下了他生涯里程碑。 這是方導最得意的時候,他實在忍不住掃視下方又回頭看臺上,好像一上桌閑客估量自己的籌碼,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都被細線牽在同一個源頭,順著不同方向匯聚到自己身上,好像要隨自己呼吸,隨自己生死。 拍電影不就為了這嗎? ——破十五億則發生在兩周后,這期間,《十二生肖》始終保持高于三分之一的排片,上座率也沒有低于過五分之一,這是賣座長線商業片的特征。 比如《泰坦尼克號》這電影在美國蟬聯票房周冠長達15周,在大陸暫時沒有非??尚艛祿?,因為當時國產商業電影市場還處于較為蠻荒年代。有可信數據的是10年的《阿凡達》,在大陸市場蟬聯十周,也就是長達兩個多月內,你能想到的任何同期電影都慘敗其手。 這都不是七擒孟獲了,這屬于十擒孟獲。 《十二生肖》破的就是《阿凡達》票房紀錄?!栋⒎策_》票房紀錄有倆,一個是院線版本的13.82億,一個是領導說漏嘴的15億多,還好《十二生肖》破的是后面那個,不然這記錄拿到手了多少存在瑕疵。 另一個是同檔期“強有力的競爭對手”《1942》,很可惜該片預計于一月中旬下架,這并不是馮導不愿意刷票房挽尊,而是上座率已經低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除了豫省部分地區,該片上座率在七個點八個點,未達到基本盈虧線(十個點)。 屬于放一場虧一場的水平。 事實上,《1942》票房之所以尿崩,院線迅速降排片起了很大作用,而院線之所以得了絕癥一樣調整,是因為在魔都、鵬城等傳統票房大倉,《1942》公映首日上座率即低于三成。 你知道第一天就三成什么概念嗎? 啊,其實也沒啥?!锻醯氖⒀纭返谝惶炀捅赖揭怀晌辶?,嚇尿一波拿錢正準備吹捧的影評人……導演盧川痛哭流涕之余,還覺得是一時手滑,失誤了,怪天怪地怪衣食父母。 馮大炮相比盧川還是不夠自信,他畢竟不是大院真正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