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會演戲啊 第287節
書迷正在閱讀:被抱錯后,我成了所有人的白月光、病美人眼紅聲顫,殿下哄誘成癮、驚,小嬌夫竟是無情黑蓮花、白月光回來后奪了朕的位、將軍和他的冤家殿下、白色血跡(nph 萬人迷)、夜寵、大小姐作死,聯姻對象來贖人、中了苗疆少年的情蠱后、星際獸人幼崽飼養指南
接著把網上胡說八道的網頁通通屏蔽了,免得自己又看到。 《與神同行》怎么講的,前些天才給方沂念呢。 “挫敗感不來自于外在,而來自于人的內部心理……只要我內心足夠強大,放得下,那么天地皆寬?!?/br> 半夜,又起來打開了,看來是哲學書修煉并不到家,或者是碰到了無法放下的人。 屏幕的瑩瑩藍光映在她臉上,為了保護眼睛,她還戴了副老式的防藍光鏡——不斷的往下滑到鼻頭,她起初還不斷往上推,看得入迷后,像老奶奶一樣撅著下巴,用余光去看。 正是屏蔽過的那些網頁。 效果很顯著,氣得一晚上睡不著。 早上頂著一雙紅眼,幾乎是卡著劉母在一樓發出清晨第一絲聲響的那剎那,她大聲呼喊自己母親,說要開工作室這件事情,她一秒鐘也不能再等。 劉母點頭,慢條斯理,“正要和你說這事兒,有消息說方沂那個經紀人要跳出來開公司了……你知道,我們一直沒有著落,這是個機會?!?/br> 劉天仙當然百般同意。 好耶! 劉母于是道,“但是,茜茜畢竟已經是這么大的腕兒了,是不是也該拿一點股份呢?這個要求真的不夸張喲……你不要急著反駁我,畢竟是你演藝路上的大事,并不能隨便?!?/br> 如同被一盆冷水澆頭,以至于聲音簡直凄厲起來了:“mama,這不是我的本意!” “沒事,你不要擔心,也不要出面,這些事情我來做?!?/br> “你要是向他說這些,我真的生氣了,不會和你講話——他昨晚打過電話,現在一定以為我特地試探他……mama,你多早一天也好,為什么偏偏這么巧?!?/br> 劉母卻也動情起來,“茜茜,可是,這實在不是能隨便的呀?!?/br> ———————— 京都立命館大學。 方沂受邀參加該校的講座。 為了不出現“方沂坐政務專機割日本韭菜”這種惡俗新聞,東寶映畫聯系到立命館大學,把原定的粉絲見面會改了,索性把不接地氣干到底。 立命館大學是大陸這邊政界、文娛屆拜訪日本時的常見場所,該校有日本第一家孔子學院,重視中國文化,且堅持反戰和反省戰爭歷史……總之,方沂到這兒不會被動輒上綱上線。 陳愷戈07年為了賣《梅蘭芳》,來立命館大學撈了個客座教授來當,方沂沒他資歷老,加上日本人很看重資歷這個東西,他只是個榮譽校友。 盡管當前的大陸一線導演里面有姜紋,他也似乎是夠得著張一謀、陳愷戈這些人的邊兒。但是在各國影壇對大陸導演的排名中,姜師兄實在是連提鞋都不配。 姜師兄的思想比較深邃,但技法確實是得用樸實來形容,偏偏其他文化背景的未必欣賞他思想,在評比中是比較吃虧的。 這是一個多達700多人的演講會,學校的負責人表示除了160多名影象系的新生以外,還有文學系的老生,以及來自東京、大阪和京都等地自發旁聽的市民。 與方沂共同對談的還有個日本的新生導演,是枝裕和??傆嫊r長只有一個小時,談不了太深入的話題。 比如你拿個電影來拉片,一下午,一整天,唰的就過去了。 主辦方特意設置了一些可能引起爭議的話題,果然方沂也和是枝裕和的意見不同。 談到了《重返十七歲》時代廣場的那一幕:棚內搭建,全微縮道具,遠處的高樓大廈后期加cg。這一切的妥協,讓方沂省下了租用時代廣場數百萬美金的花銷。 有個留學的妹子給方沂當同聲傳譯,她說來的介紹詞都讓方沂臉紅: “一己之力推行工業化的先驅”。 “孤獨的、偉大的、偏執的”影人。 “五千年才誕生來的面容?!?/br> “天才發明家?!?/br> 好家伙,我哪里配得上這些詞? 是枝裕和作為日本人很會讀空氣,他察覺到底下都是方沂的精中狂粉,發言前給自己疊了足足兩分鐘的甲,一直到主持人都嫌煩了,他才話鋒一轉: “cg的使用,是否會湮沒掉許多有價值的技術,最終也影響到成片的質量?!?/br> 這話說的太干了,是枝裕和舉了個例子,他到韓國拍電影時,有一幕是主角開車,窗外綿延的海岸線后退,海風刮進了主角的車內,吹動頭發…… 這場景很常見,理解起來沒有任何難度。 韓國人拿幾塊綠色的擋板一拉,就開始加特效了:風扇在鏡頭外吹,主角在車內前后聳動,假裝車在動的樣子。 是枝裕和雖然是導演,但是初來乍到,不好壞了當地人的規矩。當晚這一段拍完后接音軌,他反復矯正,始終不行。這是因為沒有在真的海邊拍攝,那些海鳥的叫聲,海風的聲音都是后期加的,和主角的頭發絲飄動并不一致…… 是枝裕和覺得這是個大問題,第二天拿出來要求現場拍,韓國人覺得他匪夷所思,但迫于導演的yin威,最終還是去海邊拍了。 他說:“能控制并不代表全部,這是拍電影的樂趣之一;我覺得韓國同行的表現,有點太過了?!?/br> 方沂由于片子正要在韓國賣,不好批評韓國同行,怕激起了民族情緒,于是和稀泥: “韓國拍電視的時候,據說是邊拍邊放,為了保證效率,他們這么做是沒什么問題的……” 是枝裕和以為方沂在嘲諷他,沒想到方沂又說: “但是在電影里面,由于影院的設備和家用設備完全不是一個級別,這點音軌不匹配的細節最終會被耳尖的觀眾發現,成為一個遺憾……我想電影之所以能從不要錢的電視那吸引到人,正是因為精益求精,提供了電視無法提供的視效,這視效當然也包括了音效,觀眾愿意為這份‘完美’付出票錢……” 看起來好像是枝裕和反而在贊同方沂。 初戰方沂大勝。 遺憾的是,之后就不是這樣了,是枝裕和開始瘋狂沖塔,方沂只能把和稀泥進行到底,氣勢上輸了幾分。 是枝裕和對日本國內長期沒有“電影專項發展基金”開炮,認為這個金額韓國是3.4%,大陸是5%,法國達到了恐怖的11%,而日本是零。 他認為非好萊塢的電影生產國應該提高這個稅收,抵抗老美的文化霸權。 之后又把話題帶到電影界的性丑聞和制作環境——即底層場務的工作環境惡劣。 但是沒關系!方沂醒悟了,他也可以批評日本影壇!他和是枝裕和兩人一唱一和,在座談會的最后二十分鐘,共同得出日本電影藥丸的結論! 臺下的攝制組來自于nhk,這一期訪談將會做成紀錄片,從電視臺人員的臉上,顯然他們都感受到了悲痛:亞洲獨一檔的青年導演,以及本國的年輕俊杰,同時對本國影壇發出了告誡,他們的論證過程都是縝密的,提供的數據都是一手可信的。 是時候塔塔開了!那些只知道制造丑聞的老家伙們! 是你們擋住了年輕人前進的步伐。 方沂在后半段那種想說而不能說的“李安”式表情,則被理解為善意的憐憫,這進一步刺激了小日子的自尊心。 日本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座談在業界傳的很快。 方沂拍攝尼康廣告的最后一天,頭一次見到偶像的導演庵野秀明很沉默,也許是因為聽說了那場座談。 和方沂合作的機會難得,正如他當年和宮崎駿座談時,他感到靈魂上“戰栗一般的享受”,為此,他連呼吸都曾反復練習。 第424章 真正的天才在哪里】 廣告主題很簡單,是對《情書》電影的再模仿:方沂身穿咖啡色的大衣搭配淺藍色的圍巾,馬丁靴,眼神古井無波……最重要的是那一副眼鏡。 制作組精挑細選了一副復古圓框眼鏡,戴在方沂的身上,并讓他找扮演“尹川”時候的神態,讓他在漫天大雪中隨時掛著一副憂郁的樣,從而成功還原出一個形象上更成熟的“尹川”。 他手里拿著的相機是尼康d7000,10年上市,當前的一代神機,吊錘新垣結衣所代言的佳能同級別產品。 為了在東京找到合適的雪景,整個拍攝現場搬到了富士山上。十月份正是所謂“初冠雪”的季節,山麓的氣象部門首次觀測到山頂附近堆疊起的積雪,而秋天的楓葉還存有零散的幾片,分布在現場周圍,點綴出一縷縷暗紅色,讓人情不自禁的想出門,這無疑是極好的構圖。 尤其是鏡頭里的人是方沂。 他不僅僅是拍的專業,而且到了別人場合不指手畫腳,完全按照設計的腳本演出,這讓庵野秀明很滿意。拍攝過程也很迅速,只花了兩個多小時,庵野秀明便宣布說: “收工?!?/br> 眾人于是搬著器材下山,但走的很慢,像是不夠盡興的游客。 庵野秀明仰著頭,問方沂:“方桑,你認為這個腳本怎么樣?會不會太過于素樸……但我之所以這樣拍,反其道而行之,是相信你的氣質足以打動觀眾?!?/br> 方沂當然覺得不錯,羅列了幾個讓他覺得不錯的原因。 日本電視廣告產業高度發達,在廣告創意方面全亞洲數一數二,為了在短時間內爭取到觀眾的注意力,往往會設計出比較炫酷的鏡頭,或者說有反轉力的情節。 但庵野秀明的腳本很安靜: 方沂漫步在富士山的雪道,他不斷舉起相機拍攝美景,每次他按下快門“咔擦”一聲,廣告就把當前的畫面定格,截成一張相片;相片內容卻不是他拍攝的富士山景色,而是他本人自己。 顯然,他被人偷拍了。 照片一張張的出,每一張內容都是方沂拿相機,他站著、蹲著、半躺著,撿起楓葉…… 最后他終于意識到有人在偷拍自己了,對鏡頭皺眉,因為發現了什么,忽的微笑起來。 鏡頭拉遠,原來拍攝者也用的尼康,方沂的身影被刻意模糊到只剩下一團咖啡色,漸漸的靠近拍攝者——他該不會是來報警的吧? 想到他最后一幕的笑容。 啊,肯定是來寒暄、搭訕的。 看樣子,一場因拍攝引起的冬日邂逅發生了。 也就是像那一首詩了,“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狈揭实巧铣跹┑母皇可奖旧?,也成為了其他路人的風景。 庵野秀明道:“即將到來的冬雪會把富士山徹底覆蓋掉,到十一月份氣溫會快速下降,形成‘玉扇倒掛’的景象,游人們會絡繹不絕的上來;就算是冬天過去,到了三月份,又是賞櫻的季節了,粉白色的櫻花,顏色如同少女一樣,我們日本人叫這個‘少女櫻’……” “不過,比這些景色更美麗的,是遠道而來的游人們……畢竟景色常有,而人卻不常有,你說是嗎?” 庵野秀明說這些話的時候,在場其他工作人員也忍不住點頭。 和這樣有聲名的演員合作,是人生中一次值得記住的經歷,而且拍攝的愉快,眾人只當是借用公款之便跑到了富士山上玩耍。 庵野秀明后來邀請方沂參加自己在東京舉辦的個人展覽,得知方沂今晚就要飛回國,他感到很遺憾。 在去往機場的保姆車里,他問起了方沂在立命館大學講座中,關于日本影壇的批評。 庵野秀明自說自話:“我覺得不能無休止的討好觀眾,業界之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好像再也無法產生有趣的東西了,就是諂媚于觀眾所結成的苦果。方桑,我常常問自己,那些不一樣的人在哪里,那些真正的天才在哪里,那些敢于挑戰現狀的人在哪里,我們需要他?!?/br> 他目光落在方沂身上。 意思是方沂可能是這個人。 應該說方沂前幾部片子問世之后,他確實在影壇有了不小的名氣,在亞洲就屬于如雷貫耳了,不然也不可能去立命館大學做報告。 小日子可是很講資歷的,小偶像沒有任何資格來這種場合。 方沂的片子有文藝的地方,但也有技法的展示,是當前陷入到迷茫的亞洲影壇的一個方向思路,即類型片文藝化。純粹的類型片太俗,業界看不上;純粹的文藝片屬于找死,而且本土市場的觀眾接不住。 什么叫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