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 第107節
書迷正在閱讀: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釣系咸魚在綜藝擺爛后、校夜詭談[無限流]、眠春山、不要隨便招惹小狗、沙雕霸總在線反套路小媽文、路人甲被讀心后暴富了
“他們不敢殺我!”公主色厲內荏。 安寧輕笑,“朝臣怎么會輕易殺人呢?他們只會從新制定禮儀,公主出降不論尊卑,論禮法。我朝敦崇名教,以孝治國,公主為天下婦人表率,更當守禮。公主也該像普通人侍奉舅姑那樣,為婆母捧盆打扇、布菜捶腿……” “胡言亂語,公主是君,駙馬是臣,豈能顛倒尊卑……” 安寧用包容的眼神看著她,仿佛看一個不懂事的小姑娘:“公主說笑了,禮法怎么會有錯。介時,捧一位庶出公主為天下表率。這等……不賢不孝的公主,自然為天下人唾棄。后繼之君依禮依法削減食邑,天下人只會三呼萬歲,拍手稱快?!?/br> “別說了,阿寧,別說了,別故意激我。我知道不會的,不會的?!惫鲹u頭,淚珠滾滾而下:“那是我一母同胞的親兄長啊,你不要逼我?!?/br> 安寧行一禮,“臣告退?!?/br> 公主揚手抓了抓,什么都沒抓住。若是安寧再勸幾句,公主也能順勢把胸中的痛苦傾吐,可安寧這樣干脆利落告退,她反而上不去下不來,卡在中間。 安寧覺得一句話很有道理:當某件事眾人皆知的時候,說明他已經塵埃落定了。 就像三皇子一黨謀反,等百官知曉的時候,三皇子諸人已經命喪黃泉。 比如蕭安寧膽大妄為,挑撥天家血脈,被御史輪番上折子彈劾。 朝臣們的議論、討伐并不能撼動安寧分毫,現在才上折子,未免太遲了。 有皇后庇護,安寧自然無虞,甚至憑此功勞,連升七級,從八品的評事一躍成為正五品的寺正,能獨立經手案卷了。 安寧把陪著自己枯坐,看了幾個月爛狗rou陳年舊賬的王主簿拎出來,他在大理寺二十年,從吏到官,大理寺的彎彎繞一清二楚。又已經升了的品級實實在在擺著,安寧許給他致仕前升五品未來可期。王主簿煥發第二春,老黃牛一樣,哼哧哼哧干了起來。 干活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一天十二個時辰,三個時辰睡覺,剩下八個時辰安寧都在忙大理寺的公務,公務占據安寧絕大部分時間。只剩下一個時辰,安寧留給自己思考,好好想一想日后該怎么走。 日子就是忙得昏天黑地,從卷宗里抬頭,偶爾看一看窗外天空。 陛下發了那樣大一場怒,刺激得頭疾越發嚴重,不見朝臣的時間更多了。 開始還有朝臣以為宮中出了什么事情,堅持請見,見了又惹皇帝生氣,自己丟官去職。剩下的朝臣,不敢再去觸霉頭。 安寧在紙上寫下皇帝露面的時間,果然間隔越來越久。 最近一次露面,陛下給了一道為難禮部尚書的旨意,要禮部給長平公主提前加準備冊封禮,還要加鎮國的封號。 我朝公主,向來是及笄才辦冊封禮,有湯沐食邑,但遇上皇帝寵女兒,從小給女兒加封號、提前享受待遇也常見。但是從正統禮法的角度論,還是要過了冊封禮,才算女兒長大成人。 別的公主冊封禮基本和婚事掛鉤,長平公主的冊封禮,卻是她入朝參政的標志。 朝臣們當然不干了,放著那么多皇子不用,為什么偏偏用公主。當然,公主是嫡出是要尊貴一些,可她是女人??! 這樣的論調一出,帝后還沒表示,剩下的庶出皇子生病的生病、自請就藩的自請就藩,生怕自己運氣不好,成為某個瞎眼朝臣口中的舉例的“比如”。 朝臣們以為和皇帝的博弈、和皇后的博弈還能持續很久,即便陛下為東宮計,要把長平公主推出來,為東宮皇孫謀以后,也不能這樣生硬。公主才多大,她懂什么! 擔任公主老師的基本都是內閣、六部重臣,朝臣們輪番的到他們家里拜訪,讓他們以老師的身份評論一番,公主的確不適合入朝。 這些老臣,又豈會被物議裹挾。能當閣老的,誰沒被彈劾過,我自巋然不動。 前朝一片紛擾,東宮傳來噩耗,太子,薨了! 第162章 重生在夫君位極人臣前16 太子正值壯年,原何驟然薨逝? 查,必須查! 陛下聽到這個消息,直接暈了過去,太醫院排的上號的太醫,直接住在了偏殿,偏殿都被熏出一股藥味。 太子薨逝的前因后果,由皇后主持查驗。 朝臣們也伸長脖子等著,當初跪在殿外勸陛下不要殺子的朝臣,如今還是同一批人,同樣跪地請旨,希望查明太子薨逝的真相。 真相,從他們口中脫口而出,是因為他們下意識覺得,其中必定有陰謀。 皇后不僅用省中殿的人,還從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抽了人來,安寧也作為查案組的一份子,參與其中。 結論:太子死于馬上風。 推開幽暗的宮室門,在場人杰幾乎能從太子貼身宦官的敘述中,提煉還原事實。拋開內侍口中的夸張、推諉,太子從鎮國長平公主冊封禮回來后的一舉一動,幾乎重現在他們眼前。 盛大的冊封禮,刺激著太子,太子強忍著沒有在外人面前失態?;氐綎|宮,再也壓抑不住,開始拿伺候的人撒氣。 一個內侍跪在旁邊,他是當日給太子開門的人,只因太子覺得他遲了,被太子一口踹在心窩上,吐了一口血。 然后太子一邊走一邊脫去外袍,在院子里罵人。 管理衣飾的宮女出列陳述,拿出了太子當時的禮服外袍,上面的佩玉被摔碎、珍珠掉了幾顆,一大片金線繡的紋樣也磨爛了。經過比對,的確是用力投擲、踩踏造成的。 然后太子吩咐人拿酒,又叫了歌姬舞姬來玩樂。 太子妃哭訴,當時她聽到絲竹之聲來勸過,可太子只說他是為皇妹慶賀,不許太子妃多管。這件事由一直清修的高側妃做證,當時喧鬧聲很大,東宮很多人都知道。 然后太子開始在殿中飲酒,飲酒后想要臨幸近日來最受寵的歌姬,力不從心,吃了歌姬獻上的丹藥。過了不多久,太子突然口吐白沫,嚇得歌姬尖叫一聲,被趕到殿外的眾人才敢進去查看,著急忙慌把太子抬到塌上,因已落鎖,只得請太子妃前來主持公道。 太醫出列,表示查驗過丹藥,的確是壯陽用的,用溫酒服送,是道家正經的丹藥,太醫們也認可,不是毒藥。 這種腌臜事,太子妃紅著眼眶,都不肯開口。女官出列講了當時的情景,宮人們不敢隨意移動太子,只把他抬到塌上,給他蓋被子,太子說熱,又拿開了。太子妃得知此事,立刻請太醫到東宮,一點兒都沒有耽誤。 太醫繼續陳述,他們聽說東宮有恙,也是抓起藥箱就跑,可是到東宮的時候,太子的身體都已經微微發涼了。 跑腿的內侍、宮女一個個出列說明,自己當日干了什么,用了多少時間。很多記不清了,但按照路程計算,的確每個人都進了最大的努力。 帝后在今日得到噩耗之前,都不知道東宮請太醫的消息。眾臣表示理解,太子不得帝后歡心,東宮上下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通盤問,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陰謀。 這就是太子酒后失德,自作自受的結果。 省中殿、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四方你推我讓,都不愿意做出頭鳥,給帝后匯報消息。蕭安寧最好欺負,被眾人推了出來。 陛下還在昏迷中,皇后聽了此事默默無言,長平公主伴在帝后身旁,只默默垂淚。 首輔忍不住感嘆:“太子入朝,是老臣領他進殿的??!” 一句感嘆,在場眾人潸然淚下,太子如今不成器,被嫌棄,可他當年,也是聰穎好學的賢孝太子??! 最后,還是皇后下了旨意,不肯讓太子身后蒙受污名:“東宮染病暴斃,我心也跟著去了,他喜歡的那個歌姬陪著他吧。然,皇家寬仁百姓,母后在時,也從未見罪無辜宮人。東宮其他人等,好生為太子服喪?!?/br> 一國太子薨逝,只死了一個地位低下的歌姬。對比太過可笑,可是,事情就如此過去了。 禮部尚書的頭最疼,太子驟然薨逝,葬禮該如何安排,我朝還沒有先例呢。從故紙堆里扒出禮儀,卻不敢上奏,輕了不尊重太子,重了有詛咒陛下的意思,兩難啊。 安寧才不管這些,她如今官職并不算高,勉強夠的著朝會的時候站在殿內。只需要跟著大人們,跪、拜、肅立,安靜得送太子最后一程。 休沐日,安寧再一次來了天福宮。 雖然對外宣稱太子死因是偶感風寒,但太子服食丹藥而死的事情,上層很多人都知道,天福宮因此有些門庭冷落。人們才不管太子是因為飲酒過量、強行臨幸姬妾、胸中郁結種種因素疊加而死,只聽自己想聽的,太子就是因為服用丹藥而暴斃。 天福宮的清冷沒有打擾原太子妃、現忘機道長清修,反而因這些年遠離紅塵,道長姿態高妙,有閑云野鶴之態,仿佛修道有成。 “道長,別來無恙?!卑矊幑蛟谄褕F上,給三清上香,并未起身,而是跪坐著,轉頭問一旁同樣跪坐默寫道經的忘機道長。 “別來無恙?!钡篱L繼續默寫,并未抬頭。她抄的是《太上感應篇》,是最大路貨也最經典的道家經文。 “行善積德福庇子孫,作惡受罰殃及子孫。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卑矊幒盟圃诳偨Y《太上感應篇》的主旨思想。 “蕭姑娘亦可得道矣?!蓖鼨C道長抬頭,看了一眼安寧,繼續低頭默寫。 安寧問:“太子妃、高側妃日后會如何?” “貧道已不在紅塵中,這些俗事,早已不關心?!蓖鼨C道長滴水不漏,即便是早有默契的蕭安寧來問,她也守口如瓶。 “是我冒昧,道長勿怪?!?/br> 忘機道長似乎覺得自己語氣太生硬,補充道:“蕭姑娘之前與我說,眾志成城,可撼泰山,我深以為然。這幾年跟著師兄們修行,收獲頗多,日后,我也當專心修道,只盼來日在道門,有我忘機一席之地?!?/br> “恭喜道長心想事成?!蓖鼨C道長還沒成功了,現在祝福似乎有些早,但兩人都知道,她祝福的是什么事。 得到了最后的答案,安寧抬頭,望著高大的三清塑像,沉默一禮,起身,走出正殿。殿外,陽光正好,照在古樹松柏上,讓綠油油的松柏泛出微微銀白色的光。 真好啊。陽光真好??! 太子薨逝,對陛下打擊尤其大。再不喜歡太子,那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其他藩王見太子薨逝,又沒有留下子嗣,個個搶著為陛下侍疾病。二皇子最直接,直接說自己以后會替太子盡孝。 “逆子!朕還沒死呢!太子國之儲君,豈是你說代就代的?朕早就知道你狼子野心,果然露出了真面目!”皇帝大發雷霆,把二皇子、如今這個實際上的長子罵得狗血淋頭,跪在地上不敢抬頭。 本來,老子罵兒子,罵過了也就算了。但二皇子回府之后,宮內又傳出旨意,奪了二皇子的爵位,不許他在入朝參政。 二皇子嚇住了,他爹可是有一日殺四子的先例在。眼前這一幕,簡直就是三皇子一系當年的情景再現。二皇子不愿受那些零碎罪,干脆自盡,臨終前留了遺書,請求皇帝不要怪罪他的妻兒。 皇帝又是一口血噴出,醒來眼睛完全看不見了,卻仍不肯承認自己錯了,繼續罵二皇子:“不孝的東西!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他怎么敢用自盡來威逼朕?” 剩下的皇子瑟瑟發抖,都不敢到皇帝跟前來。 “你們怎么敢不來給朕侍疾?是不是盼著朕早點死!” “你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做什么?別以為朕看不見還聽不出來。來給朕侍疾卻不盡心,是不是想欺君?” “跪!跪!跪!跪什么,朕有那么可怕嗎?” 皇帝發瘋,主打一個公平,公平的創死所有人。 二皇子的葬禮,還是皇后做主,讓禮部已郡王的禮制安葬了。 現在,人人都夸皇后是賢后,慶幸前朝后宮還有皇后主持局面,不然大家的日子真沒法兒過了。 皇帝在發瘋,皇后在安撫,朝政只有交給鎮國長平公主。 畢竟皇帝有十四個序齒的皇子,嫡長子太子已薨,二皇子剛剛自盡,三皇子、六皇子、八皇子、九皇子早就被皇帝一波帶走。五皇子當年長到十五歲,本該娶妻卻意外夭折。剩下的四皇子、七皇子瑟瑟發抖,十、十一、十二如今只有五六歲,被母親緊緊抱在懷里,連門都不讓出了。 其實,相比公主,朝臣們更愿意皇子來壓陣。 朝臣們去四皇子府請四皇子入朝,四皇子死死抱住柱子不肯動。有人上前拉扯,四皇子直接拔出開刃的寶劍,揚言誰要讓他入朝,就是想害死他,既然如此,他還不如現在就死了。四皇子頸部劃開的皮膚,鮮血直流,朝臣們屁股尿流得往外跑,生怕背上逼殺皇子的罪名。 七皇子更直接,他去寶象寺出家,方丈不敢剃度,他自己搶過剃刀,把腦袋刮出幾條血印子,干脆利落告別紅塵,一心侍奉佛主。 如今,朝臣們再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了,朝政已經落入了皇后手中,下一代的繼承人長平公主也已經長成。 這一年,某地官員上奏,“鳳凰見于宛丘”。此乃吉兆,“蕭韶九成,鳳凰來儀?!薄鞍佾F率舞,百官信諧?!? 借此吉兆,昏睡中的皇帝,下旨改元——天鳳。 第163章 番外-故人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