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1377節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 隨著張衛應聲而去…無疑,此時此刻的夏侯惇,已經成為曹cao與這支魏軍隊伍…唯一的能逃出生天的砝碼與希望! 子午谷,這是又一個華容道啊—— … … “離開潼關?” “怎么可能?” “現在的局勢,若我們離開潼關,那誰去接應我大哥?我大哥如何從那關羽與這些叛逆的包圍中逃出?” 潼關城頭,隔著老遠就聽到了夏侯惇那咆哮似的語調。 這聲音驚起了一片在林中的雀。 站在夏侯惇身前的是李藐,就在剛剛,他提及現在的局勢潼關不可守,一旦關羽收繳了雍涼諸軍,矛頭轉向潼關時,那…無論是夏侯惇,還是這里駐守的魏軍,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可夏侯惇哪里肯離開… 他知道他這里的局勢危機! 可他更清楚,他的大哥曹cao…如今更是險象環生,特別是…那陽平關告破,大哥曹cao逃遁生死未仆的消息傳來,夏侯惇已是難以遏制的擔憂與驚怖。 “義父…” 李藐那最粗重的嗓音喊出,飽含著滄桑之色,“大王要救,可義父也不能枉死在這潼關哪!” 聽得李藐的話,夏侯惇挺直了胸膛,一副駭然無畏的模樣,“若是再見不到我大哥,我這一個瞎子活著又有何用?我是死不足惜,可我大哥…大魏需要他!天下不可無他——” 這… 李藐看似深重的沉吟,實則心頭卻是在竊喜。 他心頭暗自嘀咕:『果然,曹cao與夏侯惇的情誼…是不會讓他們放棄彼此,呵呵,如此就好辦了!』 心念于此,李藐眸光驟然睜大,他做出一副突然想到了主意的既視感,然后繼續勸道:“義父,我有一計,既可保全義父與這些魏軍守將的性命,又可讓大王轉危為安,逃離險地——” “是何計?”夏侯惇迫不及待的問。 李藐眨了眨眼睛,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拍了拍手,然后吟出一聲。 “過來吧…” 這時從身后的兵士中,一個身材魁梧、面容剛毅的青年校尉走了出來,是關興… 而此刻,李藐說那么一大堆話的目的,就是特地引薦他給夏侯惇的。 “義父,我來向你引薦一下這位校尉!” “他,乃是我大魏飛球兵中最后存活下來的一個,名喚‘李秋’,而他也保存著…當初北邙山制造的那批飛球中的最后一個?!?/br> 說到這兒,李藐的聲音更添得一絲不茍,“派他去接應大王,然后乘坐飛球,可悄無聲息的離開此間,將大王的安危,將大魏的社稷轉危為安——” … … 第728章 公子想與張將軍賭一把 “他?” 夏侯惇雙目已瞎,自是看不清楚關興的模樣,但許久眼盲的日子,練就了他獨特的聽聲辨人的能力。 但從那鏗鏘有力的腳步聲中,夏侯惇便能聽得出來,這必定是一個性格沉穩的人。 不等李藐介紹。 關興已經先一步張口,沉穩內斂的語調吟出,“在下李秋,曾在飛球軍中任職,昔日北邙山一場大火,所有飛球軍團悉數毀于一旦,在下僥幸…那日外出采買,這才逃過一劫…后洛陽傾覆,歷經艱難險阻這才趕到了潼關,遇上了李先生!” 聽得關興的介紹,夏侯惇沒有立刻回答,而是面頰微微朝向李藐這邊。 言外之意是向李藐求證他言出的這番話語的真實性。 李藐會意,連忙說:“義父放心,我已經派人去驗證過,這李秋不止自己是飛球軍的一員,其父兄也曾在飛球軍中效力,均喪命于那場北邙大火…算下來,這李秋與那關麟是有血海深仇的,是可靠的人?!?/br> 如今,對于已經三子喪生的夏侯惇而言,他最信任的人惟獨這個義子李藐了。 李藐的話,他自是十足的篤信。 只是… “呼…” 伴隨著一聲幽幽的呼氣,夏侯惇接著問關興,“李秋,我聽漢南講,你那里還留有一個飛球?這是真是假?若是真…那飛球營的飛球,為何會留在你手上?” 盡管對李藐是信任的,可因為接應曹cao這件事兒的重要性,夏侯惇還是將心頭的疑竇一股腦問出。 能不能用這李秋,他夏侯惇的這關考驗是必須要過的。 而聽得這一問,李藐面色如常,可內心中卻是緊張的很,慌亂的很…生怕關興哪句話說不好,漏出破綻。 倒是關興,面對夏侯惇的問詢,他娓娓道來,侃侃而談,“的確我這里留有一個飛球,至于這飛球為何在我這兒?那是因為…曾經飛球營組建后,大王為了迅速的拓展這份成果,故而分別往關中、鄴城、淮南各發去一枚飛球,大王的本意…是要在后續協助當地也組建起飛球的工坊、建立飛球營,只是…鄴城與淮南尚未發走…就遭遇了那場大火,故而僅存的一架完好的飛球就在長安…” 關興講述的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兒,自打那飛球經馬鈞的研制成功飛天起,曹cao的命令與期許始終就圍繞著量產進行,四處建造飛球工坊、各地訓練飛球兵早就提上日程。 只是,與關興講述的內容有微微的差異,不止是鄴城與淮南的飛球尚未運到,長安的飛球雖是運到了,但此前的戰亂中…許多部件賞識,已是不可能拼裝而起。 當然這些…即便是曹cao都不知道,而這些…又是通過姜囧與姜維之口講述,經過丐幫的傳遞,傳到了關興的口中。 可謂是嚴絲合縫—— 果然,聽得關興的這么一番話,結合夏侯惇掌握的信息,他對眼前這個名喚“李秋”的少年已是再無疑問。 “若如此,那倒是好辦了…”夏侯惇吧唧著嘴巴,一邊沉吟,一邊接著分析,“這樣,且不論大哥身邊的那些親兵,至少大哥是可以通過飛球越過敵人的層層防線,逃往并州的!” 聽得夏侯惇的話,李藐適時開口,“所以,我才提議讓義父先行退往鄴城,哪怕不是鄴城,至少也要先退到并州,在那里等候大王…否則,大王若是逃離了,反倒是義父被那漢軍困在這潼關,義父顧念手足兄弟不肯離去,若大王也顧念手足兄弟硬要在并州等義父?那豈不是耽擱了最優的逃遁時機——” 話是這么個話,理也是這么個理… 終于,夏侯惇眼睛瞎了,經過李藐與關興的這一連番忽悠,他的心也徹底瞎了。 “好,漢南…那就依你說的辦!只是…如今大哥毫無消息,他在哪里?我還不知曉!縱是接應,這又要從何談起呢?” 就當夏侯惇提及此處。 李藐像是早有準備,他直接從袖子里取出一紙信箋,“義父,就在剛剛收到了大王的飛鴿…大王倒是沒有提及他身處何處,但卻提到一點,便是讓義父挑選合適的接應之地與逃遁路線,然后他會想辦法趕至那邊!依路而逃!” 唔… 夏侯惇接過這信箋,他也用手感受著這信箋,聽著李藐復述上面的內容,倒是符合大哥一貫多疑的性格。 當即,夏侯惇再無半點猜忌,他直接將袖子里的一枚兵符交給李藐,“這是調派我手下親兵的兵符,別人的話我信不過,就讓我這些親兵與這位名喚李秋的勇士一并去接應我大哥…至于接應的地點,我雙目已瞎…cao持此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漢南…就由你替我擇選,擇選之處…務必小心、謹慎,避開那關羽的搜捕,護送大哥安全抵達并州!” 這… 盡管故事的發展一如既往按照李藐預測中進行。 甚至,幸運的是,這些夏侯惇的親兵也已是提早棄暗投明… 可李藐尤是故意露出驚訝狀。 “義父?若如此,那誰人護送義父的周全?” “我夏侯惇活到這把年歲,已是死不足惜…”夏侯惇昂起頭,語氣格外的堅定,“可我大哥不同,咱們大魏萬萬千千的子民、兵將,還等著他回去重整旗鼓…” 說到這兒,夏侯惇頓了一下,接下來的話更添堅定、堅信,“天下可無我,不可無我大哥…漢南,你無需管我,所有計劃,務必確保一件事,那就是將我大哥曹cao帶回去,只要他回去,你便是我大魏最大的功勛、恩人!” 聽到夏侯惇的話,哪怕是關興,都不由得一陣動容。 他很敬佩夏侯惇與曹cao的這份情誼。 但是…很快,這份敬佩就迅速的瓦解,為了父親,為了大伯,為了大漢,他關興必須要做到心似鋼鐵。 這時的李藐已是莊重的接過了那兵符,鄭重的說,“義父放心,安排好這邊的一切,我便會追上義父,無人護義父的周全,那我李藐來護——” 說著,李藐已經向夏侯惇身后的親衛吩咐。 “你們,跟我來——” 夏侯惇沒有阻止,甚至還揮手示意,讓他們悉數都聽李藐的。 甚至生怕李藐的威望不足以調動這些人,夏侯惇還特地囑咐,“從現在起,漢南的話那便是我的話,違抗漢南的命令,那便如同違抗軍令,三族盡誅——” “諾——” 這些親兵齊齊應喝。 然后一道跟隨著李藐往一邊行去。 關興也追上李藐,這么多人跟著,他沒有直接問,可眼神閃爍,像是在向李藐表達: 『——這些親兵,會不會影響我們的計劃!』 正是看到了關興眼神中的疑惑,也因為此刻已經走遠了,再看不到夏侯惇分毫。 李藐的腳步一頓,鄭重其事的轉過身來,他凝視向關興,然后又環望關興身側的這一眾親兵。 “哈哈…” 突然,李藐笑了,在這般嚴肅的情形下突然就笑了,笑的無比爽朗。 “怎么?”這毫無來由的笑,使得關興一怔,心里嘀咕著,別是這李藐魔怔了。 可接下來李藐的一句話,立時就讓他閉嘴,讓他的一雙瞳孔瞪大到極致。 “安國,無需擔心…你身邊的這些人都是我們自己人!” “從今天起,他們便是你的同袍、戰友,手足兄弟,他們會跟隨你一道執行這一次‘捉曹cao’的任務——” 啊… 關興沒想到李藐會當著這么多人的面用“安國”這樣的字眼稱呼他,更…更…更沒想到的是,李藐說…他身邊的這些人是同袍、戰友、手足兄弟… 還沒等關興反應過來,已經有許多雙粗重的手壓在他的肩膀上。 “帶我們拿下這份投漢的投名狀!” “安國兄弟,有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