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1229節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放棄淮南,那等于放棄了他們所有的努力與犧牲啊—— 可…… 呵呵,或許,沒有什么可是的! 他張遼可以不是淮南的逍遙津戰神,卻……卻必須是大魏的征東將軍張文遠哪! 剛剛想到這里。 “踏踏……” 是薛悌聽說到張遼的神色不對,特地趕來這中軍大帳想要問問,不……準確的說,是想要勸一下。 哪曾想……不等薛悌張口。 張遼那原本雙手撐住案幾的手突然抬起來一分,他淡淡的,也低沉的說,“按照大王的詔令,我們放棄淮南,撤入徐州……” 平靜…… 這是薛悌有史以來……聽到的張遼吟出的最平靜的一道聲音。 “文遠……” 薛悌想要勸一下。 可張遼抬手阻住了他接下來的話,“或許,大王說得對,與其在合肥做困獸之斗,不如趁著敵軍尚未合圍之際往徐州突圍,徐州……那里是陸戰的天下,在那里阻擊來犯之敵,我們更有勝算!最……最重要的是……” 張遼的話說到最后,突然哽咽住了,像是那最后的一句他不能吟出,也不愿意吟出。 薛悌卻心如明鏡似的…… 張文遠這最后一句是……是如今的大魏再經不起一場大敗,再經不起一方主帥的陣亡! 沒錯…… 是陣亡! 是這個英勇而壯烈的辭藻。 心念于此,薛悌莊重的向張遼拱手,然后轉身,大聲喊道:“張將軍有令,放棄合肥,即刻撤往徐州……即刻撤往徐州——” 聲音嘶啞,何止是張遼不愿意走,包括薛悌……包括每一個曾在這片土地上建功立業的將士,他們心頭充盈著的又豈不是無奈與沉痛呢? “唉——” “唉——” 不過一個時辰,那合肥城下,密密麻麻的黑甲軍團,他們最后回望那合肥城的牌匾,留下的是深重的嘆息。 最深重的那個還是頭也不回,或者準確的說,是不忍回頭的張遼張文遠! 就這樣,歷史上……貫穿著整個三國魏吳博弈的淮南之爭,在這一刻……以漢軍的完勝徹底宣告終結! …… …… 蜀中,成都,一間尋常的道觀。 一進門便是寬闊的廳堂,兩邊各立著一尊銅制仙鶴香爐,鶴嘴中裊裊飄著青煙,廳堂擺放著一尊青銅牛方鼎,鼎上方懸掛著用篆體書寫的“三興大漢”四個字,落款……赫然就是蜀中的軍師將軍諸葛亮的手筆。 這幾日,諸葛亮每日都會來此焚香禱告,一是請求上天保佑,護佑大漢的將士,二是祈禱……糧食的籌備能夠再順利一些。 毫不夸張的說,此番……在劉備奪得巴蜀不足三年的時間,在巴中、下辨戰事遷徒一年以上的時間,出動二十萬兵馬,為了拿下那蜀中通往中原的要沖——漢中! 諸葛亮幾盡殫精竭慮—— 整個巴蜀,幾乎是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能籌集的糧草悉數都籌集了,籌集不出的……那是真沒有了。 可哪怕如此,前線催糧的文書每日根本就不斷…… 諸葛亮比劉備更清楚,在這場漢中之戰中,如期而至的糧食意味著什么。 可……他已經把自己能做的悉數都做了,如今僅剩下的只有祈禱了。 “唉……” 在一番焚香禱告后,諸葛亮緩緩站起的同時不由得長長的嘆出口氣。 一旁的楊儀連忙去攙扶,諸葛亮問。 “糧草籌措?可有什么新的進展了?” “沒有……”楊儀只能如實說,他正想把最新遇到的問題,諸如南中南蠻勢力的不配合,諸如運抵成都的糧食被蠻王肆意孟獲扣下,已經屢次派出使者交涉,但均無結果…… 楊儀想把諸如此類的事項娓娓道出…… 可就在這時。 “荊州急報……” 一封來自荊州的急件匆匆的送來,楊儀連忙接過,迅速展開,呈送至諸葛亮的面前。 而諸葛亮則是瞇著眼,若有所思的看著這急件上的文字。 可……很快…… 諸葛亮的神色從惆悵凝起變成驚喜,他驚呼道:“好啊,好啊,云長父子已經攻下了洛陽,已經接到了天子,好啊……好啊……” 驚喜! 這對于諸葛亮而言太過驚喜了。 要知道,他當初與劉備制定的隆中一對就是兩路北上,一出秦嶺進抵關中,一出荊州北擊洛陽,現在……這個戰略的一半已經提前完成了。 甚至,就連天子也贏回…… 那么,從這一刻起,他們漢軍討伐曹cao將變得名正言順!將能獲得普天之下所有有識之士的支持! 這……太重要了! 可重要是一回事兒,恍然間,諸葛亮又察覺到另外一回事兒。 如果說…… 如果說云長與云旗都已經打到了洛陽,隆中對戰略已經超額完成,那么……那么壓力豈不是給到玄德這邊了! 蜀中若是無法突圍……那……那云長可就是孤軍深入了。 那么……那么…… 糧食……糧食—— 一時間,諸葛亮有些暈眩,他……他有一種眼睜睜的看著隆中對的戰略方案一步步的獲得巨大成功,可……可偏偏……偏偏是他……是他在這籌糧、內政一項上拖了后腿! 呼…… 深深的吁出口氣,諸葛亮不由得心下有一分沮喪與頹然。 可恍然間,他又想到了什么。 他連忙把頭轉向楊儀,只字不提這急報的內容,反而鄭重的問:“威公(楊儀)?近來,阿斗與恪兒在做些什么?” …… …… 第645章 清水淬其鋒,劉阿斗的逆襲—— 蜀中,成都郊外。 熊熊燃燒的爐火旁,一個年輕壯碩的男子站立如松。 他裸露著上半身,眼神堅定而深邃,仿佛能透視到那赤紅火焰的深處,看到那正在熔煉的精鐵。 短暫的等待過后,他用鐵鉗抽出一塊兒燒的通紅的鑌鐵,然后手中的鐵錘重重落下,每一擊都擲地有聲,像是打在人們的心上。 那鏗鏘有力的聲音回蕩在空曠的鍛造場上,仿佛是一曲壯烈的樂章。 這個站立如松,正在鍛刀的男子乃是“蒲元”。 相傳,他是三國時期蜀漢最杰出的工匠,他曾替諸葛亮在斜谷造刀三千口,他造的刀,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被譽為神刀。 而傳說中,蒲元造刀的主要訣竅在于掌握了鋼刀淬火技術,能辨別不同水質對淬火質量的影響。 且選擇冷卻速度大的蜀江水,把鋼刀淬到合適的硬度。 毫不夸張的說,在蜀漢武將凋零的后期,正是憑著這位蒲元鍛造的“神刀”之利,這才使得蜀軍的戰斗力沒有被魏軍斷崖式的徹底拉開。 甚至為了贊頌他的功勛,姜維還專程為他寫過兩部傳記《蒲元傳》、《蒲元別傳》。 當然,按照歷史的時間軸去推斷,如今的蒲元,還只是一個從荊州避禍到蜀中的隱士,雖祖傳著鍛刀的手藝,但還沒有被諸葛亮慧眼發現,更別說鑄造出那三千口“神刀”…… 倒是因為劉禪的緣故,他被提前請了出來,這比歷史上,他在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受到重用要提前了幾十年。 說起來,這事兒也有趣。 此前,關麟給劉禪發來的書信中,重點提及兩件事兒,第一個是截斷蜀錦,將蜀錦秘密運送到荊州,以商業、貪欲的方式解決蜀軍糧草的問題。 第二件便是在整個蜀中尋找刀匠——蒲元。 這件事兒其實并不困難。 蒲元是避禍到此的,不是隱士高人。 為了生計,他還是會cao起祖傳的老本行,替人鍛造刀劍、兵刃,因為鑄刀的手法精湛,劉禪又刻意大肆派人去打聽,一來二去,還真就把這位蒲元給找到了。 之后,劉禪便派人去征募。 蒲元本以為是劉皇叔或者諸葛孔明征募,還頗為欣喜。 哪曾想,見到的不是劉備,而是在那個成都郊外名不見經傳的“山莊”立,見到了這個“名聲不怎么樣”的公子劉禪。 當即……他的心就涼了一半,哇涼哇涼的,當即,他就有些心灰意冷了,連禮數與拜見都沒有,直接哪來回哪去了。 劉禪聽到后直接驚了,人都來了,他褲子都脫了,你敢情突然就回去了? 那時劉禪是憤怒的,憤怒到極致的。 于是……劉禪做了一件大事兒,那便是派人每天把煲好的牛rou給蒲元送過去,必須看著他吃掉以后才能走! 蒲元直接就懵了,他覺得,哪有人天天逼迫自己吃牛rou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