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1146節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很明顯,在這大魏宮廷,魏王還在,如此放肆、藐視、嘲諷、鄙夷的笑聲,很不合時宜,也很作死。 但考慮到大笑的人是李藐,那就沒事了。 因為,李藐是夏侯惇的救命恩人,是救下無數曹魏宗室將領的救命恩人,是在曹魏屢立大功的功勛,是曹cao眼中的紅人,更是將劉備、關麟示為眼中釘、rou中刺的狠人。 如此多重頭銜下,他的大笑……就多出了許多額外的渲染。 “漢南?你是覺得我的提議有何不妥么?”夏侯惇瞎著眼,可整個人卻是轉向李藐。 事實上……如果換做別人嘲笑,夏侯惇定不會這么客氣,多半這一句話會改為,『你這廝如此譏笑?是何緣故?嫌活太長了?』 語氣還是格外冷冽,幾乎能將對方生生撕開的那種。 但偏偏是李藐,那可是夏侯惇死掉兒子后,對他關心最多的人,是他的恩人。 他對李藐說話,永遠是帶著一種別樣“舐犢情深”的味道,就好像是把對兒子夏侯楙的親情全部都加在李藐身上了。 “大將軍……我之所以大笑是突然想到了一首詩……”李藐開始了他的表演。 “什么詩?”夏侯惇接著問。 李藐負手向一側邁了一步,然后侃侃朗聲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唔…… 就在李藐吟詩之際,整個大殿所有人不由得更是詫異,這哪跟哪?如今的情形,怎么與魏王的《短歌行》牽扯上了? 李藐的聲音還在繼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還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特別是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李藐特地加重了語調,像是另有所指,又像是意味深長。 反觀夏侯惇,哪怕是說到這里時,他尤是一頭霧水,還是覺得……這啥情況???現在在談論的是如何懲處馬謖與劉封的問題,這跟《短歌行》有什么干系。 程昱卻仿似聽懂了李藐的意思,他不漏聲色的用余光望向曹cao,看到曹cao那起初異樣,但很快就變得堅定與篤信的神色,他輕輕地呼出口氣,他意識到: ——『這李漢南又要贏了!』 就在這時,曹cao張口了,他重復著他這首詩篇的最后四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天下歸心!” 儼然,他一下子就聽懂了李藐的意思。 但他卻依舊是明知故問道:“今時今刻,李先生吟出此篇怕是另有深意吧!” “大王明鑒……”李藐拱手道:“我在想,昔日大王高唱此《短歌行》時,我大魏何其豪邁?怎生如今卻又這般謹慎、小心?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呵呵,周公為得天下賢才,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可如今,不過是擒到兩人,諸公卻要勸大王殺之而后快……我大魏何以淪落至此?大王的心胸何以淪落至此?連一個在敵陣中的賢士都不能相容么?” 呃……這…… 李藐的話讓滿座文武一片寂然。 誠如他話中提及的周公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 這是講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成語「握發吐哺」的典故。 曹cao短歌行中的那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也正是基于此“握法吐哺”而創作。 李藐的話音不減,“昔日大王陳留起兵,諸公那時就追隨者,整個大殿中怕是不足十一吧!可整個大殿中,諸公哪一個沒有為大魏的王霸之業盡過一分力?呵呵,今時今日的馬謖,不正如曾經的諸公么?諸公容不下一個馬謖,難道就忘了,大王……大魏曾經在袁紹、袁術、呂布、劉表潰敗后,是如何容下諸公的!” 呼……這…… 隨著李藐的話悉數吟出,滿座寂然一片。 乃至于……氣氛烘托到這兒了,不少文吏竟是羞愧的低下了頭。 的確,誠如李藐所言,他們中大多數都是來自袁紹、呂布、袁術、公孫瓚、劉表的故吏…… 若是兵敗就要斬首,若是大王曹cao嫉惡如仇,那整個大殿中,怕是超過半數的文吏、武將都已丟了性命,哪還有他們站在這里。 由彼及此,這般去想,在處理馬謖、劉封這件事兒上,他們是有些淺薄,有些目光短淺,有些苛刻了! 很明顯……夏侯惇也被說服。 再加上說話者是李藐,夏侯惇更是不會言辭反駁…… 事實上,無論李藐說什么,夏侯惇都會支持的! “說……說得好!” 他只是吟出這三個字予以表態…… 反觀曹cao,他的嘴角微微的咧開,露出一抹淡淡的欣慰之色。 他想的與李藐想的不同,如果是在兩年前,曹cao斷然不會絲毫猶豫的斬此二人,將他們的尸首掛于轅門,以鼓舞三軍士氣…… 可現在,兩年來大魏死的人太多了,背叛的也太多了,文臣、武將……數不勝數。 現在的曹cao……在很多時候,都體會到兵將的稀薄,體會到身邊沒有稱心的武將,這不是個好兆頭啊。 現在的局勢,也不允許大魏……或者曹cao肆意任性,肆意殺戮—— 想到這兒,曹cao張口道:“李先生所言不錯,孤昔日就提及過,孤與袁紹最大的區別,便是孤要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則所向披靡,無所不可……今朝,若是孤與大魏都不能容幾個降將?那天下之智力從何而來?周公吐哺從何而來?更謬論天下歸心?孤是如此心胸狹窄之人么?” “大王圣明……大王海納百川,大王比之周公更加禮賢下士!” 聽過曹cao的話,李藐再度拱手道。 曹cao則是揚起手,有些頹然的昂起頭,“滿座士大夫,唯李先生一人清醒,也罷……如何懲處那馬謖與劉封,就依著李先生的提議吧……這件事兒,就悉數由李先生負責!” “喏……”李藐回應一聲,“大王如此圣明,將來,我大魏反攻南地,萬千賢良必定望風歸降……一統在即,大業必興!” 聽著李藐的話,曹cao最后深深凝視了他一眼,然后轉身,邁步離殿。 待得曹cao一走,包括夏侯惇在內的所有文武悉數圍住了李藐。 “漢南哪……若不是你這一番話,我夏侯惇怕是除了瞎了眼,心也要瞎了……大魏意在一統,不能太過小家子氣,更不能一意孤行,人才該降降,該用就得用……哼,他關麟能勸降我大魏的文武,我大魏如何不能吸納他南地的人才,漢南你說的對!” 說到這兒,夏侯惇頓了一下,“待得那劉封、馬謖押解到洛陽城,本將軍親自去勸降他們,讓他們為我大魏效力!” “是啊……是啊……” “大將軍所言極是……” “有李先生的見解,有大將軍的明哲,有大王的果斷,大魏必興……大魏必興!” 夏侯惇威望極高,他這么一說,又是一干紛紛的議論聲。 儼然,這件事兒……似乎塵埃落定。 可哪曾想,李藐接下來的話,又一次宛若石破天驚一般:“夏侯老將軍?我何時說過,要將那劉封、馬謖兩人都放了?” 啊…… 夏侯惇疑惑,所有人都露出了驚詫之色。 難道,不是這個意思么? 李藐的話還在繼續,“我方才說的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是因為那襄陽馬謖素有賢才,又是荊襄名士,諸葛孔明的弟子,如此人才,如此家族……我大魏自然當用,對我大魏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可那劉封……他可是那大耳賊的兒子??!寬恕仇人的兒子,那不是對咱們自己殘忍么?依我之見……馬謖可降,但那劉封身份特殊,必當以最狠辣的刑罰,狠狠的懲處之……如此,方能彰顯我大魏之威風!讓那些南賊聞風而喪膽!” 呃…… 李藐的話讓夏侯惇一怔,也讓滿座群臣一怔…… 狂士! 這依舊是那個與劉備、關家父子有深仇大恨的狂士,他沒有半分改變,他對劉備,對關家父子的仇恨從未忘懷。 恨屋及烏,這份恨意也順理成章的……轉移到劉備的繼子劉封的身上。 不過,降一殺一…… 如此折中的法子,似乎……沒毛病??! “諸公……”李藐的話還在繼續,只是,他示意所有臣子圍攏過來,他壓低聲音悄悄的說:“諸公都聽說過那劉備的兒子劉禪劉阿斗是個鼎鼎大名的廢柴吧?今年的劉備可不年輕了,只要我們除掉這劉封,那將來勢必由阿斗繼位,到時候……即便他南方有諸葛亮,有關家父子,可一個廢柴的主公,咱們大魏對付他……還不是手到擒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說到最后,李藐露出詭異的笑容……這笑容很陰險,卻也很蕩漾…… 陰險的是這一招殺雞取卵…… 蕩漾的是,似乎……計劃進行的很順利,整個大魏所有人都被他李藐給忽悠瘸了—— 似乎……不僅忽悠瘸了,他們還得謝李藐呢? 果然…… 就在李藐迅速的收斂起笑容之際。 “唉呀……”夏侯惇恍然大悟一般的一敲腦門,“漢南說的是啊,若無漢南,我等之鼠目寸光怕是要葬送大魏,大魏當感激漢南,我等亦當感激漢南哪!” “是啊……李先生說的是啊……” “李先生這一番話,是衷心之計,也是力挽狂瀾??!” …… …… 今日的劉備有點懵,他前腳剛剛聽到定軍山潰敗,劉封與馬謖被擒,即刻押解送往洛陽的消息。 后腳,張飛、趙云、馬超、黃忠就一齊來請戰。 偏偏請的還是陽平關,或者更精準點兒說,是定軍山一戰。 儼然……在張飛、趙云、馬超、黃忠看來,欲取漢中,必奪陽平關,欲取陽平關,那繞不過的便是定軍山,只要能拿下定軍山……那相當于直接將陽平關與漢中的聯系阻隔,整個漢中以南旦夕間淪陷! 只是……劉封與馬謖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如今請戰的又是蜀中最能打的四個,劉備不免有點兒懵,然后是懷疑……對這一場戰意深深的懷疑! 自然,這一次的請戰……并沒有結果,劉備只是安撫張飛四人,然后第一時間傳喚法正來。 “孝直……你看這……” 在將整個事件的原委悉數講述給好基友法正后,劉備眉頭凝起,瞳孔中遍布的是遲疑不定。 反觀法正,他起初也是意料之中的犯懵,不過很快,他像是因為想到了什么,整個人一下子就變得輕松了起來。 “主公,稍安勿躁……” “陽平關局勢關乎漢中的歸宿,漢中的歸屬又關乎我蜀中能否突圍出去與荊州的二弟,江東的云旗形成合力……” 劉備說到這兒,“唉”的一聲幽幽的嘆出口氣,然后接著說,“兩年來,始終是二弟與云旗不斷的向北挺近,攻勢如潮,逆魏望風而逃,一再的收縮防線,可防線越是收縮……二弟與云旗與逆魏接壤的疆土就越多,面對的敵人也越是可怕……我不能再等了,我也不忍再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攻城陷地,蜀中必須打出去,漢中這一仗必須打下來!” 劉備一口氣說了許多…… 但作為好基友的法正太了解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