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446節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商賈蜂擁而至,商業稅的收取順理成章。 而因為商賈均需要被商務署約束,故而物價飛漲、囤積居奇的事兒,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緩解。 蜀中,竟沒有通過鑄小錢,鑄“直百銖”,就成功的解決了蜀中的動蕩與糧庫捉襟見肘的難題。 因為商務署成立,商人地位的抬高,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農人想要經商。 一定程度上,這會影響巴蜀地區的農業產量。 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糟心事兒! 若是換作別人,一定會焦頭爛額…… 可誰讓主管商務署的人是諸葛亮呢? 在他的統籌下,經商是有門檻的,農人與商人的轉變是要經過嚴格的考察的,商務署也不是隨便一個人想進就能進的。 而這需要復雜、繁瑣的制度、約束! 偏偏這些……對于諸葛亮亮而言,都不是問題。 比起帶兵打仗,排兵布陣,諸葛亮更強悍的地方在于治國理政??! 這種“焦頭爛額”的問題,諸葛亮處理起來,就像是“小兒科”一般,可謂是得心應手。 當然…… 無論是第一條空城計與襄樊大捷,還是第二條商務署引發的連鎖積極反應,這些從戰報中,從密信中,從急件中,都離不開一個人的名字: ——關麟關云旗! 自然,今日諸葛亮與劉備,就這個名字……已經聊了半天,也夸了半天。 贊美之詞該說的早就說過了。 此刻,倒是另外一個與關云旗息息相關的政令已經是——箭在弦上,引而不發。 諸葛亮與劉備的表情也變的異乎尋常的鄭重。 諸葛亮一絲不茍的問:“主公,你可準備好了?” 劉備頓了一下,他重重的點頭,沉吟道:“云旗不過十五歲,尚有如此為民謀福祉之魄力,我劉備征戰一生?這把年紀,如何會膽怯呢?” 劉備的語氣堅決。 諸葛亮卻再度問道:“主公,真的邁出這一步,可就沒有回頭路了?!?/br> “哈哈哈……”劉備淺笑一聲,淡淡的道,“我一生走過的不都是如履薄冰么?我又何曾走過回頭路呢?云旗那答卷中的兩句話,我是最認同,也是最發人深省的,所謂‘民富國強’,又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說到這兒,劉備緊緊的握住了諸葛亮的手。 他像是已經做出過最終的決定。 他重重的道:“凡我劉備之城郡,均要廢除人頭稅,推行攤丁入畝,孔明這樁事兒,交給你了!” ——鄭重、凜然、正氣、惟賢惟德。 做出這個決定,無異于劉備做出了選擇。 在籠絡更有能量、見效更快的氏族! 或者是堅實的站在最廣泛的百姓之間,與這世間萬萬千千的黎庶并肩作戰! 他堅定的選擇了后者! 他要團結……天下十三州,那最廣泛的,也是最卑微的,卻蘊含著最磅礴能量的——黎庶的力量! …… …… 第251章 終究沒能逃出,你的手掌心! 成都“天府之國”的美譽是出自《戰國策·秦策》一篇。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br> 還有一種說法,巴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再加上千年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滋潤,讓成都時時刻刻都被水滋潤著。 也正是因此,沿著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江岸邊。 區別于其它地方入冬后,早已是一片枯萎。 這里尤自毛氈鋪地,沿著岸邊三三兩兩的百姓席地而坐,還有士人曲水流觴作詩,山柔水軟,暖風如醉。 自從曹cao退兵后,這里已經是一派的安恬、祥和。 此時的劉備,帶著諸文武,浩浩蕩蕩的馬車車隊沿著江邊緩緩前行。 一干文武從劉備身邊的法正那里得知。 此行的目的是劉備帶百官前去祭奠某個人,沿途景色宜人,還有不少百姓帶著男孩子在放風箏,風箏落到了劉備的馬車上。 劉備吩咐所有車隊停下,然后親自幫男孩兒取下風箏…… 這些男孩兒不懂,一旁的大人誠惶誠恐,連連致謝:“多謝玄德公,多謝玄德公……” 很快,劉備一行的到來,吸引了許多本圍坐在席子上玩鬧的百姓。 不少人擁簇了過來,也有跟著劉備車隊的,像是對這位益州新主人的動向,大家都無比好奇。 馬謖也騎著馬跟著大部隊,他猛地一揮馬鞭,馬兒疾馳幾步追上前面的楊儀。 同為荊州人,自少不了閑話家常,更重要的是聊聊實事。 “諸葛軍師讓威公赴荊州去考教那關家四郎,如今這答卷也帶回來了,可諸葛軍師與威公卻再不提起那關門弟子一事,想來是留給二將軍一分薄面,也是這關家四郎徒有虛名,不舞之鶴爾!” 楊儀懶得搭理他,輕輕擺手:“任憑幼長怎么想吧……” 楊儀的回話,儼然……讓馬謖有了全新的理解。 “哈哈哈……” 他笑出聲來,“威公啊威公,看起來你也是忌憚二將軍啊……可忌憚也好,不忌憚也罷,真才實學就是真才實學,不舞之鶴就是不舞之鶴,這豈能更改?軍師不是也教導你、我要時時刻刻說真話么?” 呵呵…… 面對馬謖的話,楊儀就笑了,他依舊不置可否。 心頭卻暗道: ——『我怕說出真話來,你馬幼常接受不了??!』 ——『諸葛軍師不收云旗為弟子,哪里是因為徒有虛名?那是因為云旗的光芒太過閃爍,諸葛軍師教不了他呀!』 楊儀本想張口隨便搪塞幾句。 不曾想,他與馬謖交談的檔口,周圍的文武也在聊著什么,且對話的聲音越來越多,一下子就將兩人吸引。 “諸葛軍師真有辦法呀,那困擾著蜀中這么許久的物價高漲、囤積居奇,竟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商務署迎刃而解,這下好了,物價得以平復,沸騰的民怨總算平定……商業稅的收繳,更是充實府庫,而付出的不過是抬高這些商賈的地位,廢除商賈之賤籍。諸葛軍師這已經算是撿來的麥子開磨坊,無本萬利的買賣了?!?/br> “是啊,諸葛軍師主持開辦的這商務署不服不行啊……可我更佩服的,還是諸葛軍師那‘空城計’計退曹軍,這才是膽識,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便是曹cao也中了計,不服不行??!如此‘空城一計’當得前無古人,后無來者?!?/br> 因為商務署; 因為空城計。 一時間,諸葛亮在蜀中的聲望空前。 一干文武言語間,字字句句飽含著對他的佩服。 倒是這時,一個尖銳的聲音響起,“話說回來,這曹軍也退了,物價也平了,左將軍怎么還不分配這益州沃野千里的田畝呢?這么多有功之臣都望眼欲穿哪!” 這道聲音傳出,登時間周圍的聲音一下子喧囂了起來。 儼然,對于這沃野千里肥沃的耕地,無論是“東州派”,還是“荊州派”,亦或者是元老派,降將派,一個個都望眼欲穿。 唯獨不高興的是最不受重用的益州本地的派系,這沃野千里……本來可都是他們益州人的土地啊,可現在…… “唉——” 這些益州人,那一聲聲幽幽的嘆息,仿佛石沉大海,經不起半點波瀾。 倒是有人提醒道。 “話說回來,這次主公召集咱們這么多人去祭奠、吊唁亡靈?到底是祭奠誰呀?誰這么大的面子?” 隨著這一句的出現,滿座寂然了片刻。 終于有一個聲音傳出,“多半是那劉璋之父劉焉的吧,主公與他同為漢室宗親,又屢次三番提及,謀取益州……是不得以而為之,對不起他呀!祭奠一番倒是也符合情理?!?/br> “也對?!碑敿淳陀腥烁胶?,“曹cao一個jian賊,在攻破鄴城時,一邊屠城,卻不忘去吊唁袁紹,聽說在袁紹的墳前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來……咱們主公如此仁德?又豈會比不上那曹賊呢?” “若是如此,待會兒到劉焉的宗祠前,咱們也需跟主公一道,悲從心中來,哭的要撕心裂肺一些……” 這一句句的議論傳入馬謖,也傳入楊儀的耳中。 馬謖微微搖頭,“原來是祭奠劉焉哪,呵呵,世人皆慕虛名,究是劉皇叔也不能免俗??!” 楊儀聽著,依舊不說話。 他覺得……因為云旗那封答卷中提及的,今天這“祭奠”怕是沒有那么簡單咯! 拭目以待吧! …… 那邊廂。 諸葛亮與劉備坐在同一處馬車內,法正也在…… 劉備要推行什么,單單諸葛亮的支持是不夠的,因為諸葛亮身后的僅僅是“荊州一派”,而法正背后的是如今更龐大的“東州派”。 “——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車轍馬跡,經緯四極。黜陟幽明,黎庶繁息?!?/br> 劉備侃侃道:“曹cao縱是大jian大惡,卻也會在一篇《度關山》中寫出這樣的‘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的詩句,想來他也是悟出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br> “他是清楚的……曹魏若只要立足一代、兩代,那或許只用宗室與氏族足以,不用在乎黎庶的死活,可若想曹魏歷經千秋萬代,屹立不倒,就一定要有這份‘天地間,人為貴’的清醒認知?!?/br> 劉備說到這兒,諸葛亮卻從懷中拿出另一封竹簡,交給法正。 他解釋道:“此為曹cao在其屬國頒布的《租調制》,早在建安五年時,就開始頒布,予以實施,近些年推廣到整個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