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304節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言外之意,徐晃是問,這么好的時機,真的不南下了么? 曹cao冷冷的回道:“孤方才說的話,你沒記住還是沒聽懂?” 徐晃忙躬身退后,“末將記住了,末將告退!” 徐晃一邊退出這房間,一邊迷惑的自言自語,“功虧一簣啊,功虧一簣啊……” 他略一沉思,一跺腳,大步往張郃的營寨去了。 “唉——” 伴隨著一聲無奈的嘆息,他回憶起的是此前取下漢中時,曹cao特地將他與張郃秘密召集。 那一次,兩人被許褚領到了一個破舊的房間里。 房間中高掛著一張地圖。 地圖上標記著三條南下巴蜀的道路。 第一條金牛道,這條取名于春秋戰國時期“石牛糞金、五丁開道”故事的道路。 若要從漢中抵達成都,那需要從先到褒城、到寧強,過廣元、昭化、劍門、武連梓潼、綿陽、德陽最后才能南下到成都。 此間關口、險隘居多,數不勝數。 第二條是米倉道,過南江抵達巴中,所謂“巴蜀”,便是指代巴中與蜀地,此“巴中”乃是蜀地最重要的屯糧及北上屯兵之所。 第三條是荔枝道,從漢中抵達西鄉,一路向南可直抵涪陵,這處是連接益州與荊州的核心要道,戰略位置不言而喻。 看到這三條路…… 張郃與徐晃就大致明白了什么。 而這時,曹cao從門外快步走入,他看到徐晃與張郃,連忙吩咐道:“孤要取蜀中,奈何將士不擅長山地戰,唯獨能仰賴二位?!?/br> 說到這兒,曹cao指向地圖中的米倉道與荔枝道:“劉備、諸葛亮勢必把重兵屯駐于金牛道上,一處劍閣極難突破,故而……孤打算親率大軍走金牛道,以此迷惑那大耳賊,公明走米倉道,儁乂走荔枝道!若丟了巴中與涪陵,那這蜀中,大耳賊坐不穩!” 徐晃尤記得當初丞相言及南下時,何等的霸道,何等德揮斥方遒? 此刻的徐晃收斂心神。 一晃……這已經是三個月前的事兒了。 三個月來,他與張郃每日都不敢怠慢,每日都在訓練將士們的山地戰,如今將士們的山地戰略有所成,已經完全具備南下的條件。 且……聽聞劉備入蜀后,蜀中一片混亂,人心浮動,這正是一股做氣南下的良機??! 可誰曾想…… 卻……卻因為……因為一個襄樊,因為曹仁的遇刺暈厥,就要功虧一簣! “唉……唉……” 徐晃退下,不住的長吁短嘆。 曹cao則思索著冷笑,“看看,如今的這些武人,已經這么明目張膽的,來揣摩孤的心思了?!?/br> 程昱小心翼翼地說,“丞相若有意支援襄樊,那便該早下動身,以此安定漢中、襄樊兩處軍心,避免軍心浮動??!” 曹cao斜睨了程昱一眼,“孤何時說過,要動身襄樊?” “啊……”程昱一怔,“丞相不是說‘既得隴,復望蜀’呼么?” “哈哈……”曹cao爽然大笑,“你們都以為孤會動身襄樊,如此,那劉備、諸葛亮也會如此以為,從而蜀軍上下盡皆松懈,如此,米倉道與荔枝道一戰可定,此不為天賜的南下良機么?” 這…… 曹cao這話脫口,程昱一怔…… 不過很快,他悟了。 丞相這……這是“明救襄樊,暗下蜀中”么? 此計高明??! …… …… 夜已深,溫黃的燈光下,諸葛亮羽扇綸巾的手執關羽的書信。 踏著光滑如鏡的青石地面,正緩步慢踱,若有所思。 所謂——見字如晦。 看到關羽親筆的書信,諸葛亮宛若看到了云長本人一般。 ——“孔明安好,自荊州一別,已歷三載,羽不勝感慨。想昔日,吾兄弟三人結義于桃園,三顧茅廬于先生,歷時已有八載……水鏡先生曾有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而后因兄長禮賢下士,幸中水鏡先生之言,于荊州得臥龍先生……” ——“孔明考教云旗,此乃關家幸事,此子孤傲,脾性七分像關某,況其答卷之時正與關某置氣,故而,答卷中多少有些搪塞、胡鬧,望孔明不要介意!” 通篇洋洋灑灑數百字。 多是關羽對諸葛亮的稱頌。 然而,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最后一句……關公為其子云旗開脫的那一句。 ——“云旗如此答卷中多少有些搪塞、胡鬧,望孔明不要介意!” 這…… 讀到這里時,諸葛亮微微頓足。 他驚訝,這是關羽能說出來的話么? 關羽一生高傲,縱是此前與諸葛亮信件往來,其中字里行間寫滿的是“趾高氣昂”四個大字,就連諸葛亮都得放低身段。 可這一封信,他的姿態擺的好低啊。 諸葛亮無法想象…… 究竟這位關四公子,讓云長何等器重,才能寫出這樣一封“謙遜”到骨髓里的信。 沒有驕傲、沒有自負,這樣的關公,讓諸葛亮安心,也放心哪! 除此之外,這關麟關云旗讓諸葛亮更添得了無限好奇。 楊儀提醒道,“諸葛軍師看過關將軍書信,接下來,不妨看看云旗公子的答卷……” 聽到這兒,諸葛亮跪坐回了案幾前,他輕輕的擺了擺手。 淡淡的朝著楊儀道。 ——“考卷是死的,僅僅從考題處去評判一個人也是片面的,威公,我倒是很好奇……你對這位關麟公子的評價,說說吧?!?/br> 諸葛亮又主動為楊儀斟了一盞茶,推到了他的面前。 這…… 楊儀微微一怔,他回憶起在荊州與關羽分別時的畫面。 那時的關羽說?!安慌聴钌袝娦?,吾兒一封胡鬧的答卷,勢必會讓孔明覺得,此子輕??!然……關某的兒子,自己最是清楚,云旗絕不是輕浮,只是他太像關某了……像關某一樣孤傲,像關某一樣執拗?!?/br> 而楊儀的回答是,“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下官羨慕云旗公子,下官也羨慕關公啊?!?/br> 是啊…… 如此璞玉,楊儀如何會看不到它的光澤呢? 當即,楊儀的眼眸閃爍,“軍師當真要聽?” “當真?!?/br> “那軍師是先聽這位云旗公子聰慧、機敏的一面呢?還是聽其……叛逆、胡鬧的一面?” “先從胡鬧、叛逆的說起吧?!敝T葛亮輕抿了一口茶。 楊儀則不假思索的提起了“第一封答卷”,他則侃侃而談。 “若說這胡鬧的一面,這一封答卷中可就展現的淋漓盡致,也是這一封答卷,惹得父子之間劍拔弩張,甚至惹得云旗公子對關公‘言辭激烈’,所謂‘才不足則多謀,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這些話可都不好聽??!” 說著話,楊儀已經替諸葛亮展開了這第一封答卷。 而諸葛亮還在驚訝。 ——『才不足則多謀,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信不足則多言?!?/br> ——『云長竟縱容此子能說到這一步么?』 諸葛亮正想去一睹這位“云旗公子”胡鬧叛逆的一面。 就在這時…… “——報?!?/br> 一名侍衛稟報道:“稟軍師,門外有荊州使者求見軍師?” 唔…… 諸葛亮抬眸,很明顯他有些意外。 ——『威公剛到蜀中就趕來這邊,怎么會還有荊州使者呢?』 “可問清楚身份了?能確定是荊州使者么?” 諸葛亮輕聲回了句。 “能,有關公的信令?!笔绦l如實道:“倒是這使者說,他是來追楊尚書的,說是要追回關公的一封親筆信?!?/br> 唔…… 此言一出,不只是諸葛亮,楊儀也是大驚失色。 關公的親筆信?怎么突然要追回呢? 楊儀琢磨著。 ——『難道是這云旗公子又惹得關公震怒?關公不打算為他求情了么?這……不會呀!』 楊儀搖了搖頭。 關公對云旗公子的那份“情”,楊儀是深刻感受到的,說是恨之切,所以愛之深一點都不夸張。 怎么會? 諸葛亮也有些意外……當即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