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112節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然后,父子就打出了一番極其“sao氣”的cao作。 那便是,袁逢先是將庶子袁紹過繼給二哥,也就是袁紹的二大爺袁成,等袁成死后,袁逢又把袁紹收回為繼子。 ——哥哥死了,弟弟養大哥的兒子,并且視如己出,這很合理吧? 而這么一來一回。 袁紹那“庶出”的身份就變成“嫡出”了,與他的大哥“袁基”、三弟“袁術”一樣,享受嫡子的一切待遇。 漢末時期,禮樂崩壞,類似于這種saocao作,很多大家族都會玩。 比起他們,諸葛瑾這邊,就純粹許多。 他單純是因為弟弟諸葛亮十幾年無所出,且在信箋中提及,暫時不考慮納妾…… 如此算下來,作為兄長,且將諸葛氏一門的繁興看的比天還要重的諸葛瑾,他就有責任過繼一個兒子給弟弟,且義不容辭。 當然,這個兒子可以是長子諸葛恪,也可以是現如今的幼子諸葛喬。 原本而言,這種決定,諸葛瑾自己做就好。 無論是諸葛恪還是諸葛喬! 作為兒子,都只能聽之任之,不能違抗。 可這一次,偏偏諸葛瑾把這個決定交到了兒子諸葛恪手里。 是他諸葛恪留下,還是他弟弟諸葛喬留下,全憑他,一念之間。 “呼……” 神色暗淡的諸葛恪深深的呼出口氣。 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他不想走,更不想離開生他養他的父親,可……他又能忍心弟弟的離去么?喬弟……才七歲呀! 當然,他更理解…… 之所以這位東吳國主會答應父親與二叔的請求,逍遙津一戰的潰敗,合肥賭局下,荊州的一去不復返是這一切的源頭。 而這些…… 他諸葛恪都有參與,且扮演了分量不輕的角色。 可以說,如今的境況,就是他諸葛恪搬石砸腳,偷雞不成蝕把米……這是他親自把他自己,或是他弟弟給折進去了。 “若是……若是當時我沒有輕信那洪七公……若是……若是當時不是我勸父親致信吳侯,那么……就……就不會有合肥賭約,就不會……” 諸葛恪腳步一頓,不由得低下頭,眼睛擠成了一條縫,他的眼眶中已經擠滿了淚水。 這一刻的他痛苦,他茫然,他無措! 他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就在這時…… “哇哇哇”的啼哭聲傳出。 他注意到,他駐足的地方,透過那窗子,可以清楚的看到,屋子里有小娃正在啼哭。 “哇哇哇,哇哇哇,我要娘,我要娘……” 原來是這一處百姓家,年幼的小娃因為找不到母親,正在鬧脾氣,大哭。 翁翁耐心的給他喂飯,“你娘有事出去了,來吃一口,吃一口?!?/br> 小娃抽噎著,“我要娘,我要娘陪我玩?!?/br> 一時間,小娃的哭聲越來越大,越來越急,而這陣孩童啼哭,吵得雞飛狗跳,鬧得四鄰不安。 就在這時,一個正直壯年的男人沒有耐心的走了過來,他隔壁鄰居,娃娃的啼哭影響了他的午休,他當即大喊一聲。 “你再哭的話,那張遼就來了!” 這句話,就相當于……把張遼一個威風凜凜的曹營將軍,比作了一個“青面獠牙”的老妖怪,還會吃小孩兒! 而不可思議的是,當這句話傳出,這小孩兒神奇般的不敢哭了。 像是生怕張遼這個老妖怪來吃他似的。 牙齒“吧唧吧唧”的咬著嘴唇,眼睛里卻不住的落著淚,唯獨嘴巴,再沒有哭聲。 遼來……遼來! 哭,不敢,不敢! 這就像是南朝時期,小孩兒哭鬧,大人說“楊大眼”來了。 宋朝時小兒哭鬧,大人說出那句無比屈辱的“耶律休哥”來了! 再加上張遼張文遠,這些“猛男”都有“一針見血”的“止啼”效果。 ——堪稱威震幼兒園的存在! ——恐怖如斯! 倒是諸葛恪,他將一切看在眼里…… 那小兒的眼淚漸漸止住,可他諸葛恪的眼淚卻……卻是宛若斷了線的珠鏈一般,“啪嗒”、“啪嗒”的落下。 他諸葛恪還有何面目留在江東呢? 雖然…… 這個鍋不是他諸葛恪的,但這個鍋,孫權已經穩穩的甩給了他爹諸葛瑾。 諸葛恪能想到,若是留在江東,他與他爹將會受到何等的冷嘲熱諷? 他那素來的恃才傲物,能忍受的了這份痛苦么? 可偏偏…… 不可否認的是,這中間,他諸葛恪又豈是沒有一點過錯呢? ——他過錯太大了! 他的過錯,讓東吳丟了荊州! 終于,諸葛恪緊握的拳頭松開,他咬著牙,他像是做出了最后的決斷。 ——“我……我去……” ——“我犯的錯,豈能他人替我抗?我……去!” 雖然不愿意! 但是,已經到這一步了,他諸葛恪選擇自己去擔當。 盡管不服,可他諸葛恪又不得不承認。 ——『洪七公啊洪七公,我是想有朝一日戰勝你,而后一雪前恥,但……我現在卻不得不加入你!』 心念于此,諸葛恪帶著哭腔。 “因為……因為我打不過你,我……我只能加入你!” …… …… 第98章 鐵索連橫:統統連起來吧 無數吃瓜百姓,擁擠在江陵城的得勝橋上。 大有一種客似云來,熙來攘往的感覺。 反倒是得勝橋下的步兵與騎兵,各個劍拔弩張,嚴陣以待,一場大戰就要拉開序幕。 當然,說是“大戰”,多少有些夸大的成分,畢竟關銀屏所帶的步兵也就十幾人,而關興的騎兵也差不多是這個數量。 雙方的兵刃均是木制的軍械,平素里演武時用的,傷不到人…… 雙方的最大差別是“馬”! 而戰場上,約定成俗的準則,那便是有“馬”的一方與無“馬”的一方,戰斗力何止差著一道鴻溝! 隨著關興喊出的一聲:“隨我沖……” “得得得”…… 馬兒發出嘶鳴。 “嗒嗒嗒”的馬蹄聲在得勝橋下響徹,十余戰馬向前疾馳、奔騰。 這本就五百米的距離,戰馬疾馳,眨眼的功夫便能疾馳而去…… 關興也是鉚足了勁兒,畢竟這么多百姓看著呢。 甚至……方才抬頭時,還看到了父親也來了。 這無疑更加激起了關興的求勝欲。 當然,在關興看來,借助著騎兵的沖擊力與機動力,三妹關銀屏的步兵就是換上再結實的戰車,也不可能抵擋得住這道沖鋒。 戰車?呵呵…… 這都是戰國時淘汰下來的玩意? 何曾又是騎兵的對手了? 當然,關興對關銀屏,還是保持著充分的重視。 “錐形陣!” 隨著他的吩咐,他與手下騎士呈錐形散開,關興一馬當先的沖在最前。 “好!”得勝橋上的關羽不由的吟出一個“好”字。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倒不是說,關羽覺得兒子關興的變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