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第73節
書迷正在閱讀:當無cp男主動了心[快穿]、和學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種蘑菇、炮灰覺醒以后[快穿]、怪物們的男mama[快穿]、救我于世間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設了嗎、六零之走失的meimei回來了、我在八零拆快遞拆到想吐、御獸之王
還是對這么一個身份貴重,精神世界極其空虛的空巢老人而言。 幾頭牛算什么,他山莊里的牛多的是,至于……這些牛合理合規的死亡,那還不簡單……他黃承彥有一百種辦法。 只要他能不再孤獨,這些都不是問題。 于是,黃承彥很爽快的就答應了。 而讓關麟更驚訝的是,這黃承彥也是真牛逼,他不僅讓這些牛死的“不明不白”,關鍵是這些牛死的理由,官府照單全收。 什么‘先邁左腳’,什么‘先邁右腳’,什么‘今天敢吃草,明天就敢吃人’…… 總而言之,不勝累舉。 最關鍵的是,從來沒有人敢提出半句質疑! 當然,這些事兒,根本不用他本人去做,憑著他在荊州的關系網,只要勾勾手指頭,大把的人等著為他做事。 這也讓關麟意識到,一個人一旦名聲達到某種程度,就是他隨手寫一句——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外一棵也是棗樹! ——這種句子一樣能成為真理! 這也就罷了…… 更牛逼的是,黃承彥還做出了“冰鑒”,這是一種盛冰的容器。 竟能將一頭牛剁成的rou塊,藏于其中儲藏整整十五日,尤自新鮮,這也使得關麟每隔半個月就能吃十五天的牛rou。 而這一吃,就是小半年。 倒是黃承彥,這小半年,因為關麟的“制造圖”,制成了不少新鮮器物。 什么“秦弩”,什么“八石具弩”,什么“大黃力十石弩”,這些都是平平無奇。 就連整個山莊,也因為制成的“龍骨水車”、“水轉百戲”、“水力鼓風機”而煥然一新。 甚至,食材上…… 諸如餃子、東坡rou、火腿、豆腐腦……一應俱全! 關麟很喜歡來這邊,因為能吃到更可口的食物,最關鍵的是不用花一個銅板,還能臨走時,從“冰鑒”中帶走幾塊兒牛rou。 比如上次考武時射狼的“裝甲連弩車”也是關麟繪制的圖紙,由黃承彥做出來的。 更有甚者…… 黃承彥與關麟還有一個大計劃。 一個需要用“巨大”錢財才能堆砌起來的大計劃。 這也是此番,關麟來找他的原因。 此刻…… 院落之中,灶子內放著柴火,柴火上放著一口大黑鍋,而黑鍋中那用雞架、羊骨熬成的湯正在沸騰冒泡。 關麟與黃承彥正分別將早已備好的食材涮入其中。 比如,羊rou,關麟喜歡吃老一點的,往往要涮個六十息,方才撈出,蘸過胡椒與芝麻調成的汁水后塞入口中,黃承彥是老年人,牙口不好,只能吃嫩的……往往只涮個十息左右。 除此之外,黃承彥不喜歡蘸料,可能是胡椒太麻了,老年人受不了,倒是素食,他吃的津津有味。 如此一來,他吃素,關麟吃rou,這等互補,倒是讓兩人吃的相得益彰。 “說說吧……” 黃承彥將那涮好的芥菜吞下后緩緩張口,“來,讓我聽聽,你小子賺到了多少錢?就敢大言不慚的想要實現咱倆的計劃了?” “十萬斛糧食!差不多了吧?”關麟也把羊rou咽下,抬眼很期待的望向黃承彥。 呵呵…… 卻見黃承彥一個冷笑,他似乎在笑關麟的很傻很天真,“誰告訴你?制一萬柄秦弩,十萬斛糧食就夠了?” “十萬斛還不夠?”關麟一驚…… 的確,他們的計劃是制成一萬秦弩,裝備于漢軍中。 憑著射程的優勢,待得曹軍騎兵沖鋒時,出其不意,萬弩齊發,鋪天蓋地的弩矢……足以射殺一切來犯之敵。 當然,這需要保密,在秦弩的數量沒有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就是父親關羽都不能告訴。 一旦泄露出去,敵軍有了防范,就差點意思了。 只是,聽黃承彥這意思,十萬斛糧食還不夠? “呵呵……”此時的黃承彥在冷笑,他仰起頭,嘲弄似的俯視著關麟,“你這小子,怕是對秦弩有什么誤解吧?十萬斛糧食,都不夠零頭的!” …… …… 第74章 藍田生美玉,大喬藏何夕? ——『秦弩的造價這么高么?』 這就涉及到關麟的知識盲區。 他并沒有特別去留意糧食與鑌鐵的兌換比例。 當然…… 且不說這個時期,在后世,一把九五式步槍的造價大概五千元左右,而一把符合軍用的頂級弓弩的造價高達五萬元。 也正是因此,弓弩這種裝備只在特種部隊或者武警等特殊部門使用。 只不過,這是后世的價格。 可聽黃承彥的意思,哪怕是秦漢時期……秦弩的造價也不會低到哪里去。 要知道,十萬斛糧食,都足夠一萬人的軍隊吃上小半年了。 關麟疑惑的問黃承彥:“老黃,你不是唬我吧?秦弩有這么貴?” 黃承彥當即起身,回屋中取出一柄蹶張弩,他指著箭簇,“看到沒,單單這個簇首的制造工藝就極其復雜!莫說材料,單單工序上,一個工匠忙一天也做不出幾枚?!?/br> 關麟注意到,黃承彥做出的這個“樣品”幾乎與他繪制的圖紙完美復刻。 箭簇由簇首和鋌組成,“簇首”呈三棱柱形,“鋌”則呈圓柱形。 關麟知道這樣的設計,符合了力學,使得導向與殺傷力無限的擴張,自然制造起來,難度更大。 而最復雜的當屬刃身遍布的那細致而又分布有序的磨痕,這種設計,不亞于槍矛兵刃上所帶的“倒刺”與“血槽”,是給敵人放血用的。 而這等打磨工藝,無疑更為秦弩的制造增添了不少困難。 除了箭簇,黃承彥又指出許多處。 從弩臂到牙,到弦,到匣,再到護手,為了能使“張力”破百斤,能使得射程更遠,射速更快,每一道工序的制作難度都極其考究。 還有那材料…… 一如春秋戰國時期那鄭國的刀,宋國的秤,魯國的匕首,吳越的劍,這些之所以聞名于世,除了那精湛的技藝外,材料的選取更是重中之重。 秦弩也一樣…… 黃承彥隨便說了幾個材料,關麟的心中已經波濤洶涌,而這股波濤歸納起來就一個字——“貴”! ——太貴了! 這種貴,讓關麟有一種,秦弩這玩意,他是不是玩不起的感覺! 黃承彥的話還在繼續,“何況秦弩的弩矢用的是青銅鑄造,可現在用青銅鑄造的箭簇,便是尋常的甲都破不了,必須改改……” “那用上好的鑌鐵?”關麟脫口而出。 “鐵也不行!”黃承彥十分肯定,“必須得用百煉鋼!” 講到這兒,他頓了一下,“按照咱們的構想,這萬弩齊發,是要頃刻間摧毀敵人軍陣的,如此算來,那尋常的鐵器穿透不了盾甲,對騎兵或許有些威脅,但對步兵威脅不大,必須改用百煉鋼!” 懂了,關麟總算是明白了,這才是最貴的。 要知道,百煉鋼是在西漢晚期出現的“炒鋼”技術下誕生的。 簡單點說,就是將生鐵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獲得鋼。 當然,說是這么說,真正的實cao起來,難度極大,對淬火的技術要求極高。 史書中有記載的,也僅有曹cao曾命人制作“百辟刀”五枚,除自己佩戴外還賞賜諸子,曹植作賦描述制刀的場景,曰:“熾火炎爐,融鐵挺英。烏獲奮椎,歐冶是營”。 這便是曹軍陣營少有的百煉鋼刀! 劉備也制造過“蜀八劍”,命人采金牛山鐵白煉鍛造而成,長三尺六寸,一把劉備自己佩帶,剩下七把賜給劉禪、梁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佩帶。 劍上銘文均由諸葛亮書寫! 這也是采用的百煉鋼的技藝。 至于孫權,晉·崔豹《古今注》記載:“三國吳大帝孫權有六柄寶劍,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br> 此六劍亦是百煉鋼制成…… 不比魏晉時灌鋼法盛行,漢末百煉鋼雖然出現,但因為對淬火的技藝要求的甚高,能制成百煉鋼者寥寥無幾。 當然,關麟不會懷疑黃承彥的本事,這老頭在百工奇巧上精湛的很,區區淬火難不到他! 關麟唯一在意的是錢…… 試想一下,一萬秦弩,均用百煉鋼制成的箭簇,那萬弩齊發,射出去的就不是弩矢了,而是赤果果的金子??! 這不是幾萬斛糧食的問題么? 怕是幾十萬斛糧食都不夠! 說到底,秦弩的弩機,再怎么貴,那也是一勞永逸式的投入,可弩矢……那是消耗品,就是個無底洞了。 這一刻,關麟才意識到,為何弩這種兵器在“漢末”、“三國”的戰場沒有成為主流。 就這群諸侯,一個個都是窮逼。 玩弩,他們玩得起嘛?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