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書迷正在閱讀:穿書后,她被死對頭帶飛了、快穿之愛上be文女主是我的宿命、心聲泄露后我被反派家族團寵了、出逃被抓,危險帝少黑化了、這個系統說她喜歡我、暗夜一顆星、穿越十九代,收祖宗為徒、成為病嬌癲婆的僚機后反被戀上了、要命!郡主她被庶女拐跑了、和死對頭同居相愛了
這不是欺人太甚嗎?人呂德勝不從,反了也正常吧,不然等著被抹脖子嗎? 另外,平州是朝廷放棄的,幽州也是朝廷割讓給鮮卑的,呂德勝等人再從鮮卑那里拿過來,有問題嗎? 所以,當有老學究再次抨擊平州大言不慚時,有老百姓不依了。 “雖然人家平州口氣大了點,但人家也沒說錯啊。人家說了,大黎賑不了的災平州來賑。不管是南陽地動還是雁門雪災,都有遼東商會的身影,南陽老百姓吃了人家多少平價糧?雁門雪災的時候,人家一個商會,又救了多少災民?而遼東商會,正是平州的!” “再來瞧一瞧人家的戰績,同樣是面對鮮卑大軍,大黎四戰四敗,平州三戰三勝!這不正應了那一句,大黎打不過的外敵平州來打?” “最后,幽州和平州都是大黎朝廷割讓出去的,結果呢,被人家呂刺史給拿回去了。這不就是‘大黎割讓出去的土地,平州來收復’?” “所以呀,人家平州這檄文口氣是大了點,又不是吹牛的?!?/br> 人類都有慕強心理,特別是邊上還有大黎朝廷這么一個軟弱的對照組的存在的時候,平州的強大,讓無數的百姓心生好感以及向往。 而且因為宋墨得皇位不正的陰私被檄文所披露,這兩年老百姓們所有的苦難都像是在找到了宣泄口,他們不敢說,但心里對皇帝對朝廷未必沒有怨言。 就那句話,責怪別人,永遠比在自己身上找錯處容易。 長安,大殿 平州這紙檄文,使得朝廷上下正在經歷狂風暴雨。 宋墨將這兩天御史臺所寫的討伐呂德勝的檄文全部都撕碎了。 “除了罵呂德勝亂臣賊子愧對先帝之外,你們還能寫些什么?” 宋墨直接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人直接在臺階上一邊踱步一邊罵著大殿上的大臣。 “呂德勝那篇檄文,你們都看了吧?” “秦家呂家明明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卻說得冠冕堂皇!” “朕的臉皮,朝廷的顏面,都被人家給揭下來了!”宋墨說這話時,還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臉,“你們一個個除了叫囂他叛亂,還會什么???!” 在這初冬里,大多數大臣如同鵪鶉一樣,一個個都縮著脖子,就怕一個出頭,被皇上揪住脖子一個咔嚓! 張獻也很沉默,不沉默不行啊,他視為恩師的呂大人竟然反出朝廷了? 唯獨御史大夫周承中跪在殿中,首當其沖,這會心里苦死了。 皇上,人家平州現在占據大義,窺竊神器已經成為了順便的事。 而且這篇檄文,他真的駁斥不倒啊。 不談里面的諸多事實,就拿皇上得位不正這一點來說,他也無從駁起。這本就是斧聲燭影之事,關鍵是檄文中先帝的話啊。而呂德勝曾是天子寵臣,先帝有沒有說過那樣的話,誰又知道呢? “孫明也是個沒用的!十萬大軍竟然拿不下區區一個平州!” 殿下的武將們在心中為孫大將軍開脫,南兵北用,孫大將軍率領大軍從南到北,還沒歇口氣,沒有給一點適應的時間,就安排他們上戰場了,面對鮮卑大軍和不輸鮮卑大軍的平州兵,能不輸都已經是萬幸了。 發泄一通之后,宋墨重重地坐回龍椅上,“諸位臣工,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現在,都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吧?!?/br> 被皇上罵得狗血淋頭,周承中秉承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精神,心一橫說道,“皇上,您歷來稱贊張獻張大人文采斐然,口才了得,這討伐平州的檄文,不如就交給張大人?” 大臣們的視線,立即看向了張獻的位置。 張獻:……他拒絕! 宋墨這時看向張獻的眼神冰冷無比。 察覺到皇上的死亡視線,張獻內心將周承中罵了個狗血淋頭,好你個周承中,我張獻記住你了。 “皇上,微臣真不知道呂德勝有此狼子野心啊,要是早知道,微臣堅決與之勢不兩立!”張獻連忙表忠心,就差指天發誓了。呂大人,對不住啊,保命要緊啊這會。 宋墨面無表情地聽著,沒說信,也沒說不信。他知道張獻與呂德勝交好,并且一直明里暗里地維護對方。 這個時候,宋墨恨不得立即處置了與呂德勝有關的人,以消心頭之恨。 但他還有一點理智,知道如果他在這當口處置張獻,就正好應了這檄文,心胸狹隘,不能容人,殘害忠良。 “張獻,這討伐呂德勝的檄文由你來執筆如何?” “微臣當然沒問題,只不過微臣擔心自己筆力不如御史大夫周大人犀利刻骨。而且周大人一直以來和呂德勝打交道頗多,一定非常了解對方的弱點。不如由周大人執筆,微臣協助?”反正要死大家一起死,休想撇開他! “行,就依你所言,你倆負責此事?!倍际切∈?,宋墨一揮手便定下了。 周承中:……娘的,燙手山芋又被踢回來了!心累。 張獻這時也只能接受委派,“是,皇上,微臣領命?!?/br> 宋墨知道問這些大臣也問不出什么有用的意見了,最后欽點了幾位重臣去了御書房,繼續商議。 皇上帶著幾位大臣離開后,張獻和周承中兩人眼對眼,然后又互相嫌棄地移開了。 鮮卑王庭 鮮卑王庭在恭親王的協助下,已經全面接管了北境和涼州,鮮卑大軍已經從雁門和代郡撤出了,這兩地由孫家軍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