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書迷正在閱讀:黛玉:都重生了誰還當病嬌、一代女帝、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穿書后,她被死對頭帶飛了、快穿之愛上be文女主是我的宿命、心聲泄露后我被反派家族團寵了、出逃被抓,危險帝少黑化了、這個系統說她喜歡我、暗夜一顆星、穿越十九代,收祖宗為徒
邵宗說這話的時候,唇邊掛著笑意,眼角卻向下耷拉著,陰郁難言,雖沒直接說出隨口杜撰四個字,但那意思卻表達得不能再明顯。 方世廉在西京乃至五陵一帶久負盛名,也就是這幾年歸鄉榮養后,才漸漸淡出了眾人的視線。 白振堂當然也聽說過他老人家的醫術,當下便有些驚訝,對邵宗的態度也熱情了些許: “原來邵先生竟然師從白老郎中,怪不得能撐起壽和堂那么大的鋪子?!?/br> 譚非面上露出了nongnong的羨慕之色。中醫最重傳承,名師高徒不是說著玩的,而是一種客觀現實。 像他這樣沒什么傳承的游醫,不過是學了十幾樣常見病癥的尋常治法,再加上會泡幾瓶藥酒,熬幾服膏藥而已,跟人家邵大郎中相比,根本就是判若云泥。 梅舟自然也是知道白世廉的。只是那人素來自重身份,坐堂出診都是要看對象的,與他從來都不是一路人,是以也沒有過半點交情。 雖然如此,他也不得不承認,白世廉在針灸上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起碼比洛小友的那個師祖柳一刀,聲名還要更勝一籌。 他面上雖不動聲色,心中卻是生出了些許悔意。 他見識過洛千淮辯證下方的能為,但還真沒見過她認xue施針,只是從她的神態表情上觀察而來,知她必然不會令人失望。 可誰想到,那邵宗竟是白世廉的徒弟。而白世廉,竟然還將前人發現的xue道總匯起來,傳于后人。 不過洛小友也是個做事相當靠譜的人,斷不會信口開河才是。 他想到這里,便也大概猜出了二人爭執的焦點,可能只是個誤會。 除了黃帝內經中所寫標明的xue道之外,后人再發現的,雖然殊途而同歸,但起的名字難免不同。 所以洛小友方才所說的xue道,未必不在那三百零六個xue道之內,只是因為叫法不同,所以才招來了邵宗的質疑。 堪破了這一點,他臉上就露出了了然的笑意,正準備幫著說和一番,就聽見洛千淮又開了口。 “邵郎中怕是還沒明白我的意思。醫學永無止境,對人體的認識也一樣。三百零六個xue道,雖然看著不少,但尚不及我所知xue位的半數——現在就斷言無出其右者,怕是太早了一些?!?/br> 前世中醫發展到她那個年代,已經發現了52個單xue,309個雙xue外加50個經外奇xue,合起來共計720個xue道,與最初的160個相比,卻是增加了四倍還要多。 邵宗知道她在砌辭狡辯,極力挽尊,但她竟然敢吹噓自己掌握的xue道,比師傅方世廉總結的xue位數的兩倍還要多,那肯定是信口開河,胡吹大氣。 他只淡然一笑:“那洛娘子不如便讓在下見識一下,你所說的新xue,都在何處” 新xue自然不是隨隨便便說是就是的。需要說得出來歷理由,刺xue時也會有相應的感覺,也就是能得氣。 得氣是使用金針刺xue的基礎,行針者用恰當的手法 刺入正確的xue道,就會感到針下緊沉,病患則會有生出酸、麻、脹、重等感覺。 反之,若入針處沒有xue道,不僅病患會感到疼痛,行針者也斷不可能找到得氣的感覺。 有了公認的校驗方法,這新xue之事就造不得假,邵宗也因此老神在在,只等洛千淮裝不下去,自動出丑。 洛千淮卻沒有再答,只是在床畔打開藥箱,取出了自己的針囊,以及一小瓶酒精,消毒后方才說道:“邵郎中想要見識新xue,我這里自然沒有不允的。便請過來搭把手如何?” 邵宗很佩服洛千淮的心理素質。當下也不推辭,含笑道:“是邵某之幸?!?/br> 無論是按照洛千淮還是梅舟的方案,都是要先行針灸助力,然后再做進一步治療的,所以梅神醫自然也不會有什么異議,與譚非、白振堂一起,走到近前細細觀摩。 洛千淮示意邵宗解開了白小郎君的中衣,將胸部袒露出來。 后者噙著冷笑照做了,就見洛千淮針出如風,半點猶豫都沒有,就下了針。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 第一百九十四章 洛大娘子光風霽月 邵宗看得出來,洛娘子用的是斜刺法,入針不到半寸就開始提拉捻轉,手法極是熟練,看起來有些高深莫測。 后面這手法他從沒見過,并不解其意,只是看人家做得那般行云流水,似乎也不像是隨意為之。 “這里便是天溪xue。在胸外側部,當第4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甭迩Щ囱燮ざ紱]抬:“不知是否在令師整理的三百零六xue之內?” 邵宗搖頭,仍然認為洛千淮是在故弄玄虛:“這倒是沒有。不知此xue所屬何經,主治何癥?” 洛千淮答得熟流至極:“屬足太陰脾經。主治咳嗽氣逆,胸脅滿痛,少乳,乳癰,呃逆等癥?!?/br> 她以泄法行了十數次,以手指輕彈針尾,金針便輕輕地顫動起來,良久方歇。 這是行針手法中的彈法,作用是加強針感,助氣運行。 這么看似隨意的一個動作,卻在邵宗心中激起了層層波瀾。 這彈針法,是師傅直到歸隱前不久,方肯傳授給他的幾道秘技之一,他向來以為是師門秘傳,等閑不肯輕用——怎么這位洛娘子,竟然也懂得此法,而且看起來,還用得不是一般的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