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書迷正在閱讀:萬人迷竹馬保護指南、[綜英美] 今天你變玩偶了嗎、在驚悚游戲里找了個女鬼當老婆、冰山下面是暖洋、呆萌學妹的學姐又吃醋啦、規則怪談:就算死了也要過副本、瘋批女配的快穿指南、念你惜你不負你、穿書成反派師姐,女主咋先黑化了、網戀對象是上司,她看起來超好親
可宋錦兒怎么都殺不死,岑嘉樹安然無恙,大皇子依然成為儲君,朝野上下,還是那一灘腐爛發臭的泥濘。 虞安歌向來自傲,但今天,她破天荒產生了一種蚍蜉撼樹的挫敗感。 那本書末尾的情節,始終在她腦海里縈繞不去。 虞安歌道:“我只是覺得很無力,好像自己什么都沒有改變?!?/br> 商清晏溫聲道:“起碼有你在江南,江南百姓在這個春節都吃到了鹽?!?/br> 虞安歌長嘆一聲:“一個春節而已,算得了什么呢?” 商清晏道:“可能對于你來說,算不了什么,可是對于江南百姓來說,對于崇義縣那些罹患癭疾的人來說,是一件足以讓他們一個春節都興高采烈的好事?!?/br> 虞安歌眼眶有些酸澀,半個多月帶有鹽味的飯菜罷了,哪里就應該值得興高采烈呢? 歸根到底,還是大殷積貧積弱太久,才讓百姓這么容易就因這微末的幾撮細鹽滿足。 虞安歌道:“我想要的,遠不止如此?!?/br> 商清晏道:“那是什么?” 虞安歌抬頭,看著夜幕中懸掛的一輪明月,努力把眼淚收回去:“我想要的,是天下安寧,是海晏河清,是百姓不必因為微末的細鹽而痛苦,歡樂?!?/br> 商清晏喉結滾動,撫上了虞安歌的眼睛,像那天晚上虞安歌撫摸他一樣:“會有那么一天的,我跟你一起?!?/br> 第220章 跟我一起去搜查龔府 接下來的幾天,牢獄宛如佛經所記載的阿鼻地獄。 地上的鮮血干了又濕,慘叫聲一陣接一陣,虞安歌的腳步聲一響起,里面的人便會止不住地戰栗。 但還是有膽子大的,被押到虞安歌面前的時候,還破口大罵道:“你濫用私刑,不得好死!” 虞安歌冷冷看著他:“本官能不能得好死還是未知,只是你,必不得好死?!?/br> 那人被衙役壓在地上,手上套著拶子,隨著衙役的動作,便發出了刺耳的慘叫聲。 不一會兒,這人就疼暈過去,虞安歌命衙役往他身上澆了一盆涼水,聲音陰冷如厲鬼:“繼續?!?/br> 那人艱難道:“你知道你得罪了誰嗎?你這么做,就不怕后果嗎?” 虞安歌挑了一下眉:“你倒是跟我說說,我到底得罪了誰?” 那鹽官疼得面無血色,滿頭大汗,卻是一個字都不敢說。 虞安歌頓覺失望,手持帶血的長鞭,翹著二郎腿坐在椅子上,聽著下面人從對她不斷謾罵,到哀嚎不斷,到痛哭流涕,再到苦苦哀求。 她始終無動于衷,甚至還有心思,用濕毛巾擦拭指縫的鮮血。 這群人的嘴巴的確很硬,且心里存著幾分幻想,總覺得等熬到太子到了,他們就能逃過一劫。 亦或者,太子的威嚴太甚,龔知府作為太子在江南斂財的傀儡,讓他們始終不敢指認。 有些人扛不住,恨不能一死了之,可虞安歌答應了姜彬,不會鬧出人命,就不會讓他們就這么輕易死了。 幾個大夫被叫過來給犯人治傷,走下地牢的時候,一個個被嚇得嘔吐,失禁,眩暈。 等大夫們吐完,看著眼前的慘狀道:“太殘忍了?!?/br> 虞安歌把弄著手里帶著倒刺的鞭子,冷冷道:“你們不去心疼家里人終年吃不起鹽,倒是有心去憐憫他們,真是讓本官想不到?!?/br> 那些大夫原本對這些人憐憫,頓時轉化為憤怒。 可惜再嚴的嘴,也扛不住燒紅的烙鐵,再硬的骨頭,也抵不住墻上懸掛的十八道刑具。 虞安歌在地獄里折騰了五天后,終于帶著一份沾血的供詞走了出來。 陽光正暖,她聞到了一股花香,轉頭去看,幾朵杏花在枝頭悄然綻放。 商清晏一襲白衣,站在杏花樹下,光是看著,都覺得他沾上了潔白的香氣。 見他逐步走近,虞安歌反倒退了一步,臉上帶著疲憊道:“我身上臟,你離我遠些?!?/br> 她這幾天在牢里,雖然每天都有沐浴,但還是避免不了悶出一身血腥氣。 商清晏卻是并不在意,步步緊逼,還拿帕子替她擦拭了額間不小心沾上的血。 商清晏道:“聽說你這幾日都沒好好吃飯?!?/br> 虞安歌重重吐出一口氣:“沒什么胃口?!?/br> 天天跟血腥和慘叫作伴,又有太子隨時過來的壓力,她能吃得下去才怪。 不過... 虞安歌對商清晏揚了揚手里的紙:“有這份證詞在,我不信龔知府還能蹦跶起來?!?/br> 虞安歌讓魚書把證詞交到姜彬手里,魚書走后,商清晏把帶過來的食盒打開:“給你做了湯,你嘗嘗?!?/br> 找到了龔知府受賄的罪證,算是了卻了虞安歌一樁心事。 人一放松下來,便感覺到了強烈的饑餓。 虞安歌跟商清晏一起坐在小石桌旁,冒著熱氣的梨湯讓虞安歌食指大動。 許是餓久了,又或許是這碗湯的確好,虞安歌喝完贊不絕口:“你讓府上哪個廚子做的,真不錯?!?/br> 商清晏嘴唇勾起一抹笑:“你喜歡就好?!?/br> 虞安歌不是重口腹之欲的人,她隨口一問,商清晏沒說清楚,她也就沒放在心上。 ------------------------------------- 姜彬看著那份虞安歌弄上來的證詞,僅鹽務一項,龔知府一年便能獲利數十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