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書迷正在閱讀:帶祖宗上娃綜后成了頂流、妙手醫妻:穿成六零年代炮灰作精、盛妝山河、白月光他人淡如菊、重生后,從賢臣升級成寵后、徒弟,你是穿書的、動物世界四處流傳我的傳說[快穿]、穿到星際養皇帝、學渣又在裝乖了、豪門老攻死了三年后
那位仙人無名,只自嘲自己是個老頑童,穆鶴山自那以后就跟著他,渾身漆黑似玉的小蛇,藏匿在仙人的衣袍里。 在無名座下修煉了百年,穆鶴山不止修煉成了蛟身,還能幻化出人形,雖然他身上還留著些鱗片,但一打眼看過去,還是個頗為俊美的年輕人,也是他修煉成形那天,遇見了一生最大的劫難。 quot;蛟?quot; 那是天地間唯一的真龍,萬年之前誕生于天地間,生來尊貴,金線長袍加身,連指尖都帶著矜貴,那雙眼里帶著蔑視眾生的高傲,但穆鶴山卻瞥見他眼中一閃而過的孤寂。 quot;若是能修煉成龍,那便是更好了。quot; 楚降生來尊貴,卻也是生來寂寞,萬年間孤身一人,他與天地同壽,看著友人一個個歸寂,到最后,也只有他自己。 對眼前這只蛟說的話,或許也不過是有感而發,太過寂寞罷了,只可惜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他高高在上的一句玩笑話,成了穆鶴山千年的心結。 他成蛟時,不小心從溪水里帶出一只小蚌殼,沾了穆鶴山渡劫的光,也開了靈智,無名仙人瞧著有緣,也就一并留了下來,幾百年匆匆過去,當年只會吐泡泡的小貝殼也修煉出了人形。 quot;兄長!quot; 少女歡歡喜喜的跑過來,明明性格開朗的很,卻總喜歡學著神仙穿一身嚴肅的白衣,只因為人間捧高仙女,卻不由分說的作踐妖精。 穆鶴山卻喜歡送她嬌俏的顏色,在他和仙人眼里,小貝殼終究只是個小女孩,整天白素的裝扮,總歸是不太合適。 quot;你跑到哪去了?東西還沒有買完呢。quot; 穆鶴山已經能很好的保持自己的化形,一身灰青色長袍,木簪挽住長發,一雙含笑眼不知道惹得多少姑娘心動,恰巧趕上乞巧,鎮子上民風開放,他一路走來,已經被幾個姑娘的香包砸了腦袋。 quot;誒呀,這里燈籠點的多,干燥的很,我皮都干了,就去小溪邊上泡泡。quot; 少女畢竟只是修為淺的小妖怪,暫時不能長久的脫力水,她笑的甜,殷勤的接過穆鶴山手上快捧不住的盒子,挽著他一起繼續逛下去。 小貝殼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嬌月,原因來自于某次她下山順了本畫本子,上面的神仙總是和月亮脫不開關系,穆鶴山和老頑童又總說她嬌俏,就這么簡單的得了自己的名字。 quot;兄長,你想不想吃糖葫蘆啊~quot; 聽到熟悉的語調,穆鶴山無奈的掏出荷包,輕輕的拍了拍嬌月的頭。 quot;去吧,別跑遠了。quot; 嬌月雀躍著跑遠了,那次,穆鶴山也沒想過,燈會將帶來他們兄妹二人一生的劫難。 燈影搖曳,映襯出少女羞紅的臉頰,染紅來者一身袈裟下的白袍。 這次燈會后,穆鶴山他們一直隱居的山中發生了兩件大事,不大不小的恰好戳中了老頑童座下兩個沒有名分的弟子。 其一便是三界仰望的那位真龍大人,據說乞巧節那天自人界帶回來一尾成精的鯉魚,鯉魚三界都視作祥瑞,寓意極好,依靠自己修煉成形的鯉魚那就更加金貴,更何況得了楚降的青睞。 鯉躍龍門,便可成龍,穆鶴山或許要修煉無數個千年才能得來的機緣,楚降揮揮手便可為鯉魚造就,他曾遠遠的瞥見過,那位少年紅衣似火,長發高束,看著就讓人不勝欣喜,不像他總被黑色裹挾著。 老頑童知道穆鶴山的心思,蛟又喜歡自己一個人悶在心里,只是蹙著眉關在房里喝悶酒,老頑童心里再急也沒什么法子,那可是多少萬年前天地得來的真龍機緣,也不是他區區一個散仙可以出手的。 但這第二件事,他倒是幫得上忙,不過可能是那小貝殼眼里的倒忙。 嬌月在燈會上遇見了一個人,一個她很喜歡的人,也是她最不能喜歡的一個人,老頑童無奈扶額,他家不懂事的小貝殼竟然看上了那佛寺里最年輕的住持,那位住持少年成才,一心向佛,只差機緣一線便可得到。 老頑童捋了捋胡須,決定這打鴛鴦的棒槌他當定了,卻不想他氣勢洶洶的出山,卻看見小貝殼笑眼盈盈的領著他去見人。 不是一身洗的發黃的佛家長袍,而是尋常農夫打扮。 quot;老神仙,怎么樣?這下子你該認輸了吧。quot; 老頑童嘖嘖稱奇,仔細打量來者,還去了信調查,卻不想,眼前最有可能得道的年輕人,當真為了他家小貝殼還了俗。 這下可遭了,嬌月性子本就強,這下一弄,他再怎么扒拉也斷不開這系錯的紅繩子了,老頑童還沒想好苦口婆心的說辭,嬌月就連夜帶著那個年輕人私奔了,妖怪要是想藏,那可難找的很。 關在房里的穆鶴山手里一張張迭著東西,一個個精巧的小玩意擺在桌上,他看著縫隙里的那一點點光亮,盤算著該上臺的結局。 大約是快了吧。 不過三月,人間突然發起了水患和疾病,水患淹沒農田房屋,山洪傾瀉,疫病奪人性命,不過一月,橫尸遍野,人們求神拜佛,卻不得神仙憐憫,老頑童算是個跳脫規矩之外的散仙,常領著穆鶴山下山救治,還未學懂七情六欲的蛟常問: quot;仙為何不救世?quot; 老頑童只是笑笑。 quot;仙者多自愛。quot; 除了除魔除妖的事情,穆鶴山鮮少聽聞神仙的故事,人世間的記載里,救治疾病的人是大夫,整治水患的是帝王臣子,偶爾聽說哪家香火鼎盛,多也是求財求子那種看不見的、無傷大雅的運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