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亞麻線的制作過程和羊毛差不多,都是將兩根亞麻纖維的頭尾撕開,然后手工捻成一條線,繞在轉軸上面。 夏蔓都是挑著閑暇時間捻線,和捻線相比,榨亞麻籽油才是更要緊的事。 榨亞麻籽油和榨菜籽油的過程差不多。第一次榨油時,謝自然是旁觀者。第二次榨油時,輪到了夏蔓出兩個眼睛,只負責燒火、打下手。 榨油的那一天,夏蔓腳步虛浮,還沒有開始榨油,她便已經感受到手臂和兩股隱隱作痛。 這一次她學聰明了,一早起來便煮了一大鍋菌菇青菜粥,萬一她和謝自然累癱了,還能癱在椅子上靠喝兩口粥續命。 小小的一塊田能收獲到的亞麻籽有限,榨出的油更少,只剛剛裝滿一個陶罐。 亞麻籽油不適合高溫烹飪,通常用來涼拌或者與其他油混合使用。而且亞麻籽油的味道很腥,有點像魚腥草的味道,夏蔓吃不慣魚腥草,更不習慣魚腥草的味道。 謝自然的表情看起來很正常,只要不是酸的,不管是什么樣的味道她都能接受。 最后,夏蔓還是決定將亞麻籽油和菜籽油混合起來使用,不過剩下的菜籽油不多,混合的比例里菜籽油又是占大頭,最后還是剩下不少亞麻籽油。 夏蔓一看見那罐亞麻籽油就頭疼,只能等八月大豆成熟時,再將其和大豆油混合在一起。 將留作種的亞麻籽收好后,夏蔓繼續在桌子邊捻亞麻線。 之前的蠶絲布量少,她只做了兩件短袖給謝自然換著穿,其他的都收在柜子里。 謝自然總愛偷偷摸摸地四處亂跑,衣服不是這抽絲,就是那破了個洞。以前沒有絲線時她還謹慎些,現在有了線、有了布,衣服破了縫、縫了補,簡直不忍直視。 最初夏蔓還沒發現,直到有一日謝自然躡手躡腳地到倉庫間拿線取針,她才發現謝自然已經偷偷摸摸地縫補過好幾次衣服。 蠶絲布做的衣服容易抽絲,每周里,只有穿上夏蔓做的那兩件衣服時,謝自然才會老老實實又有些憋屈地待在院子里。 夏蔓一邊捻線、繞線,一邊嘆氣, 還是早點紡布,給謝自然多做幾套衣服,再這么下去,她怕是要養出一個衣著破爛的野人。 ——分割線—— 設定亞麻田為六分之一畝地,產亞麻秸稈大約110斤,亞麻籽大約20斤。 其中亞麻秸稈的出麻率大概在10%,亞麻籽的出油率大概在30%,最終獲得亞麻線10斤,保留1斤亞麻籽,獲得亞麻籽油6斤。 第123章 榫卯虹橋 七月的悶熱天氣從月初一直延續到月尾,燥熱的氣流忽地盡收,化成一場瓢潑大雨。 夏蔓坐在廠房里踩動著踏板,手中的梭子穿梭于麻線之間。 謝自然坐在不遠處,正在用鋸子鋸著腳下的木板。 從夏蔓在溪流邊守麻之后,她每次上山時都會從山上扛一截木材下來,運到廠房里鋸成木板。 每逢這種時候,夏蔓便知道謝自然又要做木工,只是不知道她這次要做什么工具。 廠房里堆積的木板越來越多,甚至堵成了一面墻,夏蔓還未見到謝自然動工。謝自然整日都在比劃著木板之間的長短,不是在鋸木板,就是在開口。 夏蔓將手中織完的麻布剪斷,將余線收到籃子里,然后用草木灰水將麻布浸洗一遍,使其顏色看起來更均勻,再將洗好的麻布放到竹竿上晾曬。 正當夏蔓曬麻布時,余光卻掃到謝自然正在搬廠房里的木板。 曬完布后,夏蔓趕緊去幫忙,將廠房里的木板搬到腳踏車后面。 “謝自然,這些木板都要運到哪去???” “溪流邊?!?/br> “溪流邊?是要建一座躲雨的亭子嗎?” 夏蔓的一句話問得謝自然一愣,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一看到謝自然這副模樣,夏蔓便知道這些木板肯定不是用來做亭子。 “不是做亭子,那這些木板是用來做什么?” 夏蔓一邊問,一邊思索著溪流附近還能建什么,她的眼睛忽然亮起。 難道是—— “搭橋?!?/br> “可搭橋不是很麻煩嗎?” 謝自然點了點頭:“所以我需要你幫我?!?/br> “好??!” 木板一次性運不完,只能分批運到溪流邊。 夏蔓站在溪流邊,看著謝自然拿出自己畫好的圖紙,開始嘗試搭木板。她翹著腦袋,看了一眼圖紙。 有點像鄉下小路上搭建的木板橋。她以前聽說過有一種木板橋是用榫卯工藝搭建起來的,不需要鐵釘就能建橋,因為橋面帶有一定弧度,如同彩虹一般,被人稱為虹橋。這種橋還有一個名字,叫做魯班橋。 謝自然搭木板時,夏蔓就在一旁打下手。搭橋一旦開始,就沒法停下。 雨后的溪流又上漲了,溪水比平日更深,夏蔓只能將褲子拽到大腿上,小心地挪步。 這溪流深度雖未及腰,只要小心,可以涉水而過。但謝自然總擔心夏蔓在過溪時發生意外,磕到碰傷。且夏日天氣炎熱,尚能涉水,冬日氣候寒冷,水面結冰,總要想個其他方法過橋。 去年冬日,謝自然早就發現了對面的異常氣候。冬雪從溪流對岸向深林的方向蔓延不過百米便盡數消失,明明是大雪紛飛的季節,對面的深林卻仍是郁郁蔥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