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謝自然看了一眼天空:“我這就剩下一點,打完就回去?!?/br> “那我幫你?!?/br> 夏蔓直接跨過一排排油菜桿 走到謝自然身邊,幫她拍打剩下的油菜桿。 兩人齊力,剩下的那些油菜桿很快就拍打完了。夏蔓和謝自然分頭收油菜桿,放到車上,然后將地上的油菜籽和殼裝到木桶里。 夏蔓坐到車上,車把手將她的指尖燙得一縮,不過她還是一臉正常道:“快上車?!?/br> 因為外面的鍋煮過蠶繭,夏蔓還沒清洗,中飯就在室內的小灶上解決的。 天氣漸熱,容易沒有胃口,夏蔓煮了紅豆粥,又做了幾道開胃的素菜。 謝自然最近吃飯的胃口明顯沒有以前好,夏蔓從儲物間里倒了半碗曬干的金銀花,又從陶罐里倒出她一直不舍得用的冰糖,一起放到小灶上加熱。 金銀花茶降火解熱,以前春日時,院長經常會帶著一群小孩子去摘墻上的金銀花,曬干后泡茶喝。 可以說,夏蔓對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的憧憬幾乎全部來自于小時候院長給她留下的印象。 煮好的金銀花尚有些燙嘴,被夏蔓放在廚房。午后的天氣越來越悶熱,謝自然沒有去水泥地拍油菜桿,而是在土灶邊煮蠶繭,用筷子攪和幾下后,撩撥鍋中的沸水,不一會兒蠶絲便會自己浮出來。 她將蠶絲穿入繅車上的針眼,繞過滾筒,將蠶絲掛在進絲桿上,方便抽絲、繞絲。 抽好的絲都繞在中間的滾筒上,為了防止蠶絲糾纏在一起,變成死結,還要在經過絡篤整理蠶絲,將其繞在事先準備好的細竹節上。 謝自然在竹節上留下了刻痕,方便將蠶絲的線頭藏在竹節里,以免散亂。 謝自然負責抽絲,夏蔓再將轉輪上的蠶絲放到絡篤上,將蠶絲繞在竹筒上。 考慮到自己的速度,一鍋水,謝自然一般只煮五十只蠶繭。兩百余只蠶繭,花上一下午的時間總算全部抽成絲。 謝自然將煮熟的蠶蛾埋進土里,夏蔓還在繞絲。 她將繞好絲的細竹節放在藤編籃里,提在手上估量了一下重量。 這兩百多個蠶繭抽出來的絲,估計也就比兩個雞蛋重一點。 這點絲線能做什么?更何況還是兩種顏色的蠶絲線? 夏蔓陷入了懷疑。 倉庫間里還放著幾筐之前從羊身上剪下的羊毛,那幾筐羊毛的重量是這點蠶絲線的好多倍,她若是將羊毛黏成線,用來織毛衣,說不定比蠶絲線做衣服還快些。 但是羊毛也有缺點,厚重、熱。 和后面的織布相比,現在這點抽絲的活已經是無比簡單了。一想到織布,夏蔓便有些頭疼。 趁著太陽未落山,謝自然和夏蔓又急忙忙地趕到水泥地,繼續拍打油菜桿。 在酷暑來臨之前,需要干的活只會越來越多,一刻也不能放松。 水泥地上的油菜桿沒到三天便拍打完了,全都收到了木桶里,被拖到院子里過篩。 經過竹篩過濾,油菜籽和殼會分離,謝自然將油菜籽裝進陶罐里,然后將殼放進木桶里,燒火時用小鐵鍬送到灶里當柴火。 夏蔓這幾天一直忙著煮蠶、抽絲,連榨油的事也顧不上。竹筐里的蠶接連結繭,夏蔓每天早晚都要將蠶繭收拾出來,方便第二天抽絲。 一批批蠶繭下鍋,總算是將所有的蠶繭都煮完。 養過蠶的竹筐都被謝自然拖到溪流邊,反復沖洗后放到陽光下晾曬,就連煮過蠶的鍋也被謝自然用絲瓜瓤反復擦洗,刷得锃亮。 夏蔓坐在絡篤前,一半的蠶絲繞在細竹節上,用于織布緯線,一半的蠶絲留在轉軸上,到時候用于織布經線。 繅車和絡篤上的轉軸是一比一專門做出來,寬度、大小幾乎一致。 等所有的蠶繭煮完,夏蔓身旁的藤編籃里已經擺放了不少細竹節和轉軸。 六百余只蠶繭,她薅禿了桑樹,也差點把自己的精神氣都耗沒了。 夏蔓將籃子搬到倉庫間里,謝自然在土灶邊燒火做菜。 漫天的白云像是慵懶的蘑菇一樣,悠悠地飄過。天,忽然就陰了下來,一道閃電劃過天際。 倉庫間的夏蔓和土灶旁的謝自然齊齊扭頭。 五月的第一場雨終于落下了。 ——分割線—— 關于蠶絲線。 目前搜索到的資料,30只蠶繭大約能抽出8g絲,有時會偏多一點。 基于這個比例,夏蔓此次養蠶獲得的蠶絲線大概在175g左右。 按16姆米的蠶絲布計算,一平方米的蠶絲布的重量大概在68g。 謝自然做的織布機,設定布匹寬度為80厘米。 如果是一米寬的蠶絲布,175g大概能織2.5平方米蠶絲布。換算成80厘米的寬度,大概可以制3米長(多一點)蠶絲布。 第94章 黃瓜雞蛋 這雨下得猝不及防,夏蔓站在檐下,謝自然站在土灶邊,兩人只能隔雨相望。 雨太大了,土灶屋到屋檐下還有幾分距離,誰若是敢離開屋頂的保護,定會被淋成落湯雞。 菜在灶臺上,飯在廚房里。 夏蔓和謝自然兩人都餓了,夏蔓想吃菜,謝自然想吃飯。 夏蔓站在檐下有些焦急。 現在菜不重要,該想個辦法先讓謝自然過來。 她忽然靈機一動:“謝自然,你把蓋鍋的木蓋放在頭頂,快點跑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