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節
那人只好按耐住情緒。 幾個人相互示意,滿心挫敗的決定這次只能算了。 他們能從先前錦衣衛的搜查中還待在京城,已經是費了很大的力氣了。 等到皇帝進入皇城,人群也漸漸散開的時候,幾個人這才各自打算離去,但卻不知何時,已經有一雙手悄無聲息的到了他們的身邊,將他們給鉗制住。 這些人被帶回錦衣衛大牢且先不提。 皇宮中,趙遠這才發現了皇帝身上竟然是帶的傷的,且傷口還極為危險,差一點,就傷及了心肺,他頓時生氣不已,“父皇受傷了為什么不告訴我呢?” 他好歹學了這么多年的醫,比起絕大多數的大夫,他對自己的醫術更有信心一些,父皇傷得這樣重,要是能告訴他,他定是會早早的趕過去。 若是有個萬一,有他在,好歹能救活的可能性會更高。 但沒想到,皇帝竟然報喜不報憂,這么大的事情都沒有跟他說。 皇帝看著兒子生氣、難過的樣子,也是有些心虛,“父皇就是怕你擔心,這才想著暫時不要告訴你,你看,父皇這不是還好好的嘛?!?/br> 趙遠憋住嘴,眼睛里有一絲淚意。 皇帝心中一暖,又打趣著,“都多大的人了,小九還想哭鼻子啊?!?/br> 轉而又道:“父皇知道你擔心,但那么遠,就算是跟你說了也太遠了,不過你送來的那些藥倒是好的,這次也幸虧有你的藥,父皇才能好得這么快?!?/br> 皇帝走的時候,趙遠就給帶了不少好用的藥,等皇帝到了邊關,趙遠在忙碌朝政之余,還在想盡辦法的給皇帝研究一些補身體的、戰場上可能會用到的一些救命丸子。 做好了就給皇帝送過去。 皇帝也帶了一些太醫,有那些人的判斷,自然能看出他所弄出來的藥的厲害。 皇帝對這些藥,主要是覺得兒子貼心,但更讓他自豪的是,他從前就沒有打過這么富裕的仗! 現在有兒子在身后,軍需等物資,都只有兒子怕他不夠用的,每次都能送來不少。 這讓皇帝打仗打得滿足極了。 要不是離開京城實在太久,也該回來了,皇帝還想繼續在戰場上待著,一直把西越給全部收服了才回來更好。 “你想都別想?!睂τ诨实鄣倪@個想法,趙遠直接一口就拒絕了,“好不容易回來,還帶了這么重的傷,剛才把脈,父皇你的身體也虧空了不少,你不能再上戰場了,得好生在京城調養調養才行?!?/br> 看著皇帝胸口上的傷疤,趙遠是有些驚弓之鳥了,總覺得父皇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就很可能會出事。 他無法想象父皇若是死在戰場上,他該怎么辦。 他想起當年自己暗中決定的,以后上戰場,他和他父皇一起去,有他在身邊,隨時都可以保護父皇。 只可惜,那個時候他有太子哥哥頂在前頭,太子哥哥處理朝政非常順手。 而現在,想想自己那個蠢笨的侄子,趙遠就一口氣堵在心頭,上不去下不來。 小虎這名字還真是取錯了,孩子真就從小就虎頭虎腦的,大了也還是個笨蛋,實在是一點太子哥哥的天資聰穎都沒有繼承到。 他皺著眉頭想著,不知道小虎現在改名叫大聰明還來不來得及。 下午,莫名其妙被自家九叔在訓練場給揍得鬼哭狼嚎的小虎流下了傷心的淚水。 回到親王府的時候,小虎都沒有想明白為什么,他沖著娘親哭訴著,“皇爺爺回來,九叔難道不該高興嗎?為什么還把我揍得這么慘?!?/br> 杜月靈手上熟練的給兒子摸著藥,一邊敷衍著點頭,“是啊是啊?!?/br> 實際上,她大概能猜到小九的心思,畢竟這么多年多,小九似乎一直沒曾放棄過讓小虎上位的念頭,但小虎就是怎么學都不開竅,也怪不得九皇子有時候忍不住會揍人了。 小的時候九皇子照顧幼小,不好打小孩,長大之后,對小虎在這方面的容忍度就沒有那么高了。 這也正常,畢竟杜月靈自己都這樣,小時候小虎練武太累她還會心疼,等兒子長大了,她只會覺得對方皮糙rou厚,就該多練。 皇帝的回歸,也就宣布著太子監國的局面結束了。 皇帝在休息了一晚之后,就開始接見大臣,看各種奏折,了解這幾年的情況,當然,趙遠每隔幾天就是一封信,皇帝雖然這五年遠在邊關,其實對于朝政也相當清楚。 就算沒有趙遠給他寫信,他自己在京城也有人手,肯定會將一些事情都匯報給他。 只是,到底也得再看看細節。 而皇帝的這些舉動,也深深的牽引了前朝后宮的心。 皇上剛回來就迫不及待的關心朝政,是不是對太子有了忌憚了呢?! 第197章 皇帝其實純粹是閑的,他本身就是一個精力旺盛,喜歡搞事業的人,之前在戰場上就關注戰事,回來之后自然就是處理政事了。 真要讓他安安心心每天游樂似的待著,皇帝也待不住。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趙遠就空下來了,當初皇帝還沒走的時候,他都得幫著皇帝干活呢,如今只是比之前這兩年要相對輕松一些。 而后的時間里,大家并沒有看出皇帝對九皇子到底有沒有忌憚,反正看起來好像并沒有收回權力的意思。 像是錦衣衛等等,依舊在九皇子的管轄之中。 很快,另一件和不少人息息相關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皇子們的年齡到了,也可以進入朝堂歷練了。 五年前,趙遠十八歲,年齡比他大一點的也就七、八皇子,這兩個當時在皇帝的安排下,也進入了朝堂,只不過領得差事并不大而已,這么幾年,也沒什么動靜。而那會兒,在趙遠其后的那些皇子,皇帝都沒有安排。 一直到了現在,皇帝回來,這件事才提上了議程。 從十一皇子到十七皇子,全都到了可以出宮開府,進入朝堂的年齡了。 其中,最大的十一皇子二十二歲,最小的十七皇子十九歲。 事實上,像是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皇子,他們四個的年齡都差不多,早早就該到出宮開府,進入朝堂的時候了,他們幾個皇子,十一皇子是玉嬪的庶妹所生,十二皇子是舒妃宋舒晴的孩子,十三皇子是寧嬪所生,十四皇子是順嬪所生,都是家世不錯的人。 每個心中都藏著對那個位置的野心,不管是皇子本人,還是他們的母妃、家族,當然都想他們盡快參與到朝堂上,這樣才好結交大臣,獲得更多的支持。 趙遠無意在這上面阻攔這些人,他有把這事寫信告訴皇帝,但遠在邊關的皇帝把這事給壓了下來。 他當然知道哪怕小九已經成了太子,但奪嫡之爭這才剛剛開始呢,現在他不在京城,真要讓這些人一窩蜂的全到朝堂上去,怕是免不了會搞些事情出來。 皇帝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仗的時候,還得擔心京城這里如何,干脆就讓這些娃多讀兩年書。 皇帝不答應,這些皇子們除了敢把仇恨記在趙遠身上,也都不敢再說什么了。 至于皇子們出宮開府這事,皇帝倒是沒意見,問題出在國庫里沒銀子上,打仗可是個費銀子的大開支,要不是有趙遠在背后自己補貼,皇帝的軍費哪里能那么松快,仗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打完,在這種時期,戶部尚書陳平一個子都不想出到無關緊要的事情身上。 所以演變到后面,財大氣粗能自己出錢建房子的,可以自己先出宮去開府。 出不起的就先等著吧,什么時候朝廷有錢了,什么時候就能開府了。 當然,這一點也沒那么重要,當下很多人更重視的,是皇子們能參與到朝堂中罷了。 隨之而來的,還有各個皇子的婚事。 京城中男子一般十七八就能訂婚,真正成婚的時候,也都是二十左右。 總體來說,都不會太早。 皇帝提前將趙遠叫了過去,“小九,你的年齡也不小了,到了該娶妻生子的年紀了,怎么樣,這幾年在京中,有沒有什么比較喜歡的姑娘?說出來,父皇給你做主?!?/br> 趙遠搖搖頭,想到以前皇帝還信誓旦旦的叮囑他,他年紀小,不要在乎一些情情愛愛的事情,和現在相對比,他就有些想笑,“沒有,一切聽父皇安排?!?/br> “那你喜歡什么樣的?”皇帝看著桌案上各家的閨女,心里盤算著哪個更適合自家小九。 趙遠想了想,依舊是搖頭,“沒什么特別喜歡的,差不多都可以?!?/br> 皇帝聞言不滿,“這怎么能差不多呢,自然是得找個小九自己喜歡的人才好?!彼斎幌M麅鹤尤蘸竽苓^得幸福。 這太子妃的人選,自然得好好選。 既要家世好,長相漂亮,又要能承擔得起太子妃的責任。 突然,皇帝一頓,“幾年前,那個苓族的圣女,小九可是對她……”他想,那個小時候小九年紀小,若是遇到一個熱烈的女子,心動了,也不是不可能。 皇帝有些發愁,他想給兒子最好的,而那位苓族圣女,顯然不是最適合小九的人,給不了小九多大的幫助。 朝堂上即將掀起風浪,很顯然,給小九挑一位世家大族的千金才是對小九最有利的選擇,否則別的皇子都有母家,還要娶一些勢力,就小九什么都沒有,有些獨木難支了。 他知道小九有能力,但有的時候,他也想兒子的路走得更順一些,有了姻親關系,小九手上能用的人也就會更多了。 “要是小九你喜歡的話,也不一定要娶為妻子……” 皇帝斟酌著字句。 他怕小九這上面也太過重情,可方才小九說自己沒有喜歡的女子,聽憑他做主,那應該不會有什么大問題吧? 趙遠見狀笑了起來,“父皇,我真的沒有,你隨便選就是了?!?/br> 他確實沒有那樣的感情,甚至是成親之后,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對自己的妻子產生那種夫妻之間的情感,但他清楚,他并沒有在這上面出格的打算,不管喜不喜歡,他都會成親生子。 這個時代的成親不都是這樣,多數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人成親之前連對方的臉都知道。 他不一定能有愛情,但和對方相敬如賓,尊重對方應有的權力還是沒問題的。 后宅里,如果沒有必要的話,他也不需要安置一堆人在里面,有一個也就夠了。 當然,以趙遠的思想,他不會對外人有所謂的不能給感情的愧疚等等,也不會覺得自己后院只一個人,就是對人家的補償了。 他心腸沒有好到這種程度。 不論他娶得人會是誰,他都是這樣。 這不過是他自己為自己構建的未來。 聽到兒子這么說,皇帝就放心了。 太子殿下及下面皇子親事正在斟酌當中的事情,很快就傳了出去,一時間,不少人家都有了異動。 不少世家大族里,為了幾個皇子的親事,早就已經等待良久。 他們早在五年前皇帝去打仗那會兒,就已經盤算上了,那個時候七、八皇子,還有趙遠,都是十八歲,這個年紀,當然可以定親甚至成親了。 七皇子背靠儀妃,還有馮驥將軍,八皇子小透明一個暫時算了。 但九皇子可是太子殿下啊,若是能將自家的孩子嫁給太子,那日后可就是皇后了,誰能不心動。 至于九皇子母家不顯這件事,在那個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不顯,容妃柳菡晚的哥哥,柳大哥深受皇上看重,且人家自身也是個有本事的,所以官位也在一直升。 柳二哥也被安排進了京郊大營里。 假以時日,九皇子的母家會成長起來。 至于底蘊單薄了些算什么,他們自家剛好能補上,甚至于太子殿下日后登基了,沒準會因為他們以前的悉心幫助,而對他們更加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