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但此刻聽到太子在面對這么大誘惑的時候,還對兒子方方面面都考慮好了,柳菡晚忍不住感到驚訝,她也不覺得太子是在?;ㄕ?,畢竟這是在皇帝面前承諾的。 太子與其之后在暗地里使手段,還不如直接答應小九的分成,這樣還名正言順一些了,也能省不少的事。 她有些感慨的說道:“你太子哥哥確實對你很好?!?/br> 這天家兄弟,竟然真的有真感情。 當然,也不排除太子還是在做戲,畢竟皇帝對小九的寵愛有目共睹,太子因為常年和小九一起,不得不說,皇帝對他的關注比以前可要多得多了。 看兒子還在為太子吃虧而糾結,柳菡晚想了想說道:“他是太子,要是能得到的銀錢太多的話,對他也不一定是件好事?!?/br> 所有人都知道這紡車還有織機是小九的功勞,太子辦好事情,增加了威望,讓皇帝也滿意,要是再拿錢,有些人背地里可就不知道會說什么話了。 主要是因著小九才五歲大,這樣的年齡,拿了他的好處,就讓人覺得不是那么回事。 當然,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 這個柳菡晚不好跟兒子說。 但趙遠聽了娘親這么說了之后,只愣了一下,瞬間就想到劇情中皇帝最后的模樣,太子要是手中錢太多的話,確實不是一件好事,只會讓皇帝更加忌憚。一時間,趙遠都有些沉默了下來,他難以想象,現在這么好的父皇,到最后真的會和他們之間只剩下猜忌和懷疑嗎? 柳菡晚不知道兒子突然在想些什么,有些擔心的問道:“怎么了?” “娘?!壁w遠的聲音里充滿了迷茫,“你說,父皇會永遠都不變嗎?” 柳菡晚心頭一跳,她是沒想到兒子這么小,竟然能體會到她方才話里的深意,但想想,生活在皇宮里,耳濡目染,小孩子再單純,也知道一些事,她蹲在兒子面前,認真的看著兒子,“小九是擔心以后父皇會不那么喜歡你了?” 她接著道:“娘親不知道你父皇以后會不會變,但娘親知道,現在你父皇最喜歡咱們家小九了,未來還很遙遠,擔心太多也沒有用,還不如好好把握住當下,咱們小九這么好,興許以后父皇也舍不得變呢?!?/br> “不要太擔心沒發生的事,父皇要是知道你這樣想,他會傷心的?!?/br> 趙遠眨眨眼,看著娘親,他想,對啊,在劇中,父皇可沒有這么喜歡某一個皇子,但現在父皇那么那么喜歡他啊。 人是會隨著環境改變的。 他和太子哥哥對父皇更親近一些,提前多培養一些感情,以后父皇應該會舍不得真的對他們做些什么的吧。 還有,他思考著,父皇在劇情中的壽命好像并不算很長,在現代,活到八九十歲的人比比皆是,父皇活的還是太短了。 他想,日后他得好好鉆研醫術,只要父皇不太早就不得不面對死亡,身體健健康康的,就不會變得那么殘暴了吧。 到底曾經也只是個孩子,這輩子皇帝又對他那么好,趙遠很難接受皇帝以后會變成另外一個人一般,但接受父皇以后也會很好這件事,就完全不算難了。 小孩子,總是對一切都抱有希望。 趙遠重新恢復了生氣,柳菡晚見狀也松了口氣。 他們這邊母子其樂融融,另一邊長春宮,太子和皇后之間就不一樣了。 皇后見了太子,也沒多廢話,直接問道:“聽說你直接把布匹的所有生意都給了九皇子,連一成的利都不要?” 太子點頭,“是?!?/br> 皇后又問,“那些生意現在盈利多少了?” 太子說了一個大體的數,皇后心都跳的快了一下,這才是開始,還有不少的城市都還沒有鋪展開,繞是她早就清楚這生意有多大,但直觀這些數字,都忍不住心動。 她是英國公府的小姐,倒是不缺銀子,但這么大一筆銀子能做多少事啊,就讓太子給推拒了。 她面色有些不好的道:“你是大了,之前答應母后的事,都能陽奉陰違了?!?/br> 她這話說的是關于這生意的利潤分成問題,從一開始,太子就在拒絕分走弟弟的一半,但皇后不是傻的,她知道以那紡車和織機的效率,這生意能掙得數額不容小覷,因此專門勸過太子。 太子一開始不答應,后來就態度曖昧說要考慮考慮,皇后還以為太子是被她說動了,畢竟太子從小都不會拒絕她的任何要求,不論是好還是壞。 但現在她清楚了,太子只是聽煩了,在敷衍她罷了。 太子有些著急的解釋道:“母后,兒臣也是沒有辦法,小九才那么小,我怎么好意思占他便宜,更何況這事還有父皇在盯著,父皇要是因此對兒臣不滿……”他把自己當初對英國公的說詞說了一遍。 但他知道沒有用,因為這利益太大了,皇后不會放棄。 他當初也是和皇后說過這些道理。 果然,一說完,就聽皇后提高了些嗓音嚴厲的說道:“你父皇不滿又如何?你是太子,是他的嫡子,他還能真的一直對你不喜歡?二皇子三皇子,哪個沒有做錯事的時候,你這個太子也不是非得一步都不能錯?!?/br> “你現在年紀還小,你父皇現在對你不滿,難道等你二三十歲的時候,他還能記著你這件事?只要時間一長,這些都會過去?!?/br> “更何況,這生意是你和九皇子提前說好的,你付出的也不少,當初是你給九皇子找了工匠,這生意也是你在做,拿一半銀子很難讓人理解嗎?” 皇后冷笑著,“你以為九皇子跟你好,那不過是因為他現在還小,等他大了,明白權勢的滋味了,他就會知道你這個太子有多礙眼?!?/br> 太子垂眸不語,他想象不出來小九以后會憎恨他的樣子,但他琢磨著,在母后的眼中,他這個太子是很礙眼了嗎? 第114章 早在小十出生之后,太子就逐漸明白了自己和小十的差距,甚至能感受到皇后態度的一路轉變。 到了現在,他已經能心態很穩的接受這一點了。 在皇后面前,他依舊是往日怯弱且固執的模樣,任憑皇后說的再多,也達不到想要的目的,把皇后看得格外心煩,“行了,現在母后是管不了你了,你先離開吧?!?/br> 她一點也不想再看到太子低著頭悶不吭聲的樣子了,說半天都不帶聽個聲的。 太子抬頭,看著她的眼神有些欲言又止,整一個關心母后,卻也放不下自己的原則,不想做壞事的好兒子,“那母后,您多保重身體,兒臣先行告退?!?/br> 皇后揮了揮手,都不想看他一眼。 太子出了門,就跟沒事人一樣了,這也是他的常規cao作了,皇后太過強勢,他不想聽從對方的,就只能這樣。 至于和皇后徹底鬧翻,這在以孝道為先的時代,不太可能,尤其皇后到底養了他這么多年,太子要是真不管了,怕是滿朝堂都會是參他的折子,另一方面,情感這種事情相當復雜,太子也沒想和皇后真的斷絕關系。 以前相處的那些日子,都還在他的心中。 長春宮內,太子走了之后,皇后也陷入了沉思當中,雖說太子一直表現的對她孝順,也對小十很好,但太子對九皇子這個毫無關系的皇子實在是有些太好了點,因著九皇子,太子都多次的頂撞她了。 再有哪怕太子表現的對小十好,但實際上,在當下大部分人的眼中,太子和九皇子才是一直聯系在一起的。 就算太子和小十的關系不好,主要是因著小十對太子的排斥,這點皇后也沒有辦法,她也說過兒子了,可是小十絲毫沒有改變的意思,她也只能這樣了。 但到底和太子不是親生母子,皇后忍不住會去想,兩個皇子,一個喜歡太子,一個對太子動輒就態度不好,時間久了,太子真的會沒有偏向嗎? 之前小九小十同樣第一天去崇文館讀書的時候,太子不就是選擇了去了朝霞宮接了九皇子。 一些細微的地方,還是能看出太子心中的傾向。 皇后本人因為自身從小的經歷,并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有朝一日會像她一樣,永遠不被人重視,所以她一開始是想讓太子和兒子的關系很好,這樣她以后也能放心。但不是親生母子,皇后壓根就不可能真的放心太子。 皇后不是一般的女子,當然不可能把希望全都放在太子身上,她想要把一切最好的都給自己的兒子,其中當然也包括皇位。 只是她養大太子,太子又純善,到底也有感情,她沒那么容易就下定決心。 再有,皇后也清楚,哪怕她的長姐死了,英國公府也是支持的太子,而非她生的十皇子。 情感和現實的雙重因素,讓皇后維持住了現在的局面,但她的多疑和控制欲,也讓她對太子的要求越來越多。 仿佛只有太子答應她的每一個要求,才能證明,太子是真的對她感情深厚,對小十也充滿關懷,以后才會對他們好。 亦或者,皇后只是想在這吹毛求疵當中,找出一個合適的理由來,證明自己若是會對太子下手,也是迫不得已,以免自己在想起昔日長姐的時候感到愧疚,畢竟在那漫長的時光中,曾經只有長姐會看到她,認真聽她的想法,對方在皇后的生命中,到底還是有點子重量。 太子和皇后的關系走在危險的細線上,不知何時會斷。 當然,太子對這些早有預料,他也不會坐以待斃,所以未來將會如何,還真說不清楚。 新年過去。 冰雪開始消融,春天將要來了。 在這樣的時間里,宮中又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二皇子和三皇子也開始進入朝堂了。 先前眾多皇子當中,只有太子一個人開始接觸政事,太子直接領先了二皇子和三皇子一大截,連帶著太子黨的人都是興高采烈,太子整個人都是風光無限。但現在,另外兩個皇子也同樣和太子站在了同一個起點。 這也意味著,之后三個皇子間的爭斗又會開始激烈起來了。 不過暫時,還并未鬧出什么事來。 在這會兒,朝代上主要的精力在一件事上,那就是對羌族的戰事,去年的時候,西越和天啟就已經對羌族開戰了,只不過礙于冬日的氣候實在太冷,雙方暫時休戰,但過了年,就又重新開始了。 毫無疑問,羌族再驍勇善戰,對上兩個大國,尤其這兩大國都有極為厲害的將領,羌族是完全頂不住,整個節節敗退。 好消息不斷的傳到京城,皇帝都高興不已。 相比之下,宋舒晴就要焦慮一些了,一來是擔心她昔日的好友,二來,她現在也有些覺醒過來,開始對權利充滿了欲望。 一個威名赫赫的羌族少主,當然比階下囚對她有用得多。 她坐在窗邊,目光憂愁,倩如出去泡茶進來,見到宋舒晴這般樣子,也關心的說道:“主子還是在為那個人擔心嗎?” 那個人,代指的就是羌族少主。 倩如從小伺候宋舒晴,對宋舒晴的很多事情都知道,這羌族少主的存在,她當然也清楚。 宋舒晴嘆了一口氣。 倩如安慰道:“主子別擔心,不是都說那草原騎馬很容易跑的,那人肯定不會出事的?!?/br> 宋舒晴對自己的貼身丫鬟沒什么好隱瞞的,“哪有你想的這么簡單,天啟和西越都是專門針對羌族的,哪有可能輕易放過他們?!?/br> 尤其以羌族以前做過的那些事,不趕盡殺絕都是好的。 倩如不解的嘀咕著:“這打戰都還有求和的,難不成,咱們天啟真的要把羌族給滅國了?那可是那么多人啊,殺得過來嗎?”她對羌族死不死其實意見不大,就是單純疑惑。 那羌族幾個部落加起來,怎么也得上百萬的人吧。 只算士卒的話,也得幾十萬,這尸體怎么擺倩如都想不過來。 “求和?!彼问媲玎闹貜土艘宦?,眼中瞬間迸發出光亮來,她整個人站了起來,把倩如都給嚇了一跳。 是了,還有求和這一條路。 雖然西越和天啟這次是卯足了勁要收拾羌族,但只要有足夠的利益,一切就都可以改變,誰能拒絕一個可以當馬前卒的工具呢。 羌族之后,就該是天啟和西越之間的戰爭了。 若是其中有羌族的士兵代替天啟部分將士去受傷流血,那豈不是更好。 別說是天啟了,怕是西越那邊能得到羌族的臣服,權衡利弊之后,怕是也有可能撕毀和天啟之間的聯盟吧。 當然,這樣的方法,不只是她能夠想出來,只是羌族心中不一定能接受罷了。畢竟羌族名聲臭名昭著,和兩國都有血海深仇,不論是歸附于哪一國,怕是哪國都不會放心,他們只會是被完全利用,早死和晚死的區別。 羌族心中肯定會不甘心。 不過沒關系,不答應就要滅族了,甘不甘心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