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但他還是維持著一貫的溫潤,走了過去,“見過太子殿下?!?/br> 那邊的宮女給太子行了禮。 而后便說出了是皇后找他。 太子便往長春宮那邊去了。 到了之后果然不出所料,太子被皇后給教育了一頓,太子很想說父皇不但沒有生氣,還夸贊他了,但想想母后本就對小九虎視眈眈,若是讓她知道小九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重,對小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也就算了。 在被皇后一通訓斥之后,太子終于被放了出去。 而太子的這些遭遇,已經在崇文館上課的趙遠是半點不知的,他當時在進了教室的時候都看到了,那三人組中的兩個,都變得鼻青臉腫的,看他的眼神都帶著恨意,可想而知,絕對是回家被教訓了。 他沖那三個露出一個得意的笑容,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那三人頓時氣得不行,領頭的大王爺之子就要沖上來,可惜被另一個人給拉住了,“別、別,咱們現在可惹不起?!?/br> 他們自己的兄長都被收拾了一通,他們要是再闖禍,怕是回家又要被自家哥哥修理了。 四王爺之子對于自己的兄長倒是沒有太大的畏懼,畢竟他們是一母同胞,他中午回去之后,他哥也沒揍他,只是教訓了他一頓,讓他別在學堂里惹九皇子,但他是沒挨打,他哥可是被太子揍了??! 他到底有點良心,不想自己又牽連到了兄長。 他可不敢去替兄長報仇,去打太子什么的。 太子在大家的心目中還是很有些威嚴的,尤其是近些些開始參與朝政之后,儼然有種跟這些少年不是同一個世界的感覺了。 至于七王爺的孩子,他倒是沒被修理,他哥也沒挨打,但在三人組當中,他不是領頭的那個,在另外兩個都這樣的情況下,他也不敢自己沖,要知道,他爹七王爺在幾個藩王當中,可不算多有存在感的那種。這也就導致作為他的兒子,他在很多時候也不能太出頭。 在四王爺兒子的拉扯下,大王爺的兒子到底是穩在了座位上。 只是他喘著粗氣,一看樣子就很憤怒不甘,學堂里的人也都悄悄的看著這邊,想要看看接下來能不能看更多的好戲。 比起上學,大家還是更喜歡看熱鬧。 其實大王爺的兒子這副反應也正常,和其他兩個不同,他是三人組中被收拾的最慘的那個,他和他的兄長,也就是大王爺世子,并非是一個娘親,他是側妃的孩子,世子是王妃的,且他們一直都不合,平時在家里就在爭奪著父王的寵愛。 按理說他在家里的地位也不低,他娘最受父王喜愛,只可惜他不是世子,而世子性子又暴躁,根本就不會顧忌那么多,該揍他的時候,直接就動手,壓根不會顧忌什么。 當然,這種情況,基本都是他先去招惹對方的。 這一次也是如此,就是他父王看了他的傷心疼他,也不好對世子做些什么,畢竟世子被太子打的也挺慘,都吐血受了內傷了,這都是代他受過,相比之下,他好歹沒被世子揍到吐血。 只是道理是這么個道理,并不代表他能接受自己被打了一頓這件事。 想到這其中的罪魁禍首,他眼神惡狠狠的看著前面的九皇子。 趙遠對這點小眼神似乎不在意,敢動他,他就讓太子哥哥繼續去揍這些人的兄長。 這種爽感,簡直無敵了。 一直到下午放學,三人組再沒有主動出現在趙遠周圍,趙遠得以清靜了。 而趙遠的清靜結束了,太子的還沒有,等下課之后等到了長春宮那邊來人,說皇后要他過去,太子長嘆一聲,中午都已經說過了,不知道還有什么。 他瞬間想到了,自己在習武上的進步,以前他的力氣可是基本打不過班上的人的,現下贏了,也就意味著他的身體情況很可能有了改變。 中午的時候,他母后應該是沒想到這點。 到了長春宮之后,和太子預想的差不多,又是提到了早上他和人起沖突的事,只,到了最后,皇后不動聲色的問道:“聽說你一個打兩個都贏了,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厲害了,說起來,你這兩年身體看著好了不少了?!?/br> 以前的太子,身體rou眼可見的單薄,但現在長高長壯不少了。 太子仿佛感覺到了危險的信號,但他表現的一如往常,輕描淡寫的說道:“有醫官每日調理,確實感覺比以前好了一些?!?/br> 這種時候,他沒說的太多,越多越引人懷疑。 皇后道:“要不要讓其他太醫來看看?” 太子拒絕了,“感覺身體也沒什么事,比以前有效了一些,看來林醫官在這方面還挺擅長,用不著讓別人來?!?/br> “嗯?!被屎簏c點頭,倒也沒強行讓人找太醫帶過來,自然而然的慢慢轉移了話題。 而太子在臨走之前,才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說道:“對了母后,我前兩天正巧得到了一本王明奇的墨寶,小十正好上學用得到,我待會兒讓人送過來吧?!蓖趺髌媸乔俺粋€書法大家,之前皇帝都還夸過他的字。 太子說話的時候,小心的看向了皇后,依舊是往日那般怕母后不滿意的警惕討好的樣子。 皇后只覺得太子好像一切都還沒變,“怎么不給九皇子送去?!?/br> 太子心道小九又不喜歡這種,“小九和小十畢竟不同?!?/br> 皇后眼角的笑意更深了一些,“看來你是長大了,待會兒小十要回來吃飯,不如你也留下來,咱們一家人一起吃頓飯吧?!币郧疤舆€總為了九皇子和她爭吵,漸漸的,皇后看明白了,太子對九皇子,只是心軟罷了。 九皇子一直纏著太子,太子自然不好傷小孩子的心。 但歸根到底,太子和她,和小十才是一家人,在心底的份量到底是不同的。 就連送禮物,太子給九皇子送的都是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而給十皇子則處處盡心,小十每每提上一句,太子都會放在心上。 太子將她看得極重,很渴求得到她的認可和重視。 她知道,自己從小養大太子,是太子在這世上最重要的依靠,說是太子的親娘也不為過,太子如此是很正常的事,沒有人不想要親人的關愛。 太子聞言,嘴角微微上揚,很快又抿起,“還是算了吧,要是小十看到我了,又該不高興了,我待會兒把禮物送過來就是了?!?/br> 說著他又有些猶豫的說道:“只是小十人還小,怕是不一定喜歡字帖這種東西,母后還是別告訴他這是我送的吧?!?/br> 事關自己親子,皇后語氣中都帶著笑意,“沒關系,他都讀書了,也該多點學習的東西,母后知道你對小十的好意?!?/br> 皇后以前待太子極其嚴格,并不允許他做跟學習無關的事情,但是在面對十皇子的時候,則要寬松很多,雖然也有控制,但一些小玩意兒也不少。 盡管如此,皇后也并不喜歡有人經常給十皇子送一些玩樂的東西。 太子以前有試探著問過,畢竟他給小九送過很多玩具,一視同仁嘛,只是皇后不喜,他就改成其他的了。 如今更是經常找一些和讀書相關的禮物。 儼然一副好哥哥的架勢。 “小十那孩子脾氣是有些太過了,真不知道他怎么能那么占強,你就在長春宮待著,要是待會兒他還鬧,母后幫你教訓他?!?/br> 太子忙道:“不必了,母后,小十其實說的也對,是我占了他一份母后的寵愛,母后經常要關心我,他人小,心里接受不了也是正常的,等他再大點,或許會好些?!?/br> 說著,他眼中露出一絲委屈和難過。 十皇子確實是如此,他不喜歡太子,也不允許太子經常出現在長春宮里,覺得太子不是皇后生的,在這里是占了他的地盤。 那些話,就算是皇后再疼愛兒子,也知道很傷人,不好聽。 只是親兒子不該,怎么說都不聽,皇后就只能委屈另一個懂事一點的了。 這會兒皇后聽了太子的話,連忙安慰他。 一番對話之后,太子像是被安撫住,看著皇后的眼神中帶著欣喜,而后,太子出了長春宮。 等出來之后,他臉上就沒有什么神情了,讓人看不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太子一步一步的朝前走著。 他想,自己或許是貪生怕死的,以前他想著若是母后需要,他隨時可以讓出位置,甚至放棄生命。 但現在,他好像……沒那么想死了。 第95章 有了太子壓在上面,班上的三個王爺之子就算是再痛恨趙遠,也是不敢隨意出手了,他們也已經看清楚了,這位九皇子雖然年齡小,但實際上可不是個好糊弄的人,他們的那些小手段,人家早在背后看得清清楚楚了。 至于他們想另外找機會,也是不好找。 畢竟趙遠每天就在皇宮里,又出不去宮外,他們想找事,就得自己動手。 至于找其他的人,其他的人也不敢。 這也就導致,趙遠的讀書生涯終于是平靜了下來。 而后宮中,這段時間并沒有停。 隨著每個皇子到了五歲,統統被送往了皇子所自己住,每天去崇文館讀書之后,這之后的后宮爭斗,就跟皇子們沒什么大的關系了,這也正常,因為一般的妃嬪手伸不到那么遠,而且那是所有皇子居住的地方,就算是出一點事,那也干系重大。 到時候絕對會被皇帝嚴查。 等查到結果之后,毫無疑問,連自己家族的身家性命估計都會斷送進去。 這還斗什么斗,直接就完犢子了。 沒有人能擔得起這樣的結果。 在劇情當中,也確實沒人輕易朝這里出手,當然了,除了這兩個地,其他機會也不是沒有出手的可能。 而皇子們的風平浪靜,并不意味著后宮也就是如此了,事實上,這段時間后宮正是熱鬧的時候。 其中的主人公之一,正是宋舒晴。 宋舒晴用那般隱蔽的藥致使十皇子差點失去性命,皇后簡直是恨毒了她,萱妃也因為這藥和上次自己嗓子壞了的藥效果差不多,認定了肯定是宋舒晴在里面搞得鬼,因此也不愿意放過她。 唔,還有莊妃。 莊妃的二皇子當初落馬差點出事,她沒找到幕后黑手,在試探柳菡晚看不出結果之后,也把目光對準了宋舒晴,畢竟宋舒晴的嫌疑實在是太大了。 除了這之外,連柳菡晚都對宋舒晴很是敵視,誰讓十皇子的事,宋舒晴全算計到了小九的身上。 幾位宮中巨頭全都針對宋舒晴,繞是宋舒晴一向清高,自覺自己跟后宮中的女人不同,不用在意那些,也都有些承受不了。 但宋舒晴也是幸運的,她肚子里有了,其他人就算再恨她,也只能做一些簡單的事情,無關痛癢,其他的像是罰跪等等,都不好做。 萱妃是個莽的,見自己什么都做不了,直接就找茬扇了對方兩巴掌,之后被皇帝說了幾句,也就收斂了。 畢竟萱妃不是真的傻,她可不會在光天化日之下擔上謀害皇嗣的罪名,她的妃位可還沒坐夠呢。 但先打一巴掌,提前收點利息也是很不錯的。 做了這么多事情,臨了卻有一個肚子當成了擋箭牌,大家心里自然不甘心,既然不甘心,也就在謀劃著,把肚子給解決了也就是了。 沒了肚子,也就方便收拾宋舒晴了。 這樣的想法,宋舒晴自然也猜得到,她知道自己得罪了很多人,大家都在虎視眈眈的對準了她的肚子。 但宋舒晴對自己的肚子也看得很緊。 在眾人的緊迫中,宋舒晴終于明白了自己內心的野望,她的十二已經廢了,以后沒有別的可能了,所以肚子里的這個孩子才格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