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節
父子倆日子過得貧苦,村里說什么的都有,吳大河從來不糾結自己是不是父親親生,在他看來,不管是不是親生,父親到底是把他養大了。沒有生恩,也有養恩,他得伺候父親終老。 男人成家立業,吳大河以為,娶了媳婦之后,父子倆的日子能越過越好。他經常上山打獵,常有收獲,即便是住周圍的人出不起價錢,也比原先幫人干活只能飽腹要好得多,如果還能生下個一兒半女,把孩子養大,這輩子就值了。 若實在沒孩子,他也不強求。家里這么窮,孩子來了也是受罪,長大后議親時還要被人嫌棄,不來也好。 但是,成親之后,夫妻感情很不睦,妻子綠花被休棄,不光是不能生孩子,還因為她脾氣特別差,從來不會好好說話,張口就罵人,且還特別懶。 最重要的是,喬綠花管著一家子的錢財,卻私底下把本就不多的銅板都送回了娘家,以至于不管吳大河如何辛苦,家里都始終攢不起錢財。 為了喬綠花把銀子送回娘家這事,夫妻倆吵也吵過,甚至還打過,吳大河也動過休妻的念頭。但是,吳糧不許。他認為家里很窮,如果錯過了這個兒媳婦,兒子以后又得打光棍。 他自己長年打光棍,孤獨倒是其次,主要還得面對村里人異樣的目光。他自己吃過的苦,不想讓孩子再吃一次。 吳大河真的覺得自己的一輩子一眼就看到頭了,他不再上山去打獵,反正賺再多銀子都留不住,干脆和父親一起出去干活,自己混飽了肚子,再帶幾個錢回來買糧食給喬綠花吃。剩下的空閑時間,他抓緊砍柴。 沒有柴火,冬天里會凍死人的。 人一輩子的際遇很難講,就在吳大河成親第六年,那一年的冬日特別冷,柴火濕冷得點不著,屋中點一堆火都不暖和。 他以為那個冬日很難熬時,有人找來了。 來的人坐著華麗的馬車,是吳大河活了二十多年沒有見過的華美。馬車在吳家門外停下,問及吳家當年是不是撿了一個孩子。 吳糧從來沒有娶過媳婦,卻有一個兒子。聽說過父子倆的人,都知道這孩子是抱養來的。 接下來,吳大河被那馬車帶走,送去了城里和親爹娘相認。 吳大河從來就沒想過自己的爹娘會那么富裕,宅子很大,如仙境一般,地上一點泥都沒有,女子的衣裙可以在地上拖著走也不臟,入目都是下人,家里沒有幾個主子,他進門先被請到了一個華麗的院子里洗漱,光是伺候他沐浴的就有十來個人,只要一抬手,立刻就有美貌丫鬟送上合適的東西。 他感覺自己在做一場美夢。 也果真是一場夢,剛剛見過爹娘,還沒記得他們的長相,他就昏昏沉沉倒了。 他從小到大很少生病,若是身子不好,他也活不到二十多歲。 但是,那一次他病了后,喝藥也不見絲毫好轉,沒兩天就不行了。 臨走前才得知,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他認祖歸宗。 死得糊里糊涂,只知道喬綠花也參與了,他喝的那些藥,大部分都是喬綠花親手喂的。 “差不多了,把柴火退了吧?!?/br> 吳糧的聲音傳來。 他才五十歲的年紀,頭發幾乎全白,身子都佝僂了,看著比古稀之年的人還要蒼老。 顧秋實回過神,看向灶中只剩下小半截的柴火,才想起家里燒的每一根柴火都需要去林子里砍,因為村里每家都要砍柴,附近的柴火都被砍光了,光是砍柴,上山就要走一個時辰,所以,每家燒柴火都是能省則省。大部分人家在這寒風凜冽的早晨洗臉,都是不燒水的。 如果只是父子倆,他們也不燒水,但喬綠花受不了涼,非要有了熱水才肯洗漱。 她本來就懶,自己的衣裳都不愛洗,村里人忙于干活,大家都不是很干凈。但喬綠花比她們還要邋遢許多。若是吳大河不燒水,她就敢不洗臉! “爹,今天在家歇著吧,別去干活了?!?/br> 吳糧擺擺手:“跟周家說好了的,今天要去幫忙翻地。若是不去,人家該不喊我了?!?/br> 對于村里別人家人來說,不喊就不喊吧,自家的活忙完了,得空修補一下農具,砍點柴火攢起來也行。 但是,父子倆不一樣,他們沒有自己的地,如果哪天不幫人翻地,就要自己準備糧食。 家里沒有多少糧食,喬綠花一個人吃都不夠……其實是夠的,她不干什么活,吃不了多少。但是,吳大河從來都不敢準備太多糧食,只要上了十斤糧,喬綠花就會偷偷把糧食裝了送回娘家。 成親六年,為了這事,夫妻倆沒少吵鬧。 吵也吵過,鬧也鬧過,打也打了。喬綠花死性不改,除了讓村里人看笑話之外,再沒有其他用處。 吳大河試過買糧食回來與喬綠花約定好要吃到哪天,若是喬綠花吃不到,那就自己餓肚子。 喬綠花根本不吃這一套,糧食沒了,她就在家大吵大鬧,也不怕人看笑話,嚷嚷著大吼說吳大河要餓死她。 后來吳大河學乖了,家里糧食從來都不會超過十斤。 “爹,我昨晚上聽到你咳嗽,在家歇一天,周家那邊我去說?!?/br> 吳糧這些年過得很辛苦,想要讓人家心甘情愿請他干活,在干活的時候就必須得拼盡全力,如果偷了懶,人家就不會再請。為了糊口,他不敢嘗試偷懶,生怕別人不請。 “沒事,就咳幾聲而已,我能干!” 他一邊說,一邊去找了鋤頭就要出門。 請人干活的人家不會給短工準備早飯,吳糧已經習慣了早上不吃東西。 顧秋實經歷了這么多,真心覺得父子倆不是一般的苦。 “爹,不要去!我一會兒想去一趟鎮上,你跟我一起吧?!?/br> 吳糧訝然:“去鎮上做什么?” 顧秋實隨口道:“有事,你陪陪我?!?/br> 村里的人不富裕,每一個銅板都要花在刀刃上,請了吳糧吃飯,巴不得他干得越多越好。吳糧要不讓人嫌棄,每次都是拼了命的做,今天幫這家做了多少,明天換一家就不能比今天少,惡性循環之下,去了地里喘氣都來不及。 這么累的活,顧秋實不打算讓吳糧去干了。 上輩子吳大河想的是自己先和爹娘認親,等到安穩下來,就想法子將吳糧接去,即便那邊不答應,他也要拿點銀子回來。如果雙親不愿意給銀子,他就自己回來孝敬養父。 結果,他病得昏昏沉沉時,聽說吳糧在家里給別人干活的時候一口氣上不來,從田梗上摔下,沒能救回來。 吳糧聽到兒子這么說,放下了鋤頭重新進屋,很快就換了一身干凈的衣裳。 “走吧,早去早回,回來還能干半天?!?/br> 顧秋實:“……” 第317章 窮子歸家 二 吳糧這活, 抓得太緊了。 鍋里的水已經很熱,喬綠花從屋中出來,隨便整理了一下頭發, 沒好氣道:“我也要去鎮上?!?/br> 顧秋實不搭理她,他也想換一身衣衫,奈何沒有! 吳大河都是去小溪里洗澡,順便就洗衣了。 事實上, 吳糧換上的那身衣裳全部都是補丁,大大小小的補丁占了衣裳的九成料子,整件衣裳到處是深深淺淺的藍, 壓根分不清本來是什么料子。 五十歲的人, 牙都掉了一大半,顧秋實心知,這是吃得不好身子虧空導致的。 顧秋實去了后院, 那里養著十來只雞,是去年他連大雞帶小雞買回來的, 當時喬綠花又想把這一窩送回娘家, 剛好被吳大河撞上, 夫妻倆大干一架,他已經撂下話,若是喬綠花要送雞, 那就再也別回來了。 鬧得村里人看了好大一場笑話,才把這一窩雞留下,去年冬日,雞還不大, 他頗費了一番功夫給雞保暖,才算是將一窩小雞養大。不過, 明明有十二只小雞,連母雞一起十三只,家里的雞蛋吳大河一個都沒見,雞已經只剩下七只了。 父子倆大部分的時候都不在家,一問喬綠花,她就說雞被黃鼠狼叼走了。 到底是黃鼠狼叼的,還是喬家吃了,吳大河不太清楚。不過,沒有親眼所見,他都不會和喬綠花吵鬧。 比較巧合的是,丟的都是公雞。 此時顧秋實動作利落地把所有的母雞全部都抓了捆好,不光捆腳,還捆翅膀。 吳糧聽到雞叫,追到后院,看見兒子抓雞,詫異道:“你全部都抓了?” “賣掉!”顧秋實張口就來,“養得費勁,我不吃都要給它們準備吃的,一點兒好處見不著,眼瞅著就要被黃鼠狼叼完了,還不如賣掉買rou吃!” 喬綠花正在院子里洗臉,隱約看到雞圈里的動靜,丟下帕子就追了進來。 “你要賣雞?你跟誰商量了?下個月我弟媳婦就要坐月子,我這個做jiejie的什么都不拿,你好意思么?” 顧秋實認真道:“好意思的。黃鼠狼天天來撈雞,我怕等不到下個月就沒了。你爹娘那么疼你,也不會貪圖你的東西,應該能理解?!?/br> 最后一句話,喬綠花時常掛在嘴邊。 但是喬家對這個女兒如何,父子倆很清楚,包括村里人都看在眼中,偏偏喬綠花就是愿意貼補娘家。即便自己不吃,餓著肚子和男人還有公公吵架,她也要把糧食送回去。 喬綠花噎?。骸澳悄懔粢恢?,稍后我送回娘家去,下個月就不送了?!?/br> 顧秋實一個字都不信,村里的規矩,家里有了孩子,兄弟姐妹都得回去送東西,滿月酒那天,還得上禮。并且越親越要上得多。 真等喬綠花弟媳婦生了孩子,她不可能空著手回去探望,到時還是得準備禮物。 顧秋實還知道,等不到她弟媳婦臨產。他就會被接走。 今日很冷,但還沒到最冷的時候,大概兩三天后,氣溫陡降,那時候城里楊家的人就會出現。 顧秋實就跟沒聽見她這話似的,找了個麻袋把雞裝進去……這個家真的寒酸得很,一只像樣的麻袋都找不到,有一個還到處都是破洞。 吳糧上前幫忙,將雞的腦袋從那些破洞里摳出來,省得被捂死。 父子倆出門,喬綠花飛快跟上。 這幾年的吵鬧,已經消磨掉了本來該有的親情,如今三人同住一個院子,卻從來都不會好好說話,沉默居多,但凡開口,大部分都是吵架。 去鎮上的路可以過牛車馬車,比山路要好走得多。有喬綠花的緣故,顧秋實沒有和吳糧閑聊。 一路沉默,父子倆做慣了農活,走得飛快。喬綠花攆得氣喘吁吁,一路上幾次要求父子倆歇一歇。 吳糧不贊同兒子休了妻,不代表他就真的喜歡這個兒媳婦。沒有停下來不說,反而跑得更快,還沒好氣道:“你當誰都跟你一樣只在家里做飯吃?一會兒我還得趕回來上工呢,你走不動,慢慢來就是!” 又是一長段陡坡,喬綠花實在走不動了,干脆往路旁的草地上一坐。 “你們去吧,我不去了,幫我買點心,對了,買只燒雞回來,我帶回去給杏兒補一補?!?/br> 她口中的杏兒,是她的弟媳婦。 顧秋實聽到這話,嗤之以鼻。 最需要補的是他們父子才對,兩人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rou,整只燒雞買回來吃……過年那天也沒這種好日子。 自己不吃,買給別人吃,他又不是瘋了? 別說顧秋實不愿意,就是吳大河在這里,同樣不愿意。 沒了喬綠花拖后腿,吳糧動作更快,顧秋實緊緊跟上。半個時辰之后,已經看見了鎮子。 百花鎮周邊有大大小小二十幾個村,都挺貧窮,因所有人都到這里來買東西,鎮子也不小,有三條賣東西的街,隨處可見牛車和馬車,只是街面上的路也沒有鋪石頭,全是泥地,因為昨夜有雨,地濕了后眾人一踩,到處泥濘不堪。 吳糧賣雞,都是到村里人賣東西的地方放下等,那處都是各個村里的人,舍得買雞的少,即便愿意買,也不會出太高價錢。今兒不是大集,想要全部賣掉,可能得等到下午。 顧秋實腳下一轉,循著記憶去了鎮上最大的酒樓。 吳糧被拖著,看兒子要去比較繁華那條街,忙提醒道:“賣雞在這邊?!?/br> “這邊好賣!”顧秋實帶的幾只雞,平時吃草,長得不胖,酒樓里挺喜歡這種不大的雞,比較容易熟,按只賣也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