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書迷正在閱讀:當官不如食軟飯、殘疾竹馬在異世成神后,對普通人的我窮追不舍、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被迷戀的劣質品[快穿]、穿書后在戀綜裝乖自救、主角受的兩個攻跑了、蟲族之家養小廢物是雄蟲、科舉逆襲之改寫反派夫郎結局、和男友大哥一起穿到五年后、浮生若夢般的依戀
顧澤恩頂著另一個人的樣子,不意外的看著林長風身后握拳的顧譚風。 “你為什么總是針對他?殺死你的是我?!?/br> 林長風不理解顧澤恩對于顧譚風的厭惡從何而來,下意識的側身擋住那不好的視線,而他的行為讓顧澤恩更加不高興。 “或許吧,不過那時候也是幫我解脫,況且也是我騙你在前?!?/br> 顧澤恩對于林長風殺死自己的那件事倒是沒有多大的在意,甚至聳了聳肩,但卻側身看著林長風身后的顧譚風,伸出手點了點。 “我們的帳算是扯平,但他的沒有?!?/br> “什么意思?!?/br> “你到底是對顧譚風這個人有多大的濾鏡???他說什么你就信什么?!?/br> 顧澤恩撇嘴,“他是人,一個重新過一輩子的人,你真的覺得一個普通人能想起來什么前世今生?就算是我,也是死了以后才想起來的?!?/br> 他看著林長風的眼睛。 “我是被你身后的那個顧譚風殺死的哦,就在今年?!?/br> “因為他怕我把你搶走?!?/br> “都說了,你這只鬼是真的很好騙,對不對?” ...... 顧澤恩在2000年的時候曾短暫的變成一只鬼,他那時候看的分明,身為厲鬼的林長風只會對那些妄圖強勢爆破戲樓的工人下手,但報紙上所說的那個精神病者無差別傷人造成數十人死亡的事情,卻是顧譚風促成的。 顧譚風并沒有殺人,只不過或許是因為這個人生前的習性就很容易撥弄旁人的心弦,找到了那個本就有潛在精神疾病的人,稍稍驚嚇一下那個可憐人,對方就發了瘋,死去的二十多人里,有一大半是因為顧譚風。 是因為林長風眼中無害的那個顧譚風。 在林長風對于這個戲子有過度的保護欲的時候,對方對他也有著過強的獨占欲,其實顧譚風的本性也并不好,少時就算他不替姐妹抽出那根紅簽,按照他父母的情況到最后還是會把他賣了換錢,不斷生孩子的父母和衰敗的家境,呆的越久也越容易被耗死。 到碼頭上認識林長風的起意也并不單純,他知道自己是個孩子,還是個相當瘦弱的孩子,只有孩子會保護孩子,就像是寄生的植物,他所做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只不過在這其中,遇上了林長風這個老練卻又單純的人。 那個年代能活下來并有一番事業的人都不是什么完全的好人,比如林長風年輕的時候靠著暴力奪下商道,比如顧譚風為了戲班的穩固而扳倒每一個和他對著干的戲樓,手段都不算光彩,本身就是下九流的行當。 那個年代從底層向上爬的人多少都是骯臟污濁的,行事中都帶著不管不顧的瘋狂。 “要是林長風知道你是這個樣子,估計會扭頭就跑吧?” 顧澤恩那時候還在挖苦他。 “他以為你是個多孤高遺世的人,結果沒想到是這種視人命為草芥的豺狼?!?/br> 顧譚風鬧出的事情太大了,只不過林長風以為是自己這只厲鬼弄出來的連鎖效應,反倒是誤打誤撞的,完美錯過了發現顧譚風真面目的機會。 后來受害者的家屬們都聚集起來,給這邊來了一場盛大的驅邪超度儀式,手染鮮血的厲鬼自然是被壓制住,而他這個真正無辜的鬼則是和顧譚風那個偽裝自己無辜的鬼被強制性的送進了輪回路。 重活一輩子,他們就成了一模一樣的雙胞胎,聽上去真的挺諷刺的。 一開始的時候,誰都不記得什么,顧澤恩甚至和顧譚風的生活軌跡完全一樣,他們二人的相似程度哪怕是同時登臺都會讓人分不清,在大學時,他們依舊算是兄友弟恭的,學校里的老師對他們都抱有期待。 一切的一切都轉折于他們大三的那一年,按著學院的安排,同樣來到了這個劇院實習。 按耐不住的林長風出現在顧譚風的面前,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一樣,又或者說前世今生的效應真的有那么一點點的存在,顧譚風很快就對這個只在夜晚出現的青年起了好奇心。 那時候顧澤恩也知情,但因為林長風并不知道他們這輩子是兩兄弟,于是偶爾的替換,林長風并沒有特別注意,何況大部分時候,對方都是坐在觀眾席上,看著上了妝的顧譚風和顧澤恩在臺上演出。 “那個人只在晚上會出現?!?/br> 顧譚風的執著是相當明顯的,本身就愛著研究戲曲歷史的人突然接觸到了一個渾身都與上個世紀無比相似的人,就像是被引誘的野獸一樣。 “怎么,你覺得他不是人嗎?” 誰都沒想到,因為一個極其可笑而荒唐的猜測,顧譚風真的去史料館查詢了當年的記錄。 二十多年前的戲樓傷人案就是那時候出現在顧譚風眼前的。 死亡名單中顧澤恩的名字也出現在他眼中。 當年搜尋尸骨的事情被周圍的人都看著,有不少人也私下去猜測那些專家到底是為什么那么干,世上沒有什么東西是被藏得好好的,尤其當時的史料館疏于管理,許多人都曾進去查閱過資料。 在2000年之后,也有不少人按著所搜集到的消息拼湊出志怪的傳說故事。 順著這些資料一路向上找,顧譚風也隱隱約約找到了突破口,當年的老報紙早就徹底破碎被好好保管,但為了讓人們更好的接觸到歷史文化,當地的博物館把民國時期的資料都整合起來,特意開辟了一間民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