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儀 第134節
裴浚擇選了撈刀河西南面的沃野。 沃野適合蒙兀鐵騎馳騁,此外河面已結冰,壓根不影響鐵騎橫行。 三郡王滿口答應。 十一月初十,雙方在風林鎮西南方的沃野遇上。 說是沃野,實則靠大晉一面有一片青山為阻,方便裴浚立在山坡俯瞰全局。 戰鼓一擂,雙方將士往對方沖去。 大晉居中坐鎮指揮的是齊亮,別看齊亮不如董寂和燕承驍勇,他擅長軍陣,早早在陣前擺了個兩儀八卦陣,步兵手持長矛來回奔轉,先將騎兵引入陣中,待騎兵入甕后,兩側兵力忽然后退形成個包圍圈。 這個時候,正中現出一個巨大的空心軍陣,指揮也換成了蔣文鑫。 裴浚早有收復故土的決心,暗中讓蔣文鑫練兵,二人費了不少功夫,與將士們鉆營出一種對付蒙兀騎兵的軍陣,這是四方形狀的空心軍陣,前后左右各有戰士手執刺刀,蹲于地面,刺向奔來的蒙兀鐵騎,刺軍之后,布置火槍軍,執的是大晉最新研制出來的三段火槍,前一波結束,后面一波緊接著跟上,確保連續不斷朝敵軍射擊。 兩儀陣不停變化,開出一條道,將蒙兀騎兵引進來,而每一個進來的騎兵都被空心陣給刺下,短短一個時辰,大兀損失慘重。 可惜三郡王無地勢可借,瞧不清內里情形,決定炮火開道,讓大軍全力推進。 此舉正中裴浚下懷。 裴浚藏了許久的秘密遠程炮火被從兩側山坡推出,炮火密集地朝著蒙兀后方漫射,一排炮火過去,蒙兀騎兵頓時大亂,這蹲新型炮火顯然射程更遠,威力更大,三郡王暗叫不妙,立即撤兵,裴浚見狀,吩咐燕承和董寂各自帶了一支裝備虎蹲炮的騎兵,繞去蒙兀后方圍攻,不給對方逃脫的機會。 靠著這一手嚴密的布防,雙方大戰兩日兩夜,裴浚極有魄力,硬生生殺了對方幾萬軍力,滅了蒙兀生力軍,差點生擒三郡王,可惜三郡王親衛軍實在厲害,拼命護著他殺出一條口子,逃之夭夭。 裴浚乘勝追擊,一路將故土全部收復,方罷休。 十一月十五日,蒙兀送來國書議和,裴?;氐矫C州修整,安排文臣武將負責和談。 而鳳寧呢,趁著這個空檔回了一趟康家堡。 裴浚兵鋒所向披靡,連著康家堡外圍一片也被掃蕩過,念著康家堡收留過鳳寧,他并未吞并這塊土地,而是準康家堡成為大晉邊關的貿易城,給與稅率優惠,幫著大晉在西面開拓商貿。 鳳寧回到康家鎮,親自捎了一道圣旨遞給烏先生。 “先生,您瞧瞧上頭寫著什么,陛下不許我看呢?!?/br> 烏先生見鳳寧滿臉緊張,接過圣旨攤開一瞧,一目掠過,微微錯愕。 “寫什么了?”鳳寧盈盈望著他。 烏先生忽然長吁一口氣,合上圣旨神色復雜看著鳳寧, “陛下命我為陜甘經略使,出使西域,連通各國,開辟商路?!?/br> “陜甘經略使?出使西域?” 每一個字眼都曾是烏先生的志向。 鳳寧聞言眼眶好一陣酸痛,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歡喜。 她以為裴浚對烏先生懷恨在心,要拿先生如何呢,不成想他終究是一位豁達的主君,任人唯賢,給了烏先生施展才華的機會。 “先生大志得酬,鳳寧為您高興?!?/br> 晚風里,那清瘦卓絕的男子,自唇角綻開緩緩一笑,好像有釋然,也有欣喜。 鳳寧在學堂留了幾日,將學堂交予柳夫子,劉夫子與周夫子三人打理,周夫子抱著她哭了好一會兒,不舍鳳寧離去,傻妞也湊過來攬著鳳寧不吱聲。 卷卷在二人跟前上躥下跳,傻妞眼巴巴看著雪白的卷卷問道, “能不能把卷卷留下給我?!?/br> 鳳寧還沒來得及回絕呢,那卷卷聞訊立即往后竄開老遠,一股腦子跳上圍墻,竄去小赤兔的背心。 鳳寧等人被它逗得一樂,離別的愁緒便訴在這一聲含淚的歡笑里。 十一月二十,裴浚親自駕著宮車來接鳳寧,烏先生等一伙人在斜陽下相送。 烏先生看著裴浚小心仔細牽著鳳寧上了宮車,忽然酸了眼眶。 他的小鳳寧,總算是有人疼了。 宮車沿著陽關漠道,一路往東南,穿過河西走廊行至肅州,寧夏,再過延安府,太原府,往東北折回京師。 幾場大雪過后,京城終于在十二月二十四這一日放了晴。 每日均有急遞回京,稟報皇帝回鑾的行程,到了二十四這一日晨,文武百官齊齊侯在正陽門外,迎接他們的國君凱旋。 裴浚一舉擊潰蒙兀,讓蒙兀吃了近百年最嚴重的一次敗仗,朝廷上下熱血沸騰,盛贊裴浚功勛可比堯舜,對他的崇敬也達到頂點。 接下來既無內憂,也無外患,該是安安分分娶妻生子了吧? 朝臣引頸相望,終于在午時正,前方軍號長鳴,五萬禁衛軍的拱衛下,一輛明黃帝王鑾車緩緩駛來,少頃,鑾車停在正陽門前,華蓋掀開,露出一張依然清雋斯文的臉。 百官心潮澎湃,齊聲撲跪在地。 “臣等恭迎陛下凱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br> 文武各排一列,個個衣冠齊整,聲勢浩大。 山呼海拜過后,前方傳來一聲清冽的免禮。 眾臣喜滋滋起身,迫不及待抬眸望去,卻見那巍峨的帝王牽著一位明艷端方的姑娘立在正陽門前。 午陽熾艷,映得那張清致明秀的臉,如國色無雙。 這不是當年那位御前女官,李鳳寧么? 明眼人都曉得這位是皇帝心尖人,此去西北,打了勝仗不說,總算將喜歡的姑娘捎了回來,喜上加喜。 只是內閣大員先是一喜,旋即眉頭一皺。 不對,這不是東華門,這里可是正陽門。 裴浚攜李鳳寧回宮,百官很高興,可惜走錯了地。 只有皇后才能從正陽門入宮。 李鳳寧,走不得正陽門。 第78章 負責今日回宮禮儀的是新任禮部右侍郎孔云東,此人乃孔夫子第五十二代世孫,新一任衍圣公,在民間與太學生中威望隆重,何楚生致仕后,禮部便由他和石楠與袁士宏搭班子。 他見裴浚牽著李鳳寧停在正陽門前,快步上前來,朝皇帝施禮道, “陛下回鑾,京城上下無不歡欣鼓舞,臣等盼陛下如長夜盼曙光...” 先是一陣歌功頌德,隨后眼神往鳳寧身上落了落,話鋒一轉, “敢問陛下,這位李姑娘是....” 年輕的皇帝攜勝而歸,眉宇間隱含一抹劍鞘之氣,渾身威赫逼人,他素來敏銳,瞄一眼孔云東就知這位禮部侍郎心里琢磨什么, “孔愛卿熟讀經史,當知唯有皇后方能打正陽門入宮,朕又不糊涂,既然帶著人來,就是要告訴諸位愛卿,朕要立李鳳寧為皇后?!?/br> 這話一落,群臣沸然,臉上的不滿和震驚已然掩飾不住。 嗡嗡聲響了一陣,最后壓力均堆在首輔禮部尚書袁士宏身上。 袁士宏是裴浚的恩師,唯有他有資格質問皇帝,袁士宏靜靜瞥了一眼鳳寧,心中十分為難,李鳳寧出身太低,豈能坐鎮坤寧宮,這簡直是無理取鬧,可他又深知裴浚從不是無理取鬧之人,兩廂焦灼下,耐著性子,溫聲確認一句, “陛下,您當真要立李姑娘為后?” 裴浚理了理衣袍,直視前方,語氣慵淡,“金口玉言,豈能有假?” 孔云東見裴浚連袁士宏的面子都不給,仗著衍圣公的身份,有些惱了, “陛下,恕老臣直言,這位李姑娘的父親堪堪一九品末流,立她為后,恐被人笑話......” 只見皇帝眼風掃過來,涼涼道,“你笑一個給朕看看...” 他說這話時,身后的彭喻和燕承面無表情轉了轉腰刀。 孔云東打了個激靈連忙搖頭,心中生了幾分膽怯,放軟語氣勸道,“陛下,您喜歡李姑娘,極盡寵愛,臣等毫無異議,可立后要慎重呀...” 裴浚眉棱沉沉壓著,逼近一步,“你嫌他父親官職不高,聲名不顯,那朕也實話告訴你,李家對不起她,朕還不樂意讓李家沾她的光,即日起,她可以不姓李,皇后金冊上就寫鳳寧二字...你若要問她打哪兒來,那朕也告訴你,她與你一樣是娘胎里來的,孔愛卿,你還有要問的嗎?” 孔云東被他劈頭蓋臉一陣叱喝,面上有些掛不住,支支吾吾道,“可是陛下....天子無家事,立后不能兒戲...” 裴浚盯著他的眼,面色轉寒,“朕是在跟你們商量嗎?” 那一臉的佛擋殺佛神擋殺神,明明白白寫著,沒有商量的余地。 孔云東話終究咽在嘴里,退開數步,輕輕瞟了一眼站在最前的幾位閣老。 首輔袁士宏凝眉不語,次輔梁杵無可無不可,其余人暗中交換眼色,沒有人站出來說話,這些閣老哪個又不是明白人,朝臣換了一波又一波,從來沒有哪位大臣成功讓裴浚低過頭。 再看皇帝身后,剛從戰場上浴血而歸的禁衛軍,個個面容肅整,氣勢凜凜,尤其是那彭喻,手已扶在腰刀,仿佛只要皇帝一個眼神,他能立馬拔刀砍人。 誰會蠢到跟自己腦袋過不去。 即便再不滿意這個皇后人選,卻也無可奈何。 既然無可奈何,那么還不如拼一份榮寵,跟皇后討個彩頭。 于是,就在百官一片緘默下,最擅長逢迎鉆營的王琦幀率先迎出來,高聲朝鳳寧下跪, “臣恭賀陛下凱旋,恭迎皇后娘娘回宮!” 王琦幀這一起頭,禮部左侍郎石楠緊隨其后,其余官員也陸陸續續俯首下拜,很快正陽門前烏壓壓跪了一片,只剩幾位內閣閣老,梁杵第一個跪下去,再然后是其余輔臣,最終袁士宏長嘆一口氣,長揖而跪。 鳳寧裹著那件孔雀翎的皮襖,握住裴浚,心里有一種千帆過盡的平靜,她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怯懦無助的女孩,見過世面,歷經坎坷,人落落大方的,未被百官的陣仗嚇到,始終不卑不亢。 她轉過眸來望著裴浚,裴浚輕輕握了握她。 視線篤定。 王琦幀很快起身,商議大婚之事。 “陛下瞧著,是否命欽天監盡快看個吉日迎皇后入宮?” 裴浚負手道,“不必,朕看今日便是吉日,宜大婚?!?/br> 什么? 百官再度傻眼。 立后不商量便罷,大婚連卜都不占,八字都不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