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好細腰 第457節
書迷正在閱讀:對照組炮灰只想爆紅啊、我的田螺小夫郎、病美人養護指南、鳳儀、惦記、彩虹橋、色令智昏、服了,戲精同桌是學霸、晴時雨[先婚后愛]、濫情
“少謝元尚乙,朕很厭惡?!?/br> 第361章 財源廣進 兩日后,馮蘊從界丘礦山回來,徑直去了安渡城。 賀洽今日有空,她帶了一個官媒便上門。 “按說我本是女方的娘家人,但既然承諾了要為令公子保大媒,就得說話算數。這不,親自上門來了?!?/br> 賀洽那天從玉堂春回家,就審問過兒子。 賀傳棟一五一十全交代了。 是他對玉堂春的女掌柜,有那種意思,但人家娘子沒有對他許諾,更沒有私相授受。 換言之,雖然二人看對眼了,還是清清白白的。 賀洽松口氣。 他們賀家也不是小門小戶,什么規矩都不講。 要不是兒子吃了秤砣鐵了心,又有雍懷王妃做媒,賀家人是不太中意這樁婚事的。 文慧的身份卑微就不說了,她以前可是從玉堂春出去的姑娘啊…… 說是賣藝不賣身,可藝伎能有幾個干凈的? 賀洽清楚中間的門道,心里是有些膈應。 但這種膈應主要是怕被旁人說三道四,面子上不好看…… 對文慧本人,他倒是沒什么成見。 很能干的一個小娘子,會來事,有眼力見兒,不多言不多語,把玉堂春照料得井井有條,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就是門第太低…… “唉?!辟R洽嘆口氣,“兒孫自有兒孫福,既是犬子看中的女郎,我們做父母的,自當成全?!?/br> 事情就這么說定了。 馮蘊心里卻藏了一絲涼意。 今日來,她其實也存有替文慧探一探路的心思。 賀傳棟家里,不僅高堂尚在,高堂的高堂也都同住在一座宅子里。賀洽還好一些,賀家夫人的表情從頭到尾都十分僵硬,就像吃了蒼蠅吐不出來似的,笑得別扭。 文慧嫁入賀家,只怕要受些挫磨。 她決定如實相告。 “你要想好了,都說嫁人是女子的第二次投胎,行錯一步,今后步步皆錯?!?/br> 雖然上輩子文慧為賀傳棟生了個大胖小子,很得賀傳棟的寵愛。 但那時候的文慧,只是賀傳棟的妾室…… 加上二人平素沒有太多往來,日子過得究竟如何,只有上輩子的文慧心里清楚。 她一個局外人,能看到幾分? 文慧遲疑,“賀郎君怎么說?” 馮蘊微微一笑,“他自是非你不娶。若非他一力堅持,賀母大概也不會同意?!?/br> 文慧抿了抿嘴,將銀牙一咬。 “他若不離,我便不棄?!?/br> 馮蘊心下嘆息一聲。 除了成全,她能做的便是狐假虎威,替文慧將路子鋪得平順一點,讓她臉面大一些,去了賀宅少受欺負。 這次來安渡城,馮蘊帶了些在莊子里做的涼糕。 做涼糕的法子也是她從書上看來的。 描述簡單,一次就做成了,再放到井里冰鎮幾個時辰,又清涼又滿足,回味無窮。 她很是欣喜,小皇帝更是喜歡得不得了。 馮蘊便放了些在玉堂春,作為新品擺上去。 不料第二天文慧就頂著暑熱找來花溪村,馮蘊以為是她和賀傳棟的婚事有了變故,不承想文慧抹了抹腦門的汗漬,喜滋滋地道: “我是來請娘子傳授涼糕之法的?!?/br> 涼糕不僅是玉堂春的新品,在任何一個都城里都沒有人吃過…… 文慧昨日嘗了一下,覺得味道甚美,添菜時半賣半贈,給了玉堂春的幾個大戶試吃。 今兒幾位又來了,什么都不要,點名要涼糕,還要那種冰鎮的。 馮蘊欣然應允,隨即吩咐道: “做涼糕要精米,米糧珍貴,涼糕價格須得貴一些?!?/br> 文慧做了這么久的生意,得心應手,馮蘊一開口,她瞬間意會。 “娘子放心,涼糕肯定是今夏玉堂春的招牌吃食,斷斷不會便宜了去的?!?/br> 馮蘊微微一笑,“由你來定?!?/br> 做好涼糕,送了些去養心齋,又讓人送了一些給姚大夫,再就是云莊,以及太平園。 當然,給刺史府的,馮蘊就沒有出面了,而是讓文慧這個準兒媳婦,給賀傳棟帶回去。 玉堂春將涼糕上到菜單的時候,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 ——涼糕融雪。 短短幾天,這個名字便打響了名號。 安渡眼下皇室宗親多,世家大戶也多…… 每天到玉堂春訂涼糕的仆從,排隊能排一個街口,更有世家大戶直接找上門來,要高價收購文慧手上的方子。 文慧自然不肯。 她照著馮蘊教她的說。 “涼糕融雪是長門的秘方,不可外傳?!?/br> “但做涼糕用的糖,是長門自己家的制糖坊做的?!?/br> 制糖坊在鳴泉,她也透露出來。 就這么連鎖反應,制糖坊的訂單也增加了。 南葵特地從鳴泉鎮跑回來一趟,喜滋滋地告訴馮蘊,糖坊的訂單多到夏季末也做不完。 那些跟著他們種植甘蔗的農戶,一個個都笑得合不攏嘴。開荒埋甘蔗的人越來越多,只怕明年,會有更多的農戶加入種植行列。 南葵末了再加一句。 “娘子怎生這樣厲害?” 這種一本萬利的生意,馮蘊做得風生水起,不僅因為她掌握了先機,還因為她膽子夠大,看準了就下手。 其實那天做涼糕前,馮蘊也不知是什么口味,完全是為了哄孩子高興,玩耍用的。 如今被人贊不絕口,又獲利頗豐,她不免就想到了小滿那天的話。 可惜大王沒有吃到。 千里迢迢的,她也不能捎做好的涼糕過去。 罷了。 等他下次回來吧。 馮蘊望一眼裴獗騎馬離開的村道,很快便收斂了心神。 這一世很多東西都發生了改變。 包括她和裴獗。 有時候她也會在恍惚中,懷疑上輩子那些經歷,只是一場夢而已。 從來都沒有發生過,其實她沒有去過中京,也沒有回到齊國,只是一直就這樣跟裴獗不遠不近地相好著…… 可每次看到掛在窗邊的風鈴,又會慢慢清醒過來…… 不是夢。 一切都發生了。 發生過。 - 馮蘊賺到錢了,腰桿子越發鼓脹起來,但她收購最多的還是糧食。 一袋一袋的米糧,拉入長門莊子的地窖。鳴泉也有一個隱秘的大糧倉,沒有人知道里頭到底存了多少糧食。 到六月下旬,天氣更是酷熱。 裴獗從西京來了一封信。 “朝廷斟酌地形,以史為鑒,擬建離宮于安渡,定安渡為輔都?!?/br> 修宮闕,定輔都? “兩京制”不算是大晉孤例,從西周武王開始便有這樣的建置,但裴獗在這個時候做這樣的決定,會不會太兒戲了? 災荒之年大修宮闕,那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的事情。 這種大事,馮蘊不敢自作多情,往自己的腦袋上扣,認為裴獗是為了自己…… 那么,就是裴獗深思熟慮過了,為大晉的發展,又或是為他自己的家業而圖謀。 她沒什么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