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好細腰 第444節
書迷正在閱讀:對照組炮灰只想爆紅啊、我的田螺小夫郎、病美人養護指南、鳳儀、惦記、彩虹橋、色令智昏、服了,戲精同桌是學霸、晴時雨[先婚后愛]、濫情
賀洽頭發都愁白了,遇到一個能“紙上談兵”的,也如溺水人之于浮木,抓住她就不放。 “那王妃可知,有什么好的治蟲之法?” 馮蘊道:“到了劉家村,看看再說吧?!?/br> 賀洽自是笑著應下。 二人說話時,元尚乙不插嘴,就像普通人家的乖順小孩,默默地聽。 雖然他不是很懂,但很喜歡王妃無所不能的樣子…… 在宮里的時候,端太后一年一年的惶惶不可終日,負面情緒帶給幼小的元尚乙,也養成了他如今的性子。 所以,坦然的,平靜的馮蘊,能帶給他極大的安全感。 元尚乙偷偷握住馮蘊的手…… 馮蘊低頭看一眼,拿水囊給他。 看他喝水時睫毛一顫一抖的樣子,那種對渠兒的虧欠再次涌上心來…… 渠兒跟著她這個無能的母親,是不是也像元尚乙一樣,提心吊膽,驚恐不安,居無寧日? 如果她能好好保護自己的孩子,又怎會有那樣的下場…… 再無法彌補了。 那些遺憾,變成一道撕裂的傷疤,在心頭不斷地擴散,馮蘊眼神漸深,可見傷感。 元尚乙察覺到什么,抬起頭,看著她,突然伸手撫了撫馮蘊的眉頭。 “娘子不皺眉,你看,我乖乖喝的?!?/br> 馮蘊回過神,笑了一下。 “我是想到蝗蟲才皺眉的,與阿元無關?!?/br> 元尚乙哦一聲,突然目光直愣愣地盯著車轅。 “娘子,你看……” 馮蘊扭頭,還沒有說話,賀洽已拔高了聲音。 “蝗蟲……” 元尚乙道:“這是蚱蜢嗎?” 以前在白馬寺客居時,也見過庭院里的蚱蜢,他并不十分懼怕,甚至有些好奇,刺史君說的,一夜間“寸草不生”的害蟲,原來就是蚱蜢? 看著孩子的好奇,馮蘊伸手,用手絹將那只蝗蟲捉過來,在賀洽錯愕的目光中,指著它道: “蚱蜢是蝗蟲,蝗蟲卻非蚱蜢。平常我們所說的蚱蜢,食草,不喜遷移,不愛集群,對作物傷害較小?;认x是同類,但不同種。你看,它個頭大,頭圓,嘴也大,能長距離地遷飛,一出沒便是集群,大規模為害作物,還很雜食……” 說到這里,她看了一眼小皇帝。 “一般蚱蜢不吃同類,而蝗蟲在沒有食物來源的時候,會選擇吃掉同類來保全自己?!?/br> 元尚乙聽得臉都白了。 馮蘊輕描淡寫地將蝗蟲踩死在牛車里,丟出去,淡淡地道:“為了不被同類吃掉,蝗蟲數量越多,行進速度越多。這才有蝗蟲過境,遮天蔽日,赤地千里一說……” “那為何要集群?” “為了繁殖、存活?!?/br> 有問必有答。 元尚乙越發喜歡這個滿腹學識的王妃。 “娘子比太傅懂得都多?!?/br> 馮蘊看著他道:“我也是看書才知這些。阿元要是喜歡,可以常到我莊子里來看書……” 元尚乙已經識得很多字了,但在宮里涉獵的書籍全有定數,沒有那么多雜書、閑書可看。 他偏生就喜歡這些,當即重重點頭。 “娘子回去和林女史說,我可以時時來找你?!?/br> 馮蘊道:“好?!?/br> 到劉家村果然很熱了,但農人們沒有在屋里貪涼,而是在地頭驅趕、捕殺蝗蟲。 戴著草帽,頂著烈日,大人孩子老人,全家出動。 而里長則是帶著村里幾個長輩,在村中設了祭臺,祭禮神靈,祈求保佑消除蝗災。 馮蘊牽著元尚乙下車,把他帶到一棵樹冠茂盛的大樹下歇涼,吩咐小滿和侍衛們看著,自己跟賀洽走上地頭。 田間地頭有蝗蟲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只要不是成群結隊,就不會泛濫成災。 但村里人說,今年的蝗蟲數量,比往年明顯增多。他們已經捕殺了三天,數量仍不見減少,這才不得不拿出家伙來驅趕…… 馮蘊其實不贊同驅趕的方法。 這無非是從這個村到那個村而已。 里長在水井邊洗凈了手,走過來對著賀洽就是低頭作揖。 “刺史君,你得幫我們想想辦法啊。莊稼都吃光了,整個村子就沒有活路了啊?!?/br> 劉家村和沈家村一樣,以姓冠名,聚族而居,整個村子里的人都姓劉,都是親戚,要是遭了蝗災,借糧的地方都找不到…… 賀洽不太懂農術。 可聽說蝗災的可怕,方才又聽馮蘊講了一回,也是急得一滿腦門的汗。 “正在想辦法,正在想辦法?!?/br> 他也上火。 以前他是個武將,只管上陣殺敵。 蝗災卻是自古以來的農術難題,誰遇上算誰倒霉,除了捕殺,他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 于是求助的眼神,就落在了馮蘊的臉上。 里正尚不知道這個牽孩子的婦人,就是雍懷王妃,而樹蔭下駐足觀看的孩童,更是一國之君。 他只當馮蘊是賀洽的家眷,看一眼,又對賀洽道: “今年糧食又漲價了,村里家戶都沒有余糧……唉,愁嘞,要是像花溪村就好了,有農具、制衣,陶窯,各種作坊,就算種不出莊稼,也不至于餓飯……” 賀洽尷尬地笑了笑。 “劉里正可以去花溪,跟他們學一學?!?/br> 里長搖頭,“這世道,哪有不藏私的,吃飯的本錢,誰也教別人,再說了,都干作坊去了,這田地不就沒人種了嗎?” 聽上去很有道理,賀洽只能笑。 糧食危險,不止劉里長有,身為一州長官,賀洽其實比他還愁…… 馮蘊突然開口:“眼下蝗蟲還不密集,村里多養些雞鴨鵝吧?有蝗蟲,恰可以節省投喂的糧食……” 里長搖頭,有些輕視的目光掃她。 “夫人有所不知啊,蟲子多了,鴨子是吃不動的……” 馮蘊微微一笑,“那就是鴨子還不足夠多?!?/br> 她說的多,是那種成群結隊的“多”,而不是里長眼里的幾只,幾十只那么多。 馮蘊轉頭對賀洽道:“刺史君或可以號召各郡縣的養鴨人,組織一支養鴨大軍,共同滅蝗?” 時人喜食鴨rou,信州各郡臨水,到處都有規模不小的養鴨人。一家不足夠,那十家呢,百家呢? 養鴨人需要糧食來喂養,成本很高,而蝗蟲不要錢。 如果有官府號召,再給一點補貼,定是趨之若鶩。 賀洽眼睛一亮,“或可一試,多謝王妃指點?!?/br> 劉里長這才知道眼前這位就是雍懷王妃,還是花溪村的里正,想到方才說的話,面紅耳赤,不停地告罪。 馮蘊笑著搖了搖頭,不以為意,在里長的帶領下,在村里走了走,跟著賀洽離開了。 回到花溪,她叫來幾個什長、伍長,到大槐樹下來議事。 花溪村跟劉家村隔了一條長河,尚不知蝗蟲的事情,但幾位都是老農人了,一聽就白了臉。 “里正娘子,我們得早做預防才是啊?!?/br> 馮蘊點頭。 但除了養鴨子,她眼下也想不到好的辦法,提醒一下農戶,就一頭扎進了書房。 她很愛惜書本。 人腦的儲存是有限的。 書本是無限的。 她想從書里翻出有用的治蝗之法。 然而,從古到今,蝗事都是難事。一直看到半夜,也沒有什么頭緒。次日大早,她便叫來邢大郎,在賬上支出一些錢,買回來一批批的小鴨子。 池塘里,荷花正艷。 小鴨子排成行地擺晃過去,扎入水里,毛茸茸的極是可愛。 元尚乙趴在花墻那頭看著,帶著董柏就溜去了莊子。 林女史滿肚子都是氣,可昨日就被馮蘊警告過了,只能帶著傘、帶著水囊,領上幾個仆女屁顛顛地跟出去。 剛到池塘邊,她還沒來得及說話,整個人便差點暈了過去…… 小皇帝的身邊,那大家伙是貓是虎還是豹子? 這么大一頭,雍懷王妃不僅不趕,居然允許一個危險的東西,靠近陛下? 第354章 盛世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