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元月十七這日,謝淵夫夫總算踏上了歸程,探親半月有余,原比預定的歸期晚了好幾日。 想著言堇云這半月也算住得足意,誰曾想,離家在即,這人還是放不下對于丞相府的掛牽,強忍著熱淚在和丞相府的家人門一一惜別。 丞相爺今日特地休沐,就為了送別這兩孩子歸去。一家人一起用了個早膳,期間氣氛尤為沉重,兩位夫人對于言堇云的依依不舍,直到巳時七刻方才放他們出門去。 千言萬語都道不出家人間的不舍之情,唯有短暫的一個擁抱,一個簡短的囑托,稍能釋懷。 側夫人攜雙生子上前,言堇月和言堇陽每人手中各持著一個荷包。 側夫人推著他們的后背,讓兩人上前去,去,給哥哥們把這荷包戴上。 言堇陽在謝淵的腰間掛上一個青色的荷包,而言堇月則給言堇云戴上一個一致的,言堇云此時眼眶泛紅,伸手輕摸弟妹的頭。 隨后抬頭喚側夫人:娘親。 側夫人點點頭解釋道:這里面是娘和你們母親從靈安寺求來的平安符,你二人好生戴著,望能護我兒康健,保你們平安。 謝娘親。二人異口同聲,又轉向丞相夫人,謝母親(岳母大人)。 好了,筵席終會散,時候不早了。丞相爺打斷他們,該讓孩子們走了。春回雪融,路上當心,莫要趕路,此時出發時辰還充沛,日落之前定能入中都城。如道路不好走,沿途客棧歇上一晚也可,切記,莫要著急趕路,安全無恙最要緊。 是。 走吧,上馬車。夫人們都在抹淚,丞相爺催促他們出發,再不走孩子大人定是哭成一片,到時場面怕是更控制不住。 還是讓堇榮護送你們出城,走吧,孩子們,珍重。 謝淵將言堇云扶上馬車,再回身,向眾人拱手行禮,小婿就此別過,保重。說完亦然快速登上馬車。 啟程。言堇榮騎馬在前,吆喝一聲,領著隊伍便浩浩蕩蕩出城去。 言堇云不敢抬起小窗的帷幔向后看,他心里知道,身后那是個什么樣的場景。他也在克制,或許走遠些,那份惆悵便會減弱些吧。 可出城后,當他撩起小窗帷幔,真正跟言堇榮道別,馬車重新啟動時,言堇云終究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他也并非是大哭出聲,而是手里抓著腰間那個小荷包,反復撫摸,低頭自言道:這是娘親的手工刺繡,連上頭的圖案便是我最喜愛的青竹。 謝淵不插話,就靜靜的看著他,直到他的淚水滴落在荷包上,謝淵才意識到,那人竟然哭了。 謝淵坐近,雙手扶起他的臉,用拇指拂去殘留在言堇云臉上的淚痕。 別哭,云兒哪日再想歸省,我陪你回來便是。 言堇云沒有與他對視,不過目光竟落在他腰間的荷包上,伸出另一只手,將他的荷包拉近,兩個荷包放在一處。 竹報,平安。言堇云念出上頭的字,兩個荷包皆是相同的樣式,相同的青竹圖案,不同的是上頭的字詞。 言堇云的荷包是竹報,而謝淵的則是平安,合一起便是竹報平安,足以見得,側夫人的用心之處。 謝淵接過話,竹報平安,如娘親所愿,我們定會無痛無災,平平安安,云兒,你說是吧? 言堇云點點頭,咬著下唇強忍哭聲,只不過雙眼熱淚更加兇猛的往外涌。 謝淵不知從何安慰,只將他半攬在肩頭,輕拍他的肩臂,任他肆意。 馬車晃悠,言堇云也不曾抬頭,謝淵便這般護著,在下一次顛簸幅度過大時,放才擦干眼淚從謝淵的肩頭起開。 謝淵擔憂問道:可是困倦,要不要小憩片刻。 言堇云搖搖頭,靠坐著暗自傷感,謝淵拉起毯子為他覆蓋于下身。 越近中都,春暖更甚,言堇云將馬車的小窗戶都打開,趴在窗口邊,任微風撫過臉龐,注視著冰雪消融的景象,聆聽著馬蹄上的防滑具在滴滴嗒嗒作響。 他們的車馬隊酉時便入了中都城,可回到國公府的只是下人,他們的主子并未隨馬車隊歸家。 問了兩人的去向后,老太君丟下一句胡鬧,招呼大伙都前去用晚膳,不必等了。 謝淵看著言堇云一路郁郁寡歡,這一路的顛簸原就疲憊得很,多日未見,此次歸家,國公府的眾人定會聚在一起等著迎他們。 謝淵不想看這人原就興致不高,肯定還會強忍鎮定自若去應付這一大家子。 于是謝淵便找了個由頭,說自己突然想吃君安樓的菜肴,念得緊,今天吃不到,嚴重可達無法入睡的程度。 言堇云不信,讓先回府里,過后想去隨意他,言堇云的執意也拗不過謝淵的軟磨硬泡,最終敗下陣來。 二人只帶上蒼暮,讓其驅趕馬車。三人來到君安樓,痛痛快快吃了一頓,至于明日家里的長輩如何訓斥,謝淵不管。他只要當下,言堇云過了這個勁,少些思家的掛念便好。 言堇云一遇事,腦袋就不靈光,如果他細心些,就會發現,入君安樓吃酒都要提前預訂的,可每次謝淵好像不受限制,隨時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