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門剛打開,云逸就接到了趙煜城的電話。 原來趙文瑞出門就跟趙煜城打電話說了王家這邊的發生的事情,他也預測到了之后的發展。 不能因為他挑起趙家和云家之間的嫌隙,看到云氏酒店的總裁一直沒有出現,趙文瑞就知道這場戲的主角不是王琳達,是他。 云氏不出現,要的是趙家的態度。 他趙文瑞還不夠資格給云氏交代,只能讓趙煜城去交代。 云逸很滿意她的合作伙伴有底線,拎得清。 雙方都很滿意今天的結果。 第229章 新的大學生創業大賽 24年第春季學期,又到了海大大學生創意大賽舉辦的時候了。 云視頻公司跟蹤了一年的項目,拍攝了紀錄片,最近也要上線了。 紀錄片一共9集,一集一個項目。 十多個月的項目進程就融入了這45分鐘的紀錄片中。 并不是所有項目都成功了。 有的項目在推廣到市場上就沒有了。 也有非常成功的。 跟著純水項目紀錄片,眾多網友看到了科技如何改善干旱地區的。 舒玲他們組的非洲項目也讓大家看到了非洲的樣貌。 尤其是舒玲去非洲那趟,出去時還是冷白皮,回來就成小黑人。 即使有云氏的贊助,想要讓項目變好也需要大家付出最大的努力。 當然也有因為創業項目改變人生的。 董博霖就是其中之一。 參賽前,他的想法是當一個自媒體博主。 大三下半學期他參加了海大的大學生創業大賽,如今一年,大四的他已經成功拿到云氏入職資格。 并且已經成功成為項目主負責之一,拿到了云氏m2的職級。 m2是中級經理,管理較大團隊或部門,負責部門內的日常運營。 月薪在4萬到6萬之間,還有項目提成。 即使他現在還沒畢業,但通過海大創業項目他也正式入職了云氏,已經拿到了這個薪資。 這個薪水在海大剛畢業大學生中都是頂級的存在。 整個紀錄片有心酸,有失敗,也有成功。 但不可否認,紀錄片激勵了海大的學生們更加積極的參加海大創業比賽。 今年創業比賽仍然由云氏獨家贊助。 借此云大與海大深度合作,云大的學生們可以跟海大的同學一起參加海大的大學生創業比賽。 云大距離海大只有半小時的車程,云氏已經開通了校際班車,兩校的學生們可以隨時到另一個學校體驗。 有一些課程也開放給另一個學校的學生選擇,取得的學分兩校都認可。 海大有著歷史悠久的教學資源,許多享譽盛名的教授在這里教學。 云大的實踐性則更強,很多課程與現實接軌,更加實用。 所以兩個學校的互補性很強。 并且,云大的飯是真的香~ 云逸讓云尚把云飯店的規格拿到了云大,新鮮的食材,各地的美食,物美價廉。 韓雨彤有時候都拉著云逸不在家里吃飯,要去云大吃食堂。 海大的學生們也經常來過來改善生活~ 吃了云大的飯,海大食堂都成了苦日子…… 而且云大的圖書館有可以預約的自習室。 自習室的玻璃是透明的,人進去之后可以選擇模糊模式,外面就看不到里面了。 自習室內配備了沙發,卡座,白板,投影。 小組學習和開會都可以在這里。 只有云大的學生可以預約這些自習室,一次可以約4小時。 幾個同學同時約,就可以24小時都在自習室內學習。 云大圖書館是24小時不閉關的。 里面還有類似膠囊旅館的地方給在圖書館不回宿舍的學生休息。 淋浴間也配備,還有快餐區。 所以,海大的學生很喜歡找云大的學生一起組隊參加大學生創業比賽。 他們也能夠享受到如此先進的圖書館~ 兩校之間的關系也更加緊密。 第230章 大賽開始 此次大賽還是由寒露負責。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的工作起來更加順利。 還是在海大籃球館進行初選。 今年的招商格外容易,非常多的企業想來當投資方。 海市四大家族都派人來了。 趙家來的是趙文瑞、林家來得是林子杰、高家來得是高月如、周家來得是周智風。 他們四家來了,陳家、王家、韓家、何家這第二等的四個家族也紛紛派人過來。 所以今年的老板位只有9個。 其他公司:他們坐上去了,我們怎么敢跟他們平起平坐…… 但其他公司也想參與啊,露個臉也是好的。 所以除了9個老板位,后面還有30個座位給其他的公司。 他們也可以跟著競價。 [這投資陣容,比全國的大學生創業大賽還厲害吧……] [主要是這些公司都真的有錢啊,聽說那旁邊30個公司,最差的市值也在10個億以上了。] [這一群大佬們看著大學生講項目,這些大學生也夠厲害的。] [要不是我當年少了那么100多分,我也可以上海大。] 寒露:“老板,今年要不您上去拍?” 寒露看著四大家族來的人,都是家里年輕一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