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就在他們縣里,有車,有房,有工作,這該多好啊。 有了這種想法,王書記看到的更多的都是那些年輕人無奈的去遠方奔波的場景。 他們縣的平均工資才3000塊,在縣里生活倒是可以。 可這些錢,即使縣里生活水平再低,一年也攢不到幾萬塊。 幾萬塊,不夠年輕人帶全家出去玩,不夠他們跟其他大城市的孩子一樣有休閑的生活。 不夠小孩子們去上輔導班,更加不夠他們想出國去看看世界。 長此以往,留在盂縣的,終將被快速發展的世界淘汰。 離開盂縣的,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回來。 而導致這些事情發生的,正是他們這些無功無過的領導。 想到這里,王書記開始坐立不安了。 他帶著縣里的領導們開始學習,開始規劃,看如何能讓縣里有所發展。 可之前落下的腳步,已經不是他們幾個能追趕上的了。 王書記在壓力中瘋了。 把他兒子叫回來打了一頓。 要不是這倒霉兒子,他根本不會考慮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問題,就先解決一下提出問題的人。 王書杰回家挨了一頓打,莫名其妙。 剛想跟老爸吵一架的時候,卻看到他爸爸突然變老了。 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看著外面,落寞的說出了“對不起?!?/br> 這聲對不起包涵了太多,多到王書杰一時都不知道要生氣了。 這樣的爸爸,他第一次見。 然后,父子二人喝了點8 1徹夜聊天。 這也是王書杰記憶中第一次跟他老爸這樣聊天。 好像就在這一天,王書杰感覺自己又成熟了,開始真正能跟老爸共情了。 他也開始認真的思考老爸肩上的擔子。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他從小到大沒少得到盂縣的偏愛。 當然這些偏愛離不開他這個優秀的爸爸。 可能也是時候,到了他要回報盂縣的時候了。 這時候,他看到了趙銘的視頻號。 他和趙銘在英國時是最好的朋友,也是班里第一的競爭者。 他們很愛比,比成績,比女朋友,比品味,比雇主。 但從今年3月之后,他和趙銘的聯系突然就少了。 倒不是生疏了,而是趙銘突然忙起來了。 他看著趙銘自己設計的家具開始出售了,網上的好評不斷。 他也買了一件,確實舒服。 然后,趙銘做了他們當時都想做的事情,在華國建立管家培訓公司。 當年,他就因為一句電影臺詞“ may i help you sir?”(先生,有什么我可以幫你的么) 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在華國很小眾的管家專業。 所有這個專業的人都希望他們的專業能在華國被更多的人了解。 現在趙銘,開始做了。 而他,陷入了迷茫。 被老爸莫名其妙的揍了一頓后,王書杰也悟了。 他現在的迷茫和無措都是趙銘給他的。 說好的一起成長,你小子突然去吃豬飼料了。 所以王書杰也不忍了,給趙銘打了電話,約著趙銘把他的煩惱都說了。 趙銘想到小姐的計劃,說不定盂縣是個機會。 所以才有了這次的盂縣之行。 只能說,所有的事情在最好的時間發生了。 什么是最好的時間? 有一句話說,種一棵蘋果樹,最好的時間有兩個。 一個是十年前,一個就是現在。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間~ 第80章 盂縣計劃 云逸跟盂縣的領導們開車繞了一圈盂縣。 盂縣目前除了農用耕地外,空余的地有不少。 盂縣縣城常住人口也就小10萬。 走了一圈后,眾人回到了辦公廳。 一間最大的會議室里好久沒有坐滿了這么多人了。 云乾作為云氏盂縣計劃的總負責人,拿出了他們八人連夜做的計劃書和ppt。 云氏希望在盂縣建一個唐宋明清華國文化公園。 這個公園首先是占地要大,云氏決定用100平方公里的地來打造這個園區,大約是3-4個海市機場的面積。 四個園區分別是唐朝園區、宋朝園區、明朝園區和清朝園區,呈田字形分布。 四個園區白天是不互通的,只有在晚上7點之后,田字中心廣場開放,所有的人可以來這里欣賞煙花秀表演。 煙花秀本來就是華國的東西,華國更應該把這種文化發揚起來。 到了9點,所有游客需要從自己的園區回去。 這兩個時間,時空在中心短暫的交錯,然后回歸正常。 每個園區,都按照那個時代的特色來建立。 現在旅游業的問題在于同質化嚴重。 游客去所有的景區,吃的小吃、買的伴手禮,都差不多。 云氏決定在這方面進行改革。 首先就是吃。 云氏決定成立餐飲部門,大力研究和發展這四個朝代的美食。 例如唐朝時期,人們非常注重食物的調味,使用了各種香料和調料來提升食物的味道。 例如,胡椒、姜、蔥、蒜等調料在唐朝的菜肴中被廣泛使用。 唐朝的飲食文化非常豐富,不僅注重食物的味道,還注重飲食的禮儀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