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書迷正在閱讀:開局是農場游戲系統[天災]、男主懷了我的崽、[綜] 快穿之每天都在考慮如何自救、穿為偏執主角的反派黑月光、人在貞觀,科學破案、家養輔助投喂指南[電競]、軍婚三寶后,我在九零靠撿漏贏麻、惡毒大小姐今天也在爭取完美結局、被師弟強制愛了怎么辦(1v2)
針對小少爺“因空氣干燥引發的鼻黏膜破裂”,維克多開出了一支臭烘烘的淡藍色藥膏。 藥膏的主要成分包括甘油、凡士林、珍惜草藥和大量史萊姆粉末。異世界的史萊姆是一種下水道味的臭凝膠團子,磨成的粉末自然也臭臭的,再配合藥膏配方中那些藥材,最終形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刺鼻氣味,聞著有點像榴蓮,還有點像幾天沒洗的發霉臭襪子。 那頭的維克多醫生才剛擰開蓋,這一邊的菲尼緹斯已經聞到味道,忍不住皺起了眉,對于要將這種東西涂抹在鼻子里表現了深深的抗拒。 難得看到弟弟這么抵觸一件事,瑟拉維雅睜圓眼睛,感覺十分新奇。她在旁邊托著下巴,好整以暇,很是愉快地欣賞了一陣菲尼提斯板起小臉、滿是抵觸的樣子,樂顛顛舉起手,跟維克多醫生自薦:“醫生,藥膏給我,我來監督弟弟抹藥!” “是,大小姐?!本S克多自然也看出了小少爺的不情愿,趕緊把燙手山芋放進了瑟拉維雅手里。 看到jiejie臉上的壞笑,菲尼緹斯瞬間警覺。如果頭頂有耳朵,瑟拉維雅覺得,他的狗狗耳朵鐵定已經高高豎了起來。 哼哼,弟弟,居然害怕抹藥膏,真是幼稚鬼…… 頂著菲尼緹斯哀怨的目光,瑟拉維雅故意把藥膏握在手里,像轉筆一樣把玩個不停。一直到醫生等人告辭離開,房間里只剩下她和菲尼緹斯兩人,這才壞笑一聲,丟下藥膏,轉而伸手呼嚕上了弟弟毛絨絨的腦袋。 “行啦,不嚇唬你。反正醫生也說你沒事很健康,血都止了,不抹就不抹吧?!?/br> 聽聞此言,菲尼緹斯灰暗的粉眸瞬間亮起:“謝謝jiejie!” “不用謝,誰叫我是個善解人意的好jiejie呢?!鄙S雅玩了會兒弟弟的頭發,等成功將柔順的卷發弄成一團亂,她心虛收手,輕咳一聲,從抽屜里摸出沾著血漬的原稿,“咳,既然你已經沒事了,就讓我們回歸正題……怎么樣,看了我的新小說以后,弟弟你什么感想,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 “沒有,它非常完美!jiejie的描寫非常詳實厚重,讓我幾乎要懷疑,故事中的夏國并非虛構,而是確實存在的國家……”提到《深宮禁情》,菲尼緹斯的臉上迅速浮現一層興奮的薄紅,粉色的眼眸就像被雨水洗刷過的寶石一樣,熠熠生輝。 “啊,是嗎……”瑟拉維雅有些敷衍地應了一聲,目光在弟弟臉上停留片刻,忽然從桌上抓起藥膏,“噗呲”往外擠出一坨淡藍色,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它抹在了弟弟鼻頭上。 膏藥點上鼻尖的那刻,一股帶有強烈刺激性的氣味直沖上少年的頭頂,出于自我保護目的,淚腺瞬間分泌出大量淚液,打濕了菲尼緹斯眼睫。 “jiejie……”白發的少年迅速伸手擋在鼻子前,濕噠噠的眼睛可憐巴巴看向對面的女孩。 “別這樣看我,誰叫你又流鼻血了?!鄙S雅無奈攤手。 “哎……”菲尼緹斯愣了一下,抬起腦袋,一滴血剛好在此時順著他的下巴滾落,滴在攤開的掌心里,鮮艷的紅映襯著雪膩的白,看上去刺眼極了。 “……” 怎么回事,他怎么又流鼻血了,明明已經修復過傷口,不應該這樣的……很奇怪,他最近對身體的掌控力似乎正在減弱,難道是成長期到了…… “弟弟,快,自己把藥膏涂好。這一次不可以任性了,你看看自己鼻子,血水嘩啦啦流個不停,還是趕緊用點藥吧?!笨捶颇峋熕乖S久沒有動作,瑟拉維雅出聲催促。 “……”提起涂藥,少年的臉瞬間皺成一團。他是真的很討厭藥膏的氣味??上惹耙呀浲谱柽^一次,這一回再怎么不情愿,到底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 強忍著那股如同無數個拳頭哐哐往腦門上砸的古怪氣味,菲尼緹斯木著臉把鼻尖的藥膏涂進了鼻孔。 唔額……真的好惡心,簡直比草莓布丁還讓人討厭…… …… 弟弟的身體不適,瑟拉維雅本打算把新故事《深宮禁情》的謄抄工作取消,改為抽空用打字機敲出來。但這個建議才剛提出,就遭到了菲尼緹斯的強烈反對。 “我的身體沒問題的,只是周圍的空氣太干燥,有些流鼻血而已……請讓我為jiejie的新小說出一份力!”他站起身說。 明明應該是挺熱血的場景,偏偏被涂抹在鼻腔中的藥膏給毀了。 瑟拉維雅擠的藥膏有些多,淡藍色的膏體填滿了少年的鼻孔,還往外支棱了一些,再搭配弟弟被熏得水龍頭一樣啪嗒嗒不斷往下淌淚水的大眼睛,看上去一點也不嚴肅,反而很喜感。 噗噗,可憐的弟弟…… 瑟拉維雅咬著下唇,吃吃笑了一會兒,欣然答應了把稿件的謄抄挪到明天去。左右不過是流點鼻血而已,她尋思著到了明天怎么也得好了吧……哎,真是個溺愛弟弟的好jiejie。 稿子寫完,瑟拉維雅的任務就算結束。在等待菲尼緹斯抄寫稿件的時間里,她取出剪報本,把落了好多天的讀者評論給翻完了。 菲尼提斯做事情很細致。剪報本上的小說和讀者評論,全部都是按照發表的先后順序刊載的,在每一篇文章的下面,還會標注來自某月某日的第幾期報紙某某頁某某版。 她看到,就和艾莉娜表姐描述的那樣,在針對《女祭司》最初的批評潮過去后,報紙上逐漸出現了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