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0節
洛星云離開宮中后,就匆匆帶著征召的一干人前往河東和李克用會合。 在洛星云離開后,李慎越想越覺得不安,李茂貞既然能這么干,那其他人會不會也這么干,他思前想后,現在能用的人,實在是不多。 他的兒子都還太小,不堪大用,只有他的親兄弟和洛氏諸子是現在能用的人。 一道道詔令被頒下,洛氏諸子被派往各地鎮守。 洛星云一路渡過黃河前往河東,現在根本就不需要渡口,因為黃河都是結冰的,就連大軍行進都沒有問題,這氣候雖然大旱,但卻不是熱,只是單純的不下雨,到了冬天倒冷的凍死人,甚至會出現初夏還下雪的奇景,讓人膽寒。 “希望一切都還來得及?!?/br> 讓洛星云恐懼的從來都不是燕國的造反,如果堂堂大唐就連一個藩屬國的背叛都處理不了的話,那可真是有些太過于侮辱這個立國兩百七十年的王朝了。 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很快就得到了長安陷落的消息,甚至比朝廷還要快。 因為這個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通常是你的仇人。 李克用和雍王李言明還有李茂貞的關系都一般,所以他對這兩人都比較關注,本來是準備著隨時參一本,把這兩個人搞死,卻沒想到見到了二人棄城而逃的一幕。 李克用在得知了這件事后,直接火冒三丈,立刻就要起兵進長安,但最后還是被妻子拉住了,身為節度使,沒有朝廷詔令,擅自對外動兵,這可不是臣子所為。 等到朝廷的詔令下來,李克用大喜過望。 洛星云和李克用在黃河岸邊相遇,李克用親自牽著馬過來,朗聲道:“陛下英明,洛王節制諸軍,此番定能功成,本王一定要親自把李茂貞的頭顱砍下來,祭奠關中死去的百姓?!?/br> 一群餓的嗷嗷叫的軍卒為了活命,進入長安和關中后會做些什么,就算是沒有屠城的命令,但也只不過是沒有系統軍令罷了,如果遇到反抗,會做什么,可想而知。 “陛下在宮中盛贊郡王,說板蕩識忠臣,河東郡王才是我大唐的忠臣,若是都如同郡王這樣,現在又怎么會有這樣的禍事呢?” 李克用聞言哈哈大笑起來,而后指著身后的兩三千人,“洛王請看,這便是本王麾下戰無不勝的黑鴉軍,每一個都如同死士,有這三千人在,本王就信心摧敵破陣,待見到燕軍,本王請為先鋒?!?/br> “河東郡王高義,本王必讓郡王一展雄風?!?/br> …… 在李茂貞和李言明轉進如風的逃跑之后,長安以及周圍的郡縣很快就被收刮一空,如此順利讓燕軍有些難以想象,洶涌的數十萬人一波波涌入關中。在戰場上這些人的確是多,但在關中的千萬級別人口面前,這些人并不多。 這些本抱著必死想法的軍卒,很快就發現南國果然是天堂,在這里遍地都是糧食,讓他們這數十萬人活下去輕而易舉。 當然起兵時候的貴人們沒有騙他們,果然只有南下才有活路,果然中原藏在糧食,不給他們,就是不想讓他們燕國人活著。 燕國人憤怒起來。 燕國如今的高層卻沒有被這些沖昏頭腦,他們雖然生活在草原,但是從小讀的都是經典,從思維上是中原人,對于現如今的處境很明白。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第一就是搶夠東西之后回草原,另外一條就是占據關中和中原決一生死,如果能夠聯絡其他藩屬國一起反抗朝廷就更好了?!?/br> “第一條路不可能,如果現在說回中原的話,外面的士卒會把我們撕碎的,最多只有一些人帶著一部分糧食回草原。 只能走第二條路,但是他們會參與我們的行動嗎?” “怎么不會呢? 大唐建立這么多年,不可能只有我們燕國中有我們這樣的人,寧當雞頭,不做鳳尾,這種想法可不是現在才出現的。 而且現在大唐完全依賴天竺和中南那里維持消耗,加在天竺和中南那里的稅比以前至少高了五倍。 朝廷高五倍,落到百姓身上,恐怕就是十倍。 至于糧食更是只留了一部分口糧,剩下的全部都運回了中原。 去年天竺雨季的時候,一個州遭了洪災,都沒有糧食賑災。 藩屬國中不滿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藩屬國中的貴族更是對大唐朝廷不滿到了極點。 這和我們是一樣的。 二等貴族的罪,還沒有受夠嗎?” 這最后一句話直接戳到了眾人肺管子,同樣的爵位,藩屬國中就比中原地位低,有時候進了中原,還要被歧視。 臭藩屬國的來我中原要飯來了? 普通人尚且算了,這些心高氣傲的貴族怎么可能頂得住。 “我們就在長安,向四方的藩屬國發布告天下文書。 大唐連年天災,橫征暴斂,這是大唐將要滅亡的前兆,天下的有識之士,都應當團結起來,推翻唐朝的統治?!?/br> 這些燕國的貴族,都是年輕人,對于這些事想了很久,所以從開始造反,各方面就非常的有步驟,有條理。 …… 最先收到消息的是宋國,按理來說應該是天竺方向先收到消息,但因為宋國這邊是從海上得到的消息,反而比楚國更快。 不過楚國和宋國現在基本上相鄰,一個國家知道,另外一個國家很快就會知道,畢竟現在在南亞和東南亞這一塊,海運相當發達,消息的傳遞比陸地上快樂不知道多少倍。 在宋國得到中原的消息時,很多宋國貴族心中都有暗自叫了一聲好,也有一些親近中原的貴族,很是焦急。 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還沒有什么動作,畢竟大唐的強大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即便是現在的大唐,如果不是擔心天下大亂的話,大唐不會像現在這么辛苦。 別看大唐現在撐得這么辛苦,但打趴下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輕而易舉。 直到。 長安陷落。 無敵的大唐軍隊,不戰而逃,民間的反抗被輕而易舉鎮壓,事情好像發生了變化。 一個帝國需要無敵的形象,這個無敵的形象讓人不敢挑戰,它必須讓所有人相信,只要敢挑戰帝國,下場將會是無比的可怕。 擁有這個形象,就能行事無往而不利,甚至達成許多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勝利果實。 比如楚國和宋國孜孜不倦的給大唐提供糧食,就是因為大唐強大無敵,甚至在這里都有駐軍,美其名曰保護,實際上就是監視以及震懾。 但當這個無敵的濾鏡破碎之后,尤其是以一種滑稽的方式破碎掉之后,那造成的后果也是相當可怕的。 在這個時候,幾乎所有的勢力心里都會不可抑制的出現一個想法,那就是要不然去試試,看看它是不是真的這么脆弱。 要不然去試試,它是不是真的依舊不可戰勝。 當這種想法開始廣泛出現的時候,等待帝國的就是轟然倒塌,因為帝國的基座就是這些無數不能戰勝帝國的人所組成的。 當他們深信不疑的時候,帝國就是無敵的,當他們開始懷疑的時候,帝國就出現裂縫,當他們聯合起來的時候,帝國就如同泥沙。 風聲在宋國和楚國中呼嘯而過。 這聲音中傳來無數嘈雜的聲音,聽到這些聲音的人,心頭都有些別樣的想法。 他們互相對視著,交流著眼神,想要知道別人的想法。 在私下里,已經有不少人分別開始聚會,他們互相交流著自己的想法,發表如今局勢的看法。 新一年要運抵大唐的糧食已經開始從民間征收,王國的胥吏已經深入每一個村莊,帶著大把大把來自洛氏錢行的特制紙幣,這是幾乎所有國家的硬通貨,現在也只有這些東西能將百姓手中的糧食收走。 洛氏錢行允諾在未來用十年后用兩倍的紙幣將這些東西兌換回去,這相當于是年化百分之五的國債,這些東西實際上是發給王國貴族的,為了讓他們盡心做事。 但金錢在權力的面前,不算是什么,亦或者等擁有了權力,這些東西都是他們的。 “只要我們控制住馬六甲海峽,讓今年的任何一粒糧食都進不了中原,中原自己就會潰敗,無數活不下去的百姓就會揭竿而起?!?/br> 有人擔憂道:“燕國能撐得住那么長時間嗎?中原的江南還是能產一部分糧的,要不要出兵襲擾他們的海岸線,把一部分軍隊拖在南方?!?/br> “從蓬萊事變后,我們的海軍控制權就在朝廷的那幾個節度使手里?!?/br> “什么節度使,這些年吃了我們那么多好處,現在想要獨善其身,可能嗎? 今天本王就教給你們一個道理,一個官員聽從于誰不是看他從哪里來,而是看他從哪里得到利益,大唐能給的,有我們給的多嗎? 況且這畢竟是我們的地盤,有什么可怕的,如果真的不聽話,就直接殺了。 節度使衙門里面就那幾千兵,一人給他們兩個婆娘,再發幾百兩白銀票,這還能不投降? 我直接把頭摘下來?!?/br> 這話一說完,眾人頓時放聲大笑起來,當兵不就是為了升官發財,現在什么都給他,有什么必要非給朝廷賣命嘛。 “那洛氏錢行,還有沒吃我們好處的洛氏怎么辦? 他們是不可能和我們一起辦大事的,這些人都是死腦筋,忠誠于朝廷,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洛氏的天下呢,這么賣命?!?/br> 其他的都好說,只剩下這最后一個最難搞的,這下眾人沉默了。 良久才有人緩緩說道:“終究是rou體凡胎,諸位可還記得東歸的周郡王一脈嗎?” 眾人神情一震。 若說這最先造反的藩屬國,還真不是燕國,而是秦國,但不是李承乾一脈,當初秦國也發生了和燕國差不多的事,李承乾一脈連著出了三個昏君,雖然在位時間都不長,但連起來也有二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已經足夠長了。 比如著名的廣神隋煬帝,僅僅用了十三年,就將一個王朝搞崩,二十年的時間,已經足夠秦國陷入極致的混亂。 在這種混亂中,不僅秦王室殺的血流成河,整個上層都血流成河,周郡王一脈也不例外,造反的人完全沒有什么顧慮,因為知道不可能勸降,上來就是殺,周郡王一脈只能派人東歸借兵,這么惡性的事件,當然不能坐視。 那個時候的朝廷還相當強勢,跨越萬里之遙,兩萬大軍西征,在秦國中再次展開了廝殺,最終經歷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秦國的局勢終于平定,不過周郡王一脈幾乎損失殆盡,李承乾的后代斷絕。 最終周郡王一脈就在秦國和燕國之間的山脈隘口建立了一座堡壘,直到現在那一脈主支加旁支,才不過四十三人。 現在提起這個,其中的意思已經相當清晰了。 當然能做的事情,現在也能做,洛氏就算是再神,也是rou體凡胎,被殺就會死,沒什么可怕的。 “這怪不得我們,誰讓他們這么不識時務,如果他們愿意加入我們,自然會被奉為座上賓,但既然成為我們的敵人,那就怪不得我們了。 畢竟洛氏對敵人下手從來都不留情,那想必對自己的下場,也是有所預料的?!?/br> 眾人都認可的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既然是敵人,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這個時候有一道聲音響起,“就算他們說愿意加入,我也不會信?!?/br> 眾人愕然。 而后同時深深呼出一口氣,是這個道理,洛氏就連詐降都沒人會相信,更不用說跟著他們造反。 洛氏如果造反,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天子已經天怒人怨,在這種情況下,洛氏也會先上書指出天子的種種錯誤,然后試圖改變他。 如果他不聽的話,才會悍然起兵,號召天下誅除獨夫。 而且就算是誅除獨夫,也不是一定就會滅掉這個王朝。 比如漢朝的奉天靖難,最后依舊是劉氏天子。 現在呢? 不說天子并不是什么搞得天怒人怨的獨夫。 就算真的是,洛氏最多換一個天子上去,滅掉大唐那是想都不用想。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